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科技成果轉化,寧夏再添“燃料”保障
縣域科技成果轉化,寧夏再添“燃料”保障
【科技政策紮實落地·看招】
“去年我們(men) 一共實施了27個(ge) 項目,確實是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寧夏吳忠市鹽池縣科技局局長屈昊說。
讓他倍感欣慰的,是2021年度自治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科技成果引進示範推廣項目。今年,這些縣域發展的引擎再添“燃料”保障。
4月21日,寧夏首次印發《縣域科技成果引進示範推廣項目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旨在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chan) 力轉化應用,培育縣域增長新動能。
鼓勵圍繞縣域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申報項目
脫貧攻堅戰勝利之後,取得的成果如何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對於(yu) “先天不足、後天乏力”的西部而言,依然要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根據《關(guan) 於(yu) 實施科技強區行動 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的若幹意見》《關(guan) 於(yu) 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實施意見》精神,自治區實施縣域科技成果引進示範推廣項目,特製定了本《辦法》。”寧夏科技廳成果轉化與(yu) 科技服務處處長馬俊理指出。
《辦法》鼓勵各類創新主體(ti) 積極申報縣域科技成果引進示範項目,圍繞縣域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高效節水、環境保護、新型能源和節能環保等領域,引進示範權屬明晰、具有成果登記證書(shu) 的科技成果。
項目按照“單一示範項目”和“綜合示範項目”兩(liang) 類分別給予支持,其中單一示範項目支持金額達到30萬(wan) 元、綜合示範項目支持金額達到100萬(wan) 元,同一縣(市、區)年度支持總額達到200萬(wan) 元。
各級科技部門迎難而上,責任再一次被壓實。《辦法》明確了“區級引導、縣級主導、協同聯動、分級管理”的項目管理監督形式,提出縣區科技管理部門是項目推薦、審核、日常管理的主體(ti) 。
據介紹,項目實施堅持“需求導向、競爭(zheng) 擇優(you) ”原則,每年對各縣區整體(ti) 實施情況進行綜合評價(jia) ,評價(jia) 結果良好的,下一年度項目支持數量和資金額度上適當給予傾(qing) 斜。
科技成果引進示範推廣項目已啟動
科技成果能為(wei) 縣域注入無限活力,科技管理部門早有認知。2021年初,寧夏科技廳就決(jue) 定啟動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科技成果引進示範推廣項目。
具體(ti) 負責項目管理的寧夏農(nong) 村科技發展中心,先後在吳忠市、固原市、銀川市西夏區等縣區舉(ju) 辦了9場“縣域科技成果推介對接會(hu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農(nong) 業(ye) 科技大講堂”,累計發布288項先進適用科技成果。當年首批立項支持108個(ge) 項目,對全區22個(ge) 縣區實現了“全覆蓋”。
這其中,引進轉化成果達91項,占項目總數的84.3%。立項項目聚焦肉牛、葡萄酒、綠色食品、奶產(chan) 業(ye) 等縣域重點產(chan) 業(ye) 科技需求,引進並示範一批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新產(chan) 品。
石嘴山市平羅縣獲批的6個(ge) 項目中,寧夏寧羊農(nong) 牧發展有限公司實施的“發酵全混合日糧加工調製技術”項目,養(yang) 殖企業(ye) 育肥羊日增重就達5%以上,增加出欄重2公斤,單隻羊增收70元以上,年獲利350萬(wan) 元以上;寧夏仁源藥業(ye) 有限公司實施的“道地藥材菟絲(si) 子寄生作物寧豆七號引種與(yu) 示範推廣”項目,年增加收入300萬(wan) 元以上。
“支撐和引領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的重要舉(ju) 措,破解縣域科技創新資源少、能力弱的重要舉(ju) 措,持續推進科技項目管理改革的重要舉(ju) 措。”談及這些項目的撬動作用,寧夏農(nong) 村科技發展中心主任周小平如是說。
為(wei) 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強力支撐
激發各類創新主體(ti) 和科技管理部門成果轉化熱情,促進先進適用科技成果向縣域湧流。采訪中,各縣區科技局工作人員紛紛表示,《辦法》的出台將帶動寧夏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駛入“快車道”。
屈昊認為(wei) ,《辦法》實施後,既能讓企業(ye) 、合作社等運營主體(ti) 與(yu) 相關(guan) 專(zhuan) 家、科研人員無縫對接,又能讓它們(men) 有效引進和應用先進設備、技術等,從(cong) 而加快生產(chan) 力發展,用實際行動提升全民科學素養(yang) 。
用吳忠市紅寺堡區科技局副局長黑燕的話說,“它還能幫助我們(men) 總結經驗模式,打造示範樣板,更好地助力我區創建全國易地搬遷移民致富提升示範區”。
紅寺堡區作為(wei) 全國最大的生態移民安置區,科技創新基礎薄弱,資源較少,動力不足。去年7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科技成果引進示範推廣項目的實施,引進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寧夏大學、寧夏農(nong) 林科學院及區外先進技術成果,開展了黃花菜、灘羊、葡萄、清潔能源等重點產(chan) 業(ye) 的技術示範推廣,極大地提升了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技術水平,為(wei) 當地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先進模式。
“我們(men) 將主動出擊,積極征集企業(ye) 技術需求,對接科研院所成果,著力引進轉化示範推廣,為(wei) 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屈昊表示。
他強調,“畢竟,為(wei) 廣大創新主體(ti) 和人民群眾(zhong) 帶來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是我們(men) 的終極目標”。(科技日報銀川5月8日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