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援滬醫療隊隊員:我們是8號樓患者的“最後一道防線”
我們(men) 是8號樓患者的“最後一道防線”
講述人:河南省援滬醫療隊隊員、河南省腫瘤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生王帥
我是重症科大夫,對患者的重症比較敏感。前兩(liang) 天晚上,同事們(men) 發現一個(ge) 緊急情況:一位78歲的老大爺精神不好,伴有聽力下降的情況。
我到病床旁查看情況,患者有既往高血壓、冠心病史,此刻整個(ge) 人昏昏沉沉的。我立即叫上呼吸治療師關(guan) 敬斌和司高峰一同處理。
經過討論,我們(men) 決(jue) 定就在方艙給予患者心電監護,並調整用藥方案。大家不停地安撫患者和家屬的情緒,等到後半夜患者生命體(ti) 征逐步平穩後,我們(men) 才放心地離開。
在日複一日的忙碌中,我們(men) 援滬已經20多天。4月3日,河南省腫瘤醫院派出一支183人的醫療隊緊急援滬。來到張江方艙醫院後,我們(men) 隨即開始了緊張有序的工作。
由於(yu) 我和關(guan) 敬斌、司高峰三人與(yu) 危重症患者打交道多,對監護、機械通氣、心肺複蘇、纖支鏡技術等都比較熟悉,因此有同事稱我們(men) 是8號樓患者的“最後一道防線”。
幾天前,我們(men) 遇到一位33歲的患者。入院後,我們(men) 給予了對症處理,但他還是持續發熱、咳嗽。入住方艙7天後,他的症狀加重,伴有胸痛、胸悶等症狀,指脈氧飽和度波動在92%~97%。患者正值青壯年,生命體(ti) 征還算平穩,但症狀加重、伴著氣喘,有轉化為(wei) 重症病人的苗頭。怎麽(me) 辦?我們(men) 商量後決(jue) 定立即行動。
方艙條件有限,應轉到外院進行胸部CT檢查,必要時轉入定點醫院及時救治。我拿起手機,緊急聯係指揮部,得到的答複是“隨時特事特辦”。當日,我們(men) 通過120急救車把患者送往周浦醫院,胸部影像學提示為(wei) 肺部感染加重,患者隨即被送往定點醫院加強救治。
作為(wei) 重症科醫生,對患者的每一個(ge) 細節表現都不能放過。此次來援滬,除了要善於(yu) 打硬仗,還要關(guan) 懷有需求的對象。
我和關(guan) 敬斌、司高峰都為(wei) 人父母,看到病區裏的孩子格外親(qin) ,醫療隊還專(zhuan) 門給孩子們(men) “補給”了麵包和牛奶。有時候,孩子們(men) 不肯吃藥,鬧著要吃零食。可是,零食從(cong) 哪裏來呢?第二天,我們(men) 仨不約而同地帶來巧克力,一顆不留都給了孩子們(men) 。
其實,這些巧克力是我們(men) 醫療隊隊員的應急補給,工作過度疲勞導致低血糖時可以吃上一口。要知道,大家上一個(ge) 班,再加上交通往返,時長達9個(ge) 半小時,其間,還不能喝水進食。看到孩子們(men) 收到巧克力後高興(xing) 的樣子,我們(men) 也很開心——在這個(ge) 特殊的時期,做這麽(me) 一點小事就能換來孩子們(men) 的快樂(le) ,值!
眼下,每天的工作依然忙碌。我們(men) 這些重症醫生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堅守崗位,踐行著“豫滬同日月,河海共此時”的承諾。
(本報上海4月25日電 記者章正、張蕾、靳昊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