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露營火了、帳篷熱了 露營“一夜爆紅”還能火多久?

發布時間:2022-05-16 11:27:00來源: 武漢晚報

  露營火了 帳篷熱了 成年人“過家家”玩嗨了

  露營“一夜爆紅”還能火多久?

  大草坪、藤編籃、格子餐墊已經不能滿足人們(men) 對戶外野餐的需求。今年,“會(hui) 玩的人都在露營”。無論是星河下、雲(yun) 海旁,還是曠野上、林地間,一頂帳篷是標配,精致點兒(er) 的,還會(hui) 掛上朦朧昏黃的小燈串。人們(men) 用“搬家式”的露營方式用力接近自然,熱愛生活。無論是真的享受還是跟風式參與(yu) ,露營如今真的是火了。

  資深玩家

  平時有空AA製組織露營活動

  汽車音箱裏流淌著鋼琴曲,一群人在天幕下悠閑地活動。有人在忙著為(wei) 同伴準備食物,一塊塊牛排在爐子上吱吱作響,卡式爐上燉著一隻大鵝,誘人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不遠處的湖麵上,三三兩(liang) 兩(liang) 的人劃著槳板,充分感受自然的魅力。歇下來的人則坐在折疊椅上,品嚐香茗。湖邊的淺水處泡著兩(liang) 瓶紅酒,等待著最佳的飲用時刻。

  5月8日,記者跟隨一支隊伍來到黃陂一座人煙稀少的水庫邊體(ti) 驗野外露營。雖然身處荒野,但露營生活處處透露著精致,隊員們(men) 說,“講究”的背後,是大家對生活的熱愛。

  “出來露營追求的就是親(qin) 近大自然。”隊員鄭永軍(jun) (化名)一直玩汽車自駕,尤其喜歡走一些富有挑戰性的線路。疫情條件下,他開始尋找一些新的運動方式。2021年,在朋友的介紹下,他開始接觸露營,並很快成長為(wei) 資深玩家。

  鄭永軍(jun) 所在的露營圈現有100多人,來自各個(ge) 年齡段、各種職業(ye) ,大家平時有空時就會(hui) 組織露營活動。“我們(men) 不問姓名、不問職業(ye) 、互為(wei) 免責、費用AA製。”

  鄭永軍(jun) 等人的露營地選擇比較特殊,他們(men) 基本都會(hui) 選擇遠離城市中心的郊區,人煙越稀少越好。近年來,武漢大大小小的水庫周邊都留下過他們(men) 的足跡。

  從(cong) 市中心出發,輾轉2個(ge) 多小時終於(yu) 抵達目的地,每台車上都載滿了露營裝備。湖邊沒有樹,大家就將越野車打橫停在湖邊,打開汽車後備廂用於(yu) 支帳篷。

  為(wei) 了這次露營,鄭永軍(jun) 特意帶了一頂新帳篷,但支起來並不輕鬆,幾個(ge) 人對照著說明書(shu) 折騰一身汗才支好。記者注意到,完成整個(ge) 露營地搭建花去差不多兩(liang) 個(ge) 小時。

  搭建完帳篷,就到了大家享受生活的時間。很多人自帶了槳板,穿上救生衣後享受在湖上泛舟的愉悅。也有人選擇在周圍的小山遠足,欣賞沿途的野花野草,草叢(cong) 裏不時會(hui) “撲哧”躥出一隻野兔或者驚起一隻羽毛斑斕的野雞。

  “這種生活方式我很喜歡。”36歲的隊員胡萍是一所大學的副教授,這次也是她第一次參加野外露營活動。“我也給很多朋友和同事推薦過,但大家都覺得去野外露營太艱苦。”胡萍說,“她們(men) 更喜歡周末到公園搭個(ge) 帳篷,享受下親(qin) 子時間。”

  普通家庭

  吃什麽(me) 都按網絡清單準備

  和“鄭永軍(jun) 們(men) ”相比,楊柯和朋友們(men) 的露營就顯得倉(cang) 促又草率。距離“五一”假期還有一周,楊柯和朋友討論起假期去哪兒(er) 玩。有朋友調侃,“會(hui) 玩的人都在露營”。為(wei) 了不被新的生活方式拋棄,大家決(jue) 定來一場說走就走的露營。跟著小紅書(shu) ,他們(men) 一站式買(mai) 齊了天幕、蛋卷桌、垂釣椅、野營爐等裝備,就連“露營吃什麽(me) ”,也是跟著網絡清單準備的。

  露營地點,他們(men) 選擇在了離家近的金銀湖綠道,這個(ge) 曾經被他們(men) 認為(wei) 是小眾(zhong) 和冷門的家門口綠道,如今紮滿了露營者的帳篷與(yu) 天幕。大家頂著烈日把帳篷搭好,把燒烤爐支好。男人們(men) 坐在爐子前煙霧繚繞的烤著串,女人們(men) 擺著從(cong) 家裏帶來的鹵菜、水果和蛋糕。

  那天結束後,楊柯的妻子發了一條朋友圈,九宮格的照片裏張張都是精修圖,熱氣騰騰的烤串、湖邊木桌上擺放的精致蛋糕、孩子們(men) 在草地上撒歡的跑,一切看上去都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畫麵。

  采訪時,楊柯卻不留情麵地拆穿了這些美好。“那天太陽暴曬,我和朋友一起抬燒烤爐子時,把自己的胳膊燙了一個(ge) 大包,回到家,我就感覺自己中暑了。”在楊柯看來,在家門口的綠道露營,就是他家客廳的延伸。楊柯反問記者,“為(wei) 什麽(me) 不能躺在沙發上安安穩穩睡個(ge) 午覺,非要躺在帳篷裏?”

  但當記者問楊柯,端午節假期打算如何過,他想了半天後回複:“要不繼續露營?”

  “為(wei) 什麽(me) 要去露營?”在微博和小紅書(shu) 平台上,被眾(zhong) 多網友點讚的回答是“露營是成年人的‘過家家’”。長途旅遊已成奢望,城市周邊的露營為(wei) 大家提供了難得的小憩一刻。正如不少網友感歎,“露營是旅遊的平替版本”,替人們(men) 完成了一半長途旅行的心願。

  景區經理

  “拎包入住式露營”

  向“搬家式露營”轉型

  露營基地更先感受到露營熱的到來。2017年,雲(yun) 霧山景區就開始嚐試做篷客露營,40頂輕奢帳篷搭建在雲(yun) 霧山景區外的水庫旁,“沒想著能靠露營賺錢”,雲(yun) 霧山景區總經理王鏈傑坦言,這個(ge) 不被看好的項目卻意外火了。從(cong) 2018年開始,陸續有遊客開始在小紅書(shu) 平台分享雲(yun) 霧山露營基地的照片,此後,露營帳篷的訂購越來越緊俏,“節假日都是滿員”。

  王鏈傑解釋,人們(men) 喜歡的“精致露營”有兩(liang) 種方式可選,一種是露營地提供好裝備,遊客隻需“拎包入住”;另一類是自帶全套裝備,塞滿一輛車,“搬家式露營”。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偏向於(yu) “搬家式露營”。

  最後,雲(yun) 霧山景區決(jue) 定,從(cong) “拎包入住式露營”向“搬家式露營”轉型,將露營場地免費提供給遊客安營紮寨,依賴免費露營吸引遊客買(mai) 票走進雲(yun) 霧山景區。和景區的預判相似,免費露營為(wei) 景區實現了引流,“百分之七八十的露營者會(hui) 買(mai) 票進景區”。

  武漢姚家山旅遊景區做露營服務已經近6年,景區副總經理孫海英告訴記者,直到去年,借著露營熱的興(xing) 起,景區才開始實現盈利。6年時間,營地接待人數共計約9萬(wan) 人,僅(jin) 在去年暑期的7月和8月,營地就接待了超1萬(wan) 遊客,占到了6年總遊客量的1/9。

  與(yu) 傳(chuan) 統野外露營條件艱苦不同,新一代的露營者們(men) 更講究舒適、精致、情調,最重要的是拍照好看。帳篷是基礎,天幕是標配,必備的是漂亮的餐具和網紅酒飲,有人還會(hui) 帶上手磨咖啡壺煮煮咖啡。這種露營方式被稱為(wei) “精致露營”或“野奢露營”。

  行業(ye) 人士

  露營會(hui) 變得比現在更熱

  小紅書(shu) 平台發布的“五一”數據顯示,露營熱度已經連續三年大漲。繼2020年“五一”期間搜索量同比增長290%,2021年“五一”同比增長230%後,今年“五一”期間小紅書(shu) 上露營相關(guan) 搜索量同比增長746%。

  “露營為(wei) 什麽(me) 突然火了”,在一家媒體(ti) 發起的話題投票中,三成以上的網友認為(wei) ,不用長途跋涉,也無須太高成本;近三成網友認為(wei) ,大好春光不可辜負,出門放鬆身心;還有網友認為(wei) ,這隻是一場商業(ye) 味十足的營銷,文藝範的精致照片製勝朋友圈。

  “露營熱可以看作是去年野餐熱的超越式轉變,也更加反映了年輕人想要親(qin) 近自然,又不想完全脫離現代生活的意願。”孫海英向記者分析,與(yu) 傳(chuan) 統露營方式相比,“精致露營”不僅(jin) 僅(jin) 是一種戶外住宿方式,更是將戶外野營和現代生活相融合,是一種生活美學,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艾媒谘詢的數據顯示,國內(nei) 露營人數已經達到3.6億(yi) 次,其中精致露營占到總露營人數的20%,人群集中於(yu) 21-45歲,年輕一代和年輕家庭占主導。

  露營熱仿佛“一夜爆紅”,“精致露營”還能火多久?采訪中,很多人也心存疑問,現在的露營熱是巔峰還是新起點?武漢市旅遊協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稱,露營產(chan) 業(ye) 剛剛起步。

  該負責人分析,露營熱興(xing) 起有多方麵原因。一是受疫情影響,景區紛紛封閉,大量有旅遊休閑需求的市民可選擇地點大為(wei) 受限;二是露營這種方式非常符合現代消費觀念。參與(yu) 露營活動,成本低、消費門檻不高,可以便捷地親(qin) 近大自然。

  對於(yu) 露營熱的走向,武漢市旅遊協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隨著人們(men) 的旅遊消費理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家庭和人會(hui) 選擇這種方式;同時隨著相關(guan) 條件的進一步優(you) 化,尤其是房車的普及,露營會(hui) 變得比現在更熱。三五年後,露營或許已經成為(wei) 一種生活方式被延續下去。

  記者史強 張維納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