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綠色轉型的中國擔當
作者:王邵軍(jun) (山東(dong) 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山東(dong) 財經大學教授)
氣候變化是地球村麵臨(lin) 的共同挑戰,事關(guan) 全人類的永續發展和前途命運。推動全球綠色轉型是國際社會(hui) 麵臨(lin) 的全球性難題,各國要同舟共濟,加強合作,共同推進全球綠色轉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綠色低碳轉型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hui) 變革,世界各國唯有攜手同行,加強綠色國際合作,加快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ti) 係,把生態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才能留住綠水青山並使其產(chan) 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把世界各國的差異性轉化為(wei) 發展的活力和動力,共同建設清潔美麗(li) 的美好世界。
推動全球綠色轉型需要全球綠色治理體(ti) 係改革。長期以來,西方發達國家與(yu) 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綠色治理中存在嚴(yan) 重的不對等關(guan) 係。西方國家通過資本輸出和產(chan) 業(ye) 轉移掠奪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資源,而一些發展中國家卻隻能被迫接受發達國家主導的既定環境規則,承受西方國家製造的氣候惡果。如今,麵對全球氣候風險與(yu) 挑戰,部分發達國家把綠色轉型的壓力強加在發展中國家身上,而自己卻並未履行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和技術援助的承諾。世界各國要以公平正義(yi) 為(wei) 理念引領全球治理體(ti) 係變革,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在發展框架內(nei) 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hui) 成果。發達經濟體(ti) 更要秉持共同體(ti) 意識,率先履行減排責任,落實資金、技術支持承諾,為(wei) 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創造必要條件;發展中國家也要克服自身經濟、社會(hui) 困難,提高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不斷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降低排放,更好地適應氣候變化的影響。
推動全球綠色轉型是中國作為(wei) 負責任大國的擔當,也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一方麵,作為(wei) 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中國積極參與(yu) 全球環境治理。中國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hui) 上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是向全世界開放的公共產(chan) 品,旨在對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國願同各方攜手合作,共同推進倡議落地,推動全球共同發展。同時,中國積極深化南南合作,籌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承辦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打造綠色發展合作平台,推動綠色“一帶一路”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深入對接,促進構建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ti) ,為(wei) 全球綠色轉型帶來新機遇,為(wei) 推動建設清潔美麗(li) 的世界作出了貢獻。另一方麵,秉持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理念,中國在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中主動作為(wei) ,通過強有力的宏觀政策,向全球展示了中國推動構建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的切實行動,向世界彰顯了中國推動全球綠色轉型的堅定決(jue) 心。
中國實施全麵綠色轉型行動,為(wei) 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了一係列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製定一係列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政策與(yu) 措施,采取更加有力、積極有效的行動,不斷削減碳排放幅度,踐行“兩(liang) 山”理論,協調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關(guan) 係,改善人居環境,構建大保護格局,以最大努力提高應對氣候變化力度,推動國內(n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用中國行動和中國智慧為(wei) 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一是實施“雙碳”戰略,打造工業(ye) 綠色發展模式。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也是中國對國際社會(hui) 的莊嚴(yan) 承諾。中國將碳達峰碳中和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為(wei) 確保“雙碳”目標如期實現,逐步構建“1+N”政策體(ti) 係,加強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頂層製度設計,為(wei) 中國的低碳發展道路、實現“雙碳”目標作出了頂層謀劃和整體(ti) 部署。中國出台包括《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能源綠色轉型行動、工業(ye) 領域碳達峰行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循環經濟降碳行動等一係列領域和行業(ye) 實施方案,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這是解決(jue) 我國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通過強有力的宏觀政策和製度設計,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和清潔發電體(ti) 係,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超10億(yi) 千瓦,1億(yi) 千瓦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已有序開工建設,向全球展示了推動構建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的切實行動,為(wei) 推動全球綠色轉型注入中國信心。
二是踐行“兩(liang) 山”理論,探索綠色轉型發展道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從(cong) 中國實際出發,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經濟發展與(yu) 生態保護協同的創新理念。一方麵,從(cong) 理論角度回答了什麽(me) 是綠色發展的問題,其核心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經濟發展與(yu) 生態保護的互利共贏。以“兩(liang) 山”理論為(wei) 指引,中國積極將生態環境保護放在優(you) 先位置,將生態效益轉化為(wei) 經濟效益,將生態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優(you) 勢和發展優(you) 勢,將生態資源轉化為(wei) “綠色財富”。另一方麵,從(cong) 實踐角度回答了怎樣進行綠色發展的問題。中國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ti) ”總體(ti) 戰略布局,全方位推動經濟社會(hui) 向綠色可持續發展方向轉型,倡導綠色生產(chan) 、生活理念,全麵推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在“兩(liang) 山”理論的引領下,中國不斷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全力以赴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力以赴加強汙染防治,全力以赴改善人民生產(chan) 生活環境,同時正在建設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ti) 係,為(wei) 應對氣候變化、推進全球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貢獻了中國智慧,展示了中國方案。
三是共建綠色絲(si) 綢之路,積極分享中國綠色轉型經驗與(yu) 成就。中國在國際舞台多次倡議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綠色投資、綠色金融等,與(yu) 國際社會(hui) 共建綠色絲(si) 綢之路,深化綠色低碳轉型合作,合力構建綠色命運共同體(ti) 。中國通過組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實施綠色絲(si) 路使者計劃,為(wei) 絲(si) 綢之路沿線國家綠色發展提供深度交流合作平台。中國積極開發綠色金融,統籌低碳和可持續發展,推動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建設、運營和管理,推進絲(si) 綢之路治理投資綠色化。中國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探索綠色能源,推廣綠色技術應用,強化綠色低碳轉型的科技支撐。通過打造綠色絲(si) 綢之路,中國大力構建國際綠色轉型發展的合作平台,積極向世界分享我國綠色轉型發展的先進經驗與(yu) 成就,為(wei) 推動全球綠色轉型貢獻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