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內容“搬運工”的好生意 知網是否織就一張“壟斷網”?

發布時間:2022-04-20 10:47:00來源: 北京日報

  知網是否織就一張“壟斷網”?

  本報記者 趙語涵

  知網貴到連中國科學院也用不起了?近日,知名學術數據庫中國知網再度被推上輿論風口。起因是網上流傳(chuan) 的一則疑似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通告顯示,由於(yu) 2022年知網續訂費用接近千萬(wan) ,計劃通過其他數據庫對知網形成替代。消息持續發酵,雖然隨後知網方麵回應,該消息不屬實,但有中科院內(nei) 部人士表示確有此事。

  事件再度引燃了“天下苦知網久矣”的抱怨與(yu) 質疑。爭(zheng) 議浪潮中,昨天,知網通過官方微信公眾(zhong) 號發布一則聲明表示,將繼續為(wei) 中科院所屬各院所提供正常服務,隱隱有“服軟”的意思。不過,即便這一事件得以解決(jue) ,近年來頻頻曝出的高昂收費、版權侵權等問題,或因知網在本土學術數據庫市場上的一家獨大。

  知網高額收費頻惹爭(zheng) 議

  知網昨天發布的聲明稱,2022年,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對包括知網數據庫在內(nei) 的國內(nei) 外部分數據庫的采購模式進行了調整,由統一集中采購模式轉變為(wei) 有需求院所組團聯合采購模式。經過友好協商,調整知網數據庫訂購模式的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同時,知網表示,在過渡期間,知網將繼續向中科院所屬各院所提供正常服務,直至2022年度協議簽署並啟動服務。

  事實上,在這次中科院“不堪重負”之前,已有多家大學因知網高額的續訂費用一度停用,包括武漢理工大學、北京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然而,由於(yu) 對知網的高度依賴和無法找到有效替代項,部分高校最終不得已又選擇了妥協。例如武漢理工大學,在抱怨知網每年以100%的價(jia) 格漲幅報價(jia) 並宣布停用幾個(ge) 月後,又再度與(yu) 其合作。

  內(nei) 容“搬運工”的好生意

  讓知網被口誅筆伐的原因不僅(jin) 僅(jin) 是其向用戶收取高額費用。由於(yu) 知網並不產(chan) 出內(nei) 容,其多年來以極其低廉的價(jia) 格,甚至不花一分錢的侵權形式獲取海量論文資源,也讓不少作者感到憤怒。

  去年,89歲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將知網告上法庭,原因是其著作的100多篇論文在全部沒有獲得授權的情況下被放上知網。趙教授在沒有獲得一分錢稿費的情況下,即便下載自己著作的論文還需要花錢。最終,法院判知網賠償(chang) 趙德馨70餘(yu) 萬(wan) 元。趙德馨教授曾經的學生、退休教授蘇少之同樣打贏了和知網的維權官司。

  之後,趙德馨、蘇少之的論文在知網全部下架。4月18日,趙德馨再度發聲:“知網發布說明向我道歉後,從(cong) 沒跟我商量過論文上架的事情。”這意味著,趙教授的100多篇論文無法在國內(nei) 最為(wei) 重要的學術數據庫中傳(chuan) 播。而蘇少之教授也遭遇了同樣的問題。由於(yu) 論文被下架,還影響到了與(yu) 其共同署名的年輕作者。這讓蘇教授感到“有些後悔”。

  由於(yu) 多次被狀告侵權,目前知網除了以低廉價(jia) 格從(cong) 部分學術期刊獲得論文授權外,還麵向學術研究者公布了采用論文後可獲得的稿費標準。然而,稿費需要作者自行申請,且最高僅(jin) 有100元現金及400元麵值檢索閱讀卡,與(yu) 其“千萬(wan) 級別”的訂購費用形成鮮明對比。

  判定是否壟斷或將開先河

  一頭高價(jia) 收費,另一頭低價(jia) 甚至免費收錄論文,打得一手好算盤的知網獲得了極高的毛利率。天眼查顯示,知網運營公司為(wei) 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由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100%持股。2021年上半年,同方知網的主營業(ye) 務收入約為(wei) 4.96億(yi) 元,毛利率為(wei) 51.3%。

  之所以能夠製定諸多“霸王條款”,是因為(wei) 知網目前市場上一家獨大的地位。根據知網此前公開信息,其收錄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學術資源,目前擁有機構用戶2萬(wan) 多家,個(ge) 人注冊(ce) 用戶2000多萬(wan) 人,全文下載量每年達20億(yi) 篇次,高校占有率更是達到100%。

  那麽(me) ,知網是否織就了一張“壟斷網”?此前,市場監管總局在今年3月線上回複“正在核實研究”。而在北京雲(yun) 嘉律師事務所律師、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chan) 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占領看來,要判斷知網是否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首先需要界定相關(guan) 市場,然後判斷知網在相關(guan) 市場是否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最後判斷其是否存在壟斷行為(wei) 。“總體(ti) 而言,這方麵目前還沒有相關(guan) 的司法或行政處罰先例。”趙占領坦言。這也意味著,對知網是否壟斷的定義(yi) ,或將開司法先河。

  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yu) 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程絮森認為(wei) ,為(wei) 學術傳(chuan) 播提供便利檢索條件,本身是一個(ge) 好的服務,但在權益和收費方麵,還需要多方合力進行協調和規範。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