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裏“天邊小學”的最美逆襲
圖為(wei) 多油完小學生在上課。 貢桑拉姆 攝
中新網阿裏4月27日電 題:西藏阿裏“天邊小學”的最美逆襲
中新網記者 貢桑拉姆
“我們(men) 的生源都是來自附近的村落,都是老百姓的孩子。”近日,記者從(cong) 西藏首府拉薩驅車2天1300多公裏,來到了阿裏地區普蘭(lan) 縣多油村完全小學(簡稱多油完小)。校長巴桑群培告訴記者,該校學生全部為(wei) 住校生,由學校教職工負責和照顧孩子們(men) 的日常學習(xi) 、生活。
圖為(wei) 多油完小學生在上課。 貢桑拉姆 攝
多油完小始建於(yu) 1959年,原名僧舍小學,後改為(wei) 民辦初級小學,1996年改建成完全小學,至今已有63年的辦學曆史,是阿裏地區唯一一所村級完全小學。
圖為(wei) 多油完小學生在課餘(yu) 時間打乒乓球。 貢桑拉姆 攝
普蘭(lan) 縣位於(yu) 中國、印度和尼泊爾三國交界,西藏自治區西南部。這所“天邊小學”占地麵積17376平方米,現有6個(ge) 教學班,在校生168人、教職工28人,他們(men) 正積極努力地奔向素質教育發展之路。
圖為(wei) 多油完小學生在課餘(yu) 時間練習(xi) 傳(chuan) 統非遺舞蹈“嘎爾”舞。 貢桑拉姆 攝
回望建校初期的多油完小,校舍簡陋、條件落後,教學質量遠不及現在。60餘(yu) 載後的今天,當記者走進校園時,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錯落有致的教學樓、宿舍樓和多姿多彩的文化牆。
由於(yu) 氣候複雜、紫外線強烈,校園內(nei) 多處牆壁上的白灰有些脫落,但集知識性、教育性、藝術性於(yu) 一體(ti) 的五彩繽紛的文化牆,卻傳(chuan) 遞著濃濃的文化氣息。同時,運動場、多媒體(ti) 室、美術室、實驗室和德育功能室等現代化基礎設施一應俱全。
圖為(wei) 多油完小學生在上課積極舉(ju) 手回答老師的提問。 貢桑拉姆 攝
“環境美了,麵貌變了,設施先進了,全校的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巴桑群培介紹,近年來,該校教學質量一直名列阿裏地區同類學校前列。
巴桑群培說,該校課程設置是按照西藏自治區的一類標準實施。同時,在2021年“雙減”政策落地後,學校積極拓展課後服務活動,開展非遺進校園及球類、書(shu) 法、閱讀等興(xing) 趣班,以此豐(feng) 富孩子們(men) 的課餘(yu) 生活,提升綜合素質,掌握一技之長。
圖為(wei) 多油完小學生在課餘(yu) 時間學唱“嘎爾”舞伴唱。 貢桑拉姆 攝
記者尋著遠處傳(chuan) 來的鼓聲,來到傳(chuan) 統舞蹈的排練現場。此時,孩子們(men) 正跟隨指導老師的鼓點翩翩起舞,以男女不同的組別,先後演繹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普蘭(lan) “嘎爾”舞和“宣”舞,他們(men) 排成一行,時而前進、時而後退、時而轉圈,“非遺進校園”深受孩子們(men) 的喜愛。
“課後服務時間我們(men) 會(hui) 請村上的非遺傳(chuan) 承人,給我們(men) 師生教授這些傳(chuan) 統歌舞。”副校長次旺羅布坦言,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網絡的普及,大多數孩子比較迷戀電子產(chan) 品,卻忽略了傳(chuan) 統文化的學習(xi) ,學校通過課後服務活動,把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在校園得到傳(chuan) 承,“這也是我們(men) 的責任。”
圖為(wei) 多油完小學生對著記者鏡頭擺姿勢。 貢桑拉姆 攝
站在校園裏,朗朗的讀書(shu) 聲回蕩在學校上空,這是一年級的孩子們(men) 正在上數學課。孩子們(men) 用稚嫩的聲音讀算術題,並紛紛舉(ju) 手回答老師的問題。淘氣的小姑娘還不忘對著記者的鏡頭做鬼臉、擺姿勢,她那雙會(hui) 笑的眼睛裏透著純真、活潑與(yu) 健康。
據官方數據,目前,阿裏地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44所,各級各類教育在學規模2.48萬(wan) 人,義(yi) 務教育階段殘疾兒(er) 童入學率99.7%。(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