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一把山火燒掉“金字招牌” 一紙“拓荒”判決複綠百畝山林

發布時間:2022-04-24 14:21:00來源: 法治日報

  一紙“拓荒”判決(jue) 複綠百畝(mu) 山林

  □ 本報記者  吳曉鋒 戰海峰

  □ 本報通訊員 李錯

  “十幾公裏外,抬頭就能看見,這裏的天空完全是紅彤彤的,太嚇人了。”回憶起2006年的那場山火,重慶市忠縣任家鎮鐵山村村民仍然心有餘(yu) 悸。

  2006年10月17日,忠縣人民法院對這起失火罪案件依法作出一審判決(jue) ,被告人邱天仕、周心龍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ge) 月、三年,當時兩(liang) 人都已年過六旬。同年12月28日,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jue) ,改判二人緩刑,並責令二人對燒毀山林進行補植。

  如今,15年過去了,山林重現。忠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教導員謝鈞感慨地說:“現在看來,改判之後的效果確實更好,更有意義(yi) 。”

  一把山火燒掉“金字招牌”

  2006年8月29日晚,邱天仕、周心龍應邀幫鄰村村民收割完稻穀後匆匆往家趕,臨(lin) 上路前,抓了一把麻杆在手上。

  因天黑路陡,邱天仕將周心龍提供的麻杆點燃用於(yu) 照明。經過周武山林區一個(ge) 名為(wei) “陡坎子”的地方時,邱天仕將快燃盡的麻杆尾端隨手扔在林區路上,未熄滅便繼續趕路,不料路邊的鬆葉、枯草層層疊疊,火苗悄悄地燃了起來。

  這一年,重慶大旱,到處井涸田幹,忠縣相關(guan) 部門早已下達了兩(liang) 次禁火令,嚴(yan) 禁明火進入林區。

  幾分鍾後,邱、周二人打著火把從(cong) 林區走出來,正在巡邏的護林員發現林中起火,大聲呼喊,讓他們(men) 趕快熄滅火把,回去滅火。此時,火苗已迅速在林區蔓延。

  鐵山村11組時任組長袁成聽到了護林員的呼救。他抬頭看向周武山,隻見兩(liang) 股強風一吹,火勢呼一下上揚,整座山頭瞬間就被點燃了。

  護林員一邊呼救,一邊打電話給村支書(shu) 譚仕良。譚仕良立即向縣林業(ye) 局報告,並緊急組織200多名村民上山撲火。很快,更多的救火人員從(cong) 縣城和附近鄉(xiang) 鎮源源不斷趕來。直至淩晨3時許,在分片“圍殲”之下,凶猛肆虐的大火終於(yu) 被撲滅。

  火災過後,原本蔥蘢茂密的周武山林區一片焦黑,慘狀令人心驚:142.3畝(mu) 森林過火,燒掉馬尾鬆林木9424株,所燒林木折合成木材高達258.74立方米,整個(ge) 山頭幾乎被燒光。

  這把火還燒掉了忠縣自1972年以來保持了33年的“全國無森林火災縣”榮譽。

  破天荒不判坐牢“判”植樹

  2006年10月17日,忠縣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審判決(jue) 後,邱、周二人上訴,他們(men) 表示認罪,但希望得到更輕的判罰。

  一把火,燒禿了周武山,還讓近3000人冒著生命危險參加撲救,造成嚴(yan) 重經濟損失和社會(hui) 危害。無論從(cong) 法律專(zhuan) 業(ye) 角度,還是群眾(zhong) 樸素的價(jia) 值觀來看,兩(liang) 人似乎都應該入獄服刑。

  但是,二審合議庭在多次研究案情之後,出現了不同的處理意見。

  2006年12月28日,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jue) ,邱天仕被改判為(wei) 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周心龍被改判為(wei) 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二人保證完成對燒毀山林的補植,巡山護林,積極恢複環境。法官不判坐牢,讓其植樹,這在當時可謂是“破天荒”的創舉(ju) 。

  “中央當時提出寬嚴(yan) 相濟的刑事政策為(wei) 本案提供了重要指引。”二審審判長周進說,“而且據當地村民證實,邱、周二人平時為(wei) 人忠厚老實,再加上兩(liang) 名上訴人都年過六旬,並非惡意犯罪,主觀過錯較小。”事實上,警方在救火現場將他們(men) 帶走時,由於(yu) 積極撲救火情,兩(liang) 人手腳都受傷(shang) 了。

  更令合議庭揪心的是,邱天仕是一名孤寡老人,身患疾病,是村裏的五保戶。周心龍也是村裏有名的貧困戶,妻子患有風濕性心髒病等多種疾病,多年前就喪(sang) 失了勞動能力,需要人照料。他還有一個(ge) 20多歲的兒(er) 子手腳殘疾、智力低下,生活無法自理。如果兩(liang) 人入獄服刑,勢必會(hui) 滋生更多的社會(hui) 問題。

  經法官詢問,兩(liang) 名上訴人都表示願意植樹、將功贖罪,並寫(xie) 下了保證書(shu) 。周心龍說,雖然樹苗一角錢一根,但是他會(hui) 全力完成植樹的。當時邱天仕全部家當不足500元,周心龍比他更窮,但是,他們(men) 恢複山林的決(jue) 心非常堅定。

  二審審判員徐海回憶說:“如今,在有關(guan) 環境資源的司法實踐中,補植樹木、增殖放流等恢複性措施已經成為(wei) 常態性做法。但是,15年前,要作出這樣一個(ge) 判決(jue) ,確實是一次拓荒,是需要一些勇氣的。”

  15年142畝(mu) 山林“重獲新生”

  2007年植樹節前夕,邱天仕和周心龍各自帶著30多名親(qin) 戚朋友,扛著鋤頭來到山上開始植樹造林。縣林業(ye) 局提前對補植區進行了測算,從(cong) 常備的上千畝(mu) 苗地中調配樹苗,並按照馬尾鬆和楓香樹3:2的科學比例指導種植。任家鎮、鐵山村40多名領導、幹部、職工前來幫忙,村裏幾乎全部的勞動力都加入到了植樹隊伍之中。

  邱天仕和周心龍除了積極植樹外,還現身說法,講述自己的慘痛教訓,懺悔自己毀林犯罪後的惶恐,起到了非常好的教育警示作用。

  周進告訴邱、周二人,不僅(jin) 要完成植樹,還要日常看護和澆水,保證成活率。同時,還要義(yi) 務巡山護林,以自己的慘痛經曆,告誡山林周圍的群眾(zhong) :不能在林區抽煙、打火把、燒雜草,不能上墳燒紙、放鞭炮等。

  兩(liang) 位老人態度非常誠懇:“我們(men) 做錯了事,法官給了我們(men) 改正錯誤的機會(hui) ,我們(men) 保證一定把樹種好,這些都是我們(men) 應該做的。”

  判後第四年,一審法院向二審法院反饋,兩(liang) 位老人完成了補植任務,成活率也達標了。但老人的植樹行動並沒有就此停下,山上還有一些裸露的土地沒有完全恢複,樹還沒有長大,他們(men) 覺得自己的任務還不算完成。“我們(men) 一定要把林子恢複到以前的模樣!”隨後多年,兩(liang) 位老人一直堅持植樹,將它作為(wei) 了一種習(xi) 慣。

  如今,這片山林恢複了當初的鬱鬱蔥蔥。周心龍老人於(yu) 去年去世,邱天仕老人說話已經不太利落,他們(men) 用餘(yu) 生兌(dui) 現了自己的承諾。在鐵山村,在任家鎮,一片山林從(cong) 燒毀到重現的故事流傳(chuan) 開來,警醒著當地人守護好身邊的綠色。

  這片山林隻是一個(ge) 開始。

  在邱天仕、周心龍走出看守所,回到鐵山村的第二年,貴州清鎮法院、福建柘榮法院也開始嚐試“複綠補植”的做法,恢複性司法理念漸漸在全國環境司法領域推廣開來。現在,補植樹木、增殖放流等恢複性措施已經成為(wei) 環資司法實踐中的常態性做法。

  伴隨著恢複性司法理念的推行,重慶法院環資審判日趨專(zhuan) 業(ye) 化。到2016年3月,重慶市高院、重慶市5家中院及萬(wan) 州、渝北、涪陵、黔江、江津等法院均先後成立環資庭。重慶法院在全國率先建立起三級法院縱向全覆蓋和審判區域橫向全覆蓋的審判組織體(ti) 係,通過開展補種複綠、增殖放流、勞務代償(chang) 等修複方式,探索建立“恢複性司法實踐+社會(hui) 化綜合治理”機製,努力實現懲治違法犯罪、修複生態環境、賠償(chang) 經濟損失的多贏局麵,確保生態環境得到及時有效修複。2021年,重慶法院審結環境資源案件1367件,入選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典型案例數量居全國首位。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