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和人民心貼心丨“綠水青山就是總書記給咱指的新門路”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16年5月23日在黑龍江伊春考察時,專(zhuan) 程看望了上甘嶺林業(ye) 局林場退休職工劉養(yang) 順一家。近日,新華社記者回訪了劉養(yang) 順。
【情景回放】
在上甘嶺林業(ye) 局溪水國家森林公園,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沿棧道察看原始紅鬆林等珍貴喬(qiao) 木,叮囑林場工作人員一定要把森林資源保護好。
隨後,總書(shu) 記來到林場職工劉養(yang) 順家。他走進廚房掀起鍋蓋,農(nong) 家飯菜飄香,總書(shu) 記笑著說“看著就好吃”。總書(shu) 記又詢問老房子修複、水電路改造等一家人居住生活情況,同劉養(yang) 順一家人談林場發展史、算收入支出賬。
夕陽西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同劉養(yang) 順一家及街坊四鄰圍坐在小院裏聊家常。總書(shu) 記一一詢問林區停伐後他們(men) 主要做什麽(me) 、收入來源有哪些,日常生活和就業(ye) 、上學等還有哪些困難。
有的種木耳,有的種香瓜,有的搞養(yang) 殖……大家紛紛說起自己的營生。總書(shu) 記說,看到林場職工生活不斷改善,很高興(xing) 、很踏實。林區經濟轉型發展會(hui) 麵臨(lin) 一些暫時困難,黨(dang) 委和政府一定會(hui) 關(guan) 心,讓大家日子越過越好,大家也要自力更生,多找新的門路。
【劉養(yang) 順心聲】
總書(shu) 記來我家的那一天,我咋可能忘呢?不隻我們(men) 一家,很多林場人都在這幾年裏迎來了新生活。
那天,總書(shu) 記走進我家廚房,我還給總書(shu) 記介紹了菜盆裏的山野菜,都是林子裏采回來的,後來成了我家創業(ye) 的招牌。
當時,伊春天然林商業(ye) 性采伐已全麵停止,我們(men) 林場人對未來生活都有點迷茫。總書(shu) 記的話,一下子點醒了我。總書(shu) 記讓咱找新門路,咱得趕緊行動起來啊。
就在那年夏天,我家的農(nong) 家樂(le) 開了張,我和老伴負責炒菜做飯,兒(er) 子兒(er) 媳端菜送水……我家從(cong) 來沒這麽(me) 熱鬧過。
2019年9月,劉養(yang) 順(左二)與(yu) 家人在農(nong) 家樂(le) 中合影。新華社記者 王鬆 攝
這幾年,我們(men) 林場上下守住了山清水秀,周邊的環境越來越好。以前家門口就是沙石路,車子一過飛塵揚土。現在林場給修了柏油路、安了彩燈、栽了樹,還在我家對麵的草甸子裏建了“醉蝶花穀”景點。
生態環境改善給我們(men) 帶來了大實惠,來旅遊的人越來越多。旺季的時候,小院幾乎天天坐滿遊客。他們(men) 大老遠來咱這兒(er) 看啥?不就是圖這兒(er) 的天更藍、水更綠、空氣更新鮮嗎?
靠著經營農(nong) 家樂(le) ,好的時候一年我們(men) 能收入十多萬(wan) 元呢。我這會(hui) 兒(er) 才真正明白,綠水青山就是總書(shu) 記給咱指的新門路!
上甘嶺林業(ye) 局公司溪水林場分公司的一排農(nong) 家樂(le) 。(2019年7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強勇 攝
不隻我們(men) 一家,周邊鄉(xiang) 親(qin) 們(men) 和許多林場退休工人都開始創業(ye) 。我們(men) 成立了餐飲服務一條街,近30家農(nong) 家樂(le) 和民宿經營得有聲有色。種林下參、刺五加、紅鬆苗的也都鼓了腰包。林場人吃上了“生態飯”,守著林子開啟新生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