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成立專項基金助力實現基層醫院婦科腫瘤診療規範化、標準化
中新網上海5月5日電 (陳靜 高豔)卵巢癌一直被稱為(wei) “婦癌之王”。上海宋慶齡基金會(hui) “育愛同行”婦科腫瘤專(zhuan) 項基金5日正式成立,將致力於(yu) 促進各方力量參與(yu) ,提升更多基層醫療機構婦科醫生的診療水平,規範婦科腫瘤的診療路徑,實現標準化、精準化,以多種形式幫助包括卵巢癌在內(nei) 的婦科腫瘤患者重拾對生命的希望。
腫瘤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殺手”,盡管近年來基因檢測、靶向藥物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改變了很多腫瘤患者的預後,提高了無疾病生存期和整體(ti) 的五年生存率,但卵巢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一直沒有得到提升。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院長、婦科主任醫師王育教授是該專(zhuan) 項基金的發起人。她對記者說,隨著醫學的發展,針對惡性腫瘤的各種治療方法和手段層出不窮,手術技術不斷精進和提高;惡性腫瘤治療藥物在更新換代,給人類攻克惡性腫瘤帶來越來越多的武器;檢測手段的多樣化,也為(wei) 人們(men) 更早、更精準地發現惡性腫瘤提供了幫助。
“但由於(yu) 地域差異、交流阻礙、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原因,不少婦科腫瘤患者得不到規範有效的治療;受醫療水平、檢測條件等客觀因素的限製,全國婦科腫瘤的診治水平還達不到完全的統一化和標準化;甚至很多患者因為(wei) 個(ge) 人或者家庭的經濟原因,無法得到有效救治,這一係列原因正是成立‘育愛同行’婦科腫瘤專(zhuan) 項基金的初衷。”王育直言。
“從(cong) 醫三十年,身邊醫治過的腫瘤患者的一段段經曆,讓我對卵巢癌疾病診治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有了不斷進展的認識和思考,靈魂深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日益加重。”這位專(zhuan) 家表示,“我覺得作為(wei) 一名醫者,不僅(jin) 僅(jin) 要關(guan) 注疾病本身,更要關(guan) 注整個(ge) 社會(hui) 和整個(ge) 人群;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個(ge) 人技術的發展,更要關(guan) 注發展的前沿和整體(ti) 醫界的同步;不僅(jin) 僅(jin) 要盡力救治自己所接診的患者,更要把目光投射到視線所無法觸及的各個(ge) 角落。”
上海宋慶齡基金會(hui) 是由宋慶齡先生所創辦的中國福利會(hui) 發起的、於(yu) 1986年成立的一家5A級公募基金會(hui) 。成立36年來,該基金會(hui) 始終秉承慈善精神,積極圍繞婦女兒(er) 童健康開展各項公益活動。王育希望借助社會(hui) 各方力量,以公益慈善為(wei) 助力,讓更多偏遠地區的醫院和患者受益,讓腫瘤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可以負擔得起的治療,共同推動更廣泛區域婦科腫瘤診療水平的提升。
據介紹,未來,“育愛同行”專(zhuan) 項基金將傳(chuan) 承公益精神,團結凝聚中國婦科腫瘤專(zhuan) 家,把視角投向每一個(ge) 角落,盡己所能為(wei) 婦科腫瘤患者提供最適宜的專(zhuan) 業(ye) 治療,做到個(ge) 體(ti) 化、全程化和全覆蓋;同時通過人才資助培養(yang) 機製,讓更多偏遠地區的醫生來滬進修學習(xi) 。
當日“育愛同行”婦科腫瘤專(zhuan) 項基金成立儀(yi) 式舉(ju) 辦後,王育教授攜一婦嬰婦科腫瘤及放療、病理、影像多學科診療團隊專(zhuan) 家集體(ti) 亮相,為(wei) 來自中國的患者及家屬進行了一場“雲(yun) 端”科普答疑和在線義(yi) 診,解答關(guan) 於(yu) 卵巢癌手術、化療及維持治療、終身隨訪等諸多問題。(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