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非遺進都市 刺繡“活化石”受“Z世代”熱捧
中新網貴陽4月26日電 題:千年非遺進都市 刺繡“活化石”受“Z世代”熱捧
作者 周燕玲
在貴陽新晉“網紅”打卡地青雲(yun) 市集,坐在店裏的宋水仙把手機調成錄像模式,隨後用絲(si) 線纏裹3至5根馬尾,纏好的馬尾絲(si) 線毫無破綻地連在一起,一針一線地繡在底布上……刺繡的整個(ge) 過程被剪輯成2分鍾並很快發布在短視頻平台上。
視頻發布後,不少網友點讚並評論到:“好漂亮的手工馬尾繡”“晚上下班後,我要來店裏打卡體(ti) 驗”“想來當徒弟,不知道有沒有機會(hui) ”……
作為(wei) 國家級水族馬尾繡傳(chuan) 承人,宋水仙與(yu) 馬尾繡為(wei) 伴50餘(yu) 載。在她看來,用短視頻展示馬尾繡的技藝和故事,可以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馬尾繡,因為(wei) 非遺傳(chuan) 承的關(guan) 鍵是要吸引年輕人。
宋水仙店內(nei) 的馬尾繡手腕包。 周燕玲 攝
位於(yu) 貴陽青雲(yun) 市集的馬尾繡非遺體(ti) 驗店。 周燕玲 攝
傳(chuan) 承上千年的馬尾繡,是以絲(si) 線裹馬尾製作圖案的刺繡方法。生活在貴州三都的水族自古就崇拜馬,並有養(yang) 馬賽馬的習(xi) 俗,馬尾繡也就應運而生,與(yu) 蘇繡、蜀繡的細膩不同,馬尾繡工藝複雜、繡法多樣,被譽為(wei) 刺繡中的“活化石”。
為(wei) 了傳(chuan) 承和發展馬尾繡,在大山生活多年的宋水仙,2006年在三都縣城開了第一家馬尾繡工藝品店。2010年,她還辦起了馬尾繡家庭博物館,把走村串戶收集而來的上萬(wan) 件馬尾繡作品免費展出。
在宋水仙看來,刺繡是最古老的時尚元素。因此,2012年她組建公司開始有規模地進行馬尾繡文創產(chan) 品設計與(yu) 開發,把馬尾繡從(cong) 小孩背帶、腳上穿的繡花鞋,移接到服飾、包飾、首飾上麵。
馬尾繡與(yu) 銀飾結合打造的現代化飾品。 周燕玲 攝
馬尾繡元素的筆袋。 受訪者供圖
記者發現,許多產(chan) 品隨著馬尾繡的加入非但不突兀,反而有一種恰到好處的感覺,比如西裝布料的手腕包,加入馬尾繡工藝後不僅(jin) 時尚百搭,還顯得華麗(li) 精致。此外,色彩斑斕的馬尾繡與(yu) 銀飾結合製成現代化飾品,古樸厚重卻不失時尚之韻。
除了線上傳(chuan) 播外,如何更好地吸引“Z世代”青年消費群?宋水仙認為(wei) ,非遺產(chan) 品應該嚐試走進現代都市,讓年輕人與(yu) 非遺來一場親(qin) 密接觸。
5個(ge) 月前,宋水仙把馬尾繡體(ti) 驗店開在了貴陽市青雲(yun) 路。在過去近30年時光裏,青雲(yun) 路是許多貴陽人和外地遊客經常“打卡”的美食夜市街,經改造後成為(wei) 了集商業(ye) 購物、美食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潮流文化街區。
“轉型傳(chuan) 統的非遺店鋪選址模式,從(cong) 依靠景點到依靠流量。”宋水仙相信,當“古”而“新”的馬尾繡體(ti) 驗店,遇上“新”而“紅”的青年打卡地,一定會(hui) 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如宋水仙預想的一樣,非遺馬尾繡進到都市後,即使到了晚上,門店也吸引不少年輕人拍照打卡,年輕人不僅(jin) 會(hui) 在店內(nei) 挑選各種馬尾繡元素的產(chan) 品,還會(hui) 在店裏體(ti) 驗搓馬尾和馬尾繡針法。
“經常在手機上刷到非遺類的短視頻,這次親(qin) 手體(ti) 驗真切感受到了非遺的獨特魅力。”正在體(ti) 驗馬尾繡的“00後”青年李郡琦說,希望有更多藏於(yu) 深山的非遺技藝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來。
近年來,隨著中國年輕一代對傳(chuan) 統文化的喜愛與(yu) 日俱增,逐漸興(xing) 起一股“國潮風”。在中國某短視頻平台,每3秒鍾就會(hui) 誕生1條非遺視頻。日常生活裏,許多年輕人更是穿起了漢服、戴起了發簪、化起了唐妝......
宋水仙坦言,以前馬尾繡生產(chan) 的訂單大多來自海外,而現在國內(nei) 消費市場更大,許多年輕人會(hui) 在網上或者來到店裏,希望在他們(men) 的服飾繡上馬尾繡。(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