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心養殖“一條魚” 革命老區村村民“年年有餘”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專(zhuan) 心養(yang) 殖“一條魚” 革命老區村村民“年年有餘(yu) ”
中新網漳州4月22日電 題:專(zhuan) 心養(yang) 殖“一條魚” 革命老區村村民“年年有餘(yu) ”
作者 張金川 廖珍妹 劉欽賜 鄭文典
“可以說‘一條魚’帶動了整個(ge) 老區村的發展。”位於(yu) 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天寶鎮月嶺村的淡水魚養(yang) 殖大戶韓少清日前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月嶺村是革命老區村,曾是紅軍(jun) 進漳路線途經的村落之一。該村所在地天寶鎮更是盛產(chan) 香蕉,“天寶香蕉”還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chan) 品。
月嶺村植被茂密,全村2100人,村民早年以水果和蔬菜等種植業(ye) 為(wei) 主。近年來,韓少清和弟弟韓少勤瞄準村內(nei) 水域麵積大的自然優(you) 勢,專(zhuan) 心致誌養(yang) 殖“一條魚”,帶動全村一半人搞淡水養(yang) 殖,村民們(men) 致富,實現了“年年有餘(yu) ”。
目前,他們(men) 兄弟倆(lia) 養(yang) 殖了淡水石斑魚、禾花魚、紅羅非魚、鯧魚、清江魚、草魚等20多個(ge) 品種。還成立食品公司,主要做水產(chan) 品冷凍加工。哥哥負責在村裏養(yang) 魚收魚、弟弟全國各地賣魚。
據韓少清介紹,養(yang) 殖逐漸步入正軌後,為(wei) 整合資源,在自己的公司成立之前,兄弟倆(lia) 先是在2017成立了漳州市薌城區眾(zhong) 晟水產(chan) 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成員出資500萬(wan) 元。現有社員70多人,水產(chan) 養(yang) 殖基地2300多畝(mu) ,年產(chan) 量2500多萬(wan) 斤,實現年銷售收入2.2億(yi) 元。
“淡水養(yang) 殖,魚苗和飼料成本是重頭,尤其飼料最花錢。”韓少清稱,村民暫時沒錢買(mai) 怎麽(me) 辦?為(wei) 此,他們(men) 實行“公司+合作社+農(nong) 戶”的模式,合作社架起了公司與(yu) 農(nong) 戶的橋梁。
“魚苗和飼料,都可先預支給村民,待村民把魚養(yang) 大後,用魚抵扣飼料錢即可,村民也無任何投資負擔。”韓少清說。
在需要資源和資金的時候,也可利用社員資金共同擴大投資,帶動群眾(zhong) 新增養(yang) 殖、增加群眾(zhong) 收入,這一模式,得到了當地群眾(zhong) 的好評和政府的肯定。據介紹,2020年底,該合作社被福建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省財政廳評為(wei) “福建省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示範社”。
不久前,韓少勤邀請了一位從(cong) 事魚苗培育的台商來自家魚塘參觀指導。他們(men) 兄弟倆(lia) 瞄準市場需求,決(jue) 定養(yang) 殖台灣刺鰍魚苗。“刺鰍這種魚肉質好,養(yang) 大一條有三四斤,國內(nei) 市場價(jia) 格高,前景很好。”韓少勤說。
村民養(yang) 魚不僅(jin) 資金不用愁,打工也有著落了。村民韓金貴在韓少清的企業(ye) 負責和飼料廠對接飼料、去魚塘抓魚工作。
“我一年的收入有十幾萬(wan) 元。而公司高峰期有100多個(ge) 村民上班,也解決(jue) 了一部分就業(ye) 問題。”韓金貴說,不僅(jin) 如此,魚的全身都能利用起來,魚內(nei) 髒可以用來養(yang) 胡子魚,紅羅非魚的魚鱗還可以賣,做成膠原蛋白。
在月嶺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兼村委會(hui) 主任韓佳斌看來,村民養(yang) 魚致富了,真的要感謝這個(ge) 水產(chan) 養(yang) 殖合作社及韓少清兄弟二人。
“以前種香蕉還要愁銷路,現在合作社統一送魚苗、送飼料、統一銷售,還有技術指導、檢疫檢驗。”韓佳斌笑道,村民隻要養(yang) 好魚就行,連加工也不用愁。(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