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IP屬地小尾巴”助力網絡空間秩序維護
4月29日,微信發布公告表示微信公眾(zhong) 平台將顯示用戶發布內(nei) 容時的IP屬地,且用戶暫時無法主動開啟或關(guan) 閉相關(guan) 顯示。此前一天,微博已全量開放“IP屬地小尾巴”功能——在用戶的評論內(nei) 容以及個(ge) 人主頁等頁麵展示IP屬地,境內(nei) 賬號展示到省(自治區、直轄市),境外賬號展示到國家(地區)。更早之前的4月中旬,今日頭條、抖音、知乎、小紅書(shu) 等平台也紛紛上線類似的顯示IP屬地功能。
對於(yu) 增加此項設置的原因,各個(ge) 網絡平台分別在公告中進行了說明。綜合而言,都是為(wei) 了減少冒充熱點事件當事人、惡意造謠、網絡暴力、蹭流量等不良行為(wei) ,維護網絡傳(chuan) 播秩序,保障用戶第一時間獲取真實有效信息的權益。
自互聯網誕生之時起,其實時性、自由性和無限容量等特點逐漸改變了信息獲取以及人與(yu) 人之間的交流方式。而在帶來便利的同時,網絡的虛擬性和匿名性也為(wei) 少數不懷好意之人提供了可乘之機。有人“通稿式”炮製謠言,“開局一張圖,內(nei) 容全靠編”;有人以鍵盤為(wei) 武器,動輒對人施以網絡暴力;還有人每逢熱點事件發生,就擺出“人在當地,謝邀”的姿態,用搬運的圖片或剪輯拚湊成的視頻試圖賺取一波流量……
網絡空間烏(wu) 煙瘴氣會(hui) 產(chan) 生諸多不良影響。當公眾(zhong) 無法從(cong) 混雜的信息中獲得事情真相,被某些虛假輿論帶偏價(jia) 值觀、激起負麵情緒就在所難免,更不必說近年來不時出現的網絡暴力或惡意造謠事件對當事人造成不少身心傷(shang) 害,有人甚至為(wei) 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jia) 。
如此背景下,各大網絡平台上線顯示用戶IP屬地功能,其實頗具現實針對性。猶記得,2020年初,有微信公眾(zhong) 號發布了多篇有關(guan) 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涉疫文章並引來不少網友轉發,後經查實,這些文章都是為(wei) 獲得流量和廣告收益編造的,犯罪嫌疑人被抓獲時身處江蘇無錫且從(cong) 未去過武漢。試想,如果當時就有IP屬地這一“小尾巴”存在,那麽(me) 相關(guan) 文章或許難以興(xing) 起風浪。
IP屬地從(cong) “不顯示”到“顯示”,是一個(ge) 重大變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網絡ID與(yu) 網友現實身份之間的關(guan) 聯性,提高了網絡發聲的責任門檻,可以促使一部分網民在敲動鍵盤前更加慎重。
有意思的是,此番網絡平台顯示IP屬地的動作,無意中讓一些發布本地資訊的博主“翻車”,因為(wei) 他們(men) 的IP屬地和平時發布內(nei) 容中的地區不一致。比如,“帶你逛吃北京”的一些博主遠在廣東(dong) 、湖南;“某某在歐洲”的博主實際在西南某省……有博主就此回應,部分平台內(nei) 容是簽約的運營公司代發。
客觀而言,顯示IP屬地是維護網絡環境相關(guan) 工作的一環,它並不能消除網絡上所有的不法行為(wei) ,甚至使用不當還可能產(chan) 生負麵效果。比如,有網友質疑顯示所在地會(hui) 引發地域歧視,也有人認為(wei) 這會(hui) 便利一些人借助虛擬IP從(cong) 事不法活動……這些都需要網絡平台通過後續優(you) 化和完善相關(guan) 功能來解決(jue) ,至於(yu) IP屬地這一“小尾巴”究竟能發揮多大作用,不妨讓時間和實踐來說話。
打造健康有序、風清氣朗的網絡環境,需要立法、司法、行政部門和互聯網相關(guan) 企業(ye) 共同努力,需要全鏈條治理和監管,也需要所有網民不斷提升自我素養(yang) ,約束自身行為(wei) 。“光明磊落”的用戶越多,互聯網健康有序的氛圍就會(hui) 越濃厚,留給不懷好意之人“發揮”的空間就會(hui) 越小。
羅筱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