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風景亦精彩 “雲展演”為文旅產業打開另一扇門
雲(yun) 上風景亦精彩
疫情之下,“雲(yun) 展演”為(wei) 文旅產(chan) 業(ye) 打開了另一扇門。演出團體(ti) 試水雲(yun) 端演出,在線上紛紛破圈兒(er) 找到新增長點。動輒數以幾十萬(wan) 計的播放量,影響力遠超過線下演出。
最近,遼寧芭蕾舞團3部原創舞劇通過網絡平台進行展播,意在助力抗疫,致敬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誌願者以及社會(hui) 各界人士。2020年,遼寧芭蕾舞團首次嚐試線上直播就嚐到了甜頭,當時總播放量超過200萬(wan) 。
“‘雲(yun) 展演’不是疫情防控下的救急手段,而是藝術普惠的一條新路。”沈陽市文聯副主席王靜說,比如高水平的戲曲、音樂(le) 會(hui) 、書(shu) 畫展,因展演環境的“小眾(zhong) 化”,框定了它的普及邊界。而那些文化消費力不強的偏遠地區恰是渴求文化藝術滋潤與(yu) 營養(yang) 的地方。高水平的藝術展演,從(cong) 線下搬到線上,呈現方式變了,但內(nei) 容依舊厚重鮮活,既有高度也有溫度。沈陽市文聯正在組織藝術家舉(ju) 辦“萬(wan) 眾(zhong) 一心、眾(zhong) 誌成城抗疫主題文藝創作網絡展”,僅(jin) 僅(jin) 幾天時間網絡展點擊量就超過百萬(wan) 人次。
在文化和旅遊部近日公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國家公共文化雲(yun) 網絡直錄播”入選名單中,遼寧省6場群眾(zhong) 文化活動榜上有名。“非遺傳(chuan) 承·遼南鼓樂(le) 專(zhuan) 場音樂(le) 會(hui) ”等群眾(zhong) 文化活動將通過“國家公共文化雲(yun) ”平台進行推廣播出,進一步擴大公共文化惠民服務的覆蓋麵。
讓更多渴求文化之美浸潤的心靈,在雲(yun) 端與(yu) 藝術相遇。遼寧省博物館疫情期間閉館不閉展,省內(nei) 外遊客關(guan) 注其官方微信公眾(zhong) 號,點擊“了解遼博”就可“置身”遼博全景VR展線上數字展廳,在線欣賞精彩展覽。比如“江山如畫——遼寧省博物館藏中國古代立軸山水畫展”,精選66件館藏精品立軸山水畫聚集一展。
“大家好,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製作毛筆的關(guan) 鍵工藝……”4月初,沈陽胡魁章製筆工藝傳(chuan) 承人張忠新應邀在線上給文化遺產(chan) 保護誌願者做示範。遼寧擁有豐(feng) 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目前有76個(ge)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294個(ge)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如何保護、傳(chuan) 承、利用這些曆史文化遺產(chan) 以彰顯遼寧文化特色?遼寧文化遺產(chan) 保護誌願者團隊隊長陳赫說,他們(men) 邀請了剪紙、麵塑等非遺項目的傳(chuan) 承人,將這些入門相對容易、所需材料較為(wei) 常見的非遺技藝通過線上課堂教給大家,讓更多“文化粉絲(si) ”能夠在居家的日子裏賡續傳(chuan) 承本領。
宅在家中不隻觀景,亦可“遠遊”。沈陽市鐵西區、沈北新區紛紛推出雲(yun) 端文旅推介“雲(yun) 遊鐵西”“悅讀沈北”。遊客可以線上跟隨係列專(zhuan) 題片一起來一場工業(ye) 尋根之旅、踏青賞花之旅。想“走”遠些的,可以登錄遼寧文化雲(yun) ,看一場線上“雲(yun) 展播”,通過《遼河文明》《遼寧長城》等12部與(yu) 遼寧地域文化相關(guan) 的係列專(zhuan) 題片一起去領略遼寧省獨特的地域風采和深厚的文化積澱。
當然,轉型線上,上線雲(yun) 端,如何從(cong) 疫情期間的應急狀態,變為(wei) 真正提升品牌、產(chan) 業(ye) 收入的新產(chan) 品和新服務,還是文旅產(chan) 業(ye) 的一個(ge) 挑戰。 (經濟日報記者 孫潛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