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國這十年·見微)姑蘇城外“雙創”村

發布時間:2022-05-11 15:0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蘇州5月11日電 題:姑蘇城外“雙創”村

  作者 周建琳

  “樹山村的‘元宇宙’時代已來臨(lin) 。”駐村規劃師彭銳笑著說。

  樹山村位於(yu) 蘇州高新區通安鎮,東(dong) 接姑蘇古城、西鄰太湖,村內(nei) 有三山四塢五條浜,是一個(ge) 粉牆黛瓦、小橋流水的江南水鄉(xiang) 村落,宛若姑蘇城外的“世外桃源”。

  彭銳說,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遊客們(men) 無法來欣賞梨花盛開的美景。他的團隊用無人機航測技術和三維實景重建技術等,將樹山景區數字化,通過雲(yun) 端的實時渲染和在線互動展示技術,讓遊客在數字世界中沉浸式體(ti) 驗了樹山梨花的魅力。

  2012年的春天,樹山村1000多畝(mu) 梨樹梨花盛放,漫山遍野、美不勝收。但在蘇州科技大學建築與(yu) 城市規劃學院城鄉(xiang) 規劃係教師彭銳的眼中,梨花掩映下的村落風貌並不盡如人意。

  從(cong) 那年起,彭銳及其團隊就駐紮在樹山村,這一駐就是十年。彭銳還起了個(ge) 好聽的說法,叫“陪伴式”規劃。

  彼時的樹山村是一個(ge) 偏遠的經濟薄弱村,“外來客”要取得村民信任並不容易。“剛來的時候,最難的是溝通。”為(wei) 了讓村民理解村莊規劃的意圖,彭銳首先改造了一座房屋作為(wei) 樣板,令村民直觀地感受到了改造前後的變化。

  在不斷溝通中,樹山村的規劃持續完善、村民們(men) 對駐村規劃師的認可也與(yu) 日俱增,實現了共建、共享、共同規劃。樹山村變得越來越美。“住在樹山村,最喜歡的是這裏優(you) 美的自然環境和純粹的田園景致。”不少遊客如此感歎。

  樹山村有數尊百年曆史的年獸(shou) 石像,是村裏的文化圖騰。彭銳和他的團隊從(cong) “守文化”切入,打造鄉(xiang) 土文化IP,設計出了年獸(shou) “樹山守”的卡通形象。目前,以樹山年獸(shou) 為(wei) 原型研發的“樹山守”文創產(chan) 品已經達到了近百種,從(cong) 樹山村走向全國,並成為(wei) 蘇州高新區首批數字藏品。

  “鄉(xiang) 村規劃既是多規合一的實用性規劃,也是麵向未來的創新性規劃。”基於(yu) 這樣的理念,彭銳和團隊挖掘史料,花四年時間在樹山村複建了村級書(shu) 院——介石書(shu) 院,再現明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場景,展現“門對千根竹,家藏萬(wan) 卷書(shu) ”的耕讀文化。現在,書(shu) 院也成為(wei) 蘇州圖書(shu) 館分館,書(shu) 香彌漫整個(ge) 樹山村。

  彭銳認為(wei) ,村莊美起來了,但更要活起來。2016年,“樹山鄉(xiang) 村雙創中心”正式成立。“我們(men) 通過‘鄉(xiang) 創+文創’的模式,組織雙創活動、培養(yang) 雙創人才、孵化雙創企業(ye) ,激發鄉(xiang) 村活力。”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村裏來,他們(men) 在這裏開起了民宿、咖啡店,還辦起了鄉(xiang) 村音樂(le) 節。

  如今,樹山村已由經濟薄弱村“蝶變”為(wei) 明星村,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農(nong) 業(ye) 旅遊示範點等110餘(yu) 項市級以上榮譽。2021年,樹山村村民農(nong) 副產(chan) 品總收入超5500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村集體(ti) 年收入超1200萬(wan) 元。

  在村裏,彭銳最喜歡去的地方是木棧道。無論是快樂(le) 時還是沮喪(sang) 時,隻要站在山腰的木棧道上遠望,彭銳的內(nei) 心就平靜下來。

  “遠處是蘇州高新區的高樓大廈,近處是樹山村的人間煙火,真的很有意境,就像城鄉(xiang) 融合的‘雙麵繡’。”(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