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福建省霞浦縣返鄉創業大學生葉周敏:在鄉村振興舞台上大展身手

發布時間:2022-05-16 13:49:00來源: 人民日報

  福建省霞浦縣返鄉(xiang) 創業(ye) 大學生葉周敏——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舞台上大展身手(我們(men) 的新時代)

  記者 顏 珂 鍾自煒

  海風已暖,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一處海麵上,幾十口魚箱整齊排向遠方。“眼下正是魚苗生長的關(guan) 鍵時期。”葉周敏將飼料熟練地撒向海麵。眼前這片蔚藍浪花裏,隨波歡騰的大黃魚,寄托著他新一年的期望。

  這是葉周敏養(yang) 殖大黃魚的第六個(ge) 年頭。“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背景下,海洋經濟大潮裏,即便是養(yang) 殖一尾大黃魚,也有年輕人足夠寬廣的舞台。”

  大魚箱,仿野生,精細化……科技賦能下的養(yang) 殖新模式,令這名26歲的小夥(huo) 子信心滿滿:“養(yang) 殖海域麵積達8萬(wan) 平方米,今年預計產(chan) 出超過600噸的優(you) 質大黃魚。”

  寧德地處福建東(dong) 北部沿海,被譽為(wei) “大黃魚之鄉(xiang) ”。可傳(chuan) 統方式養(yang) 殖,地處內(nei) 海、養(yang) 殖密度大,產(chan) 出的大黃魚肉質一般、土腥味濃,“價(jia) 格掉得厲害,一斤隻能賣15元。”葉周敏介紹,與(yu) 之有著鮮明對比的是,野生大黃魚每斤能賣一兩(liang) 千元。能不能改變傳(chuan) 統方式,養(yang) 出接近乃至比肩野生品質的大黃魚?

  品質差異,關(guan) 鍵在水質。能否把大黃魚養(yang) 到更遠、更優(you) 質的海水中?

  海域靠外,水質更優(you) ,環境卻也更複雜,若趕上台風,更是毀滅性打擊。水質優(you) 、風險小,養(yang) 殖大黃魚的理想海域在哪裏?2017年,上大二的葉周敏跟父親(qin) 一道,開車遍尋寧德海岸線的角角落落。揣著一股年輕人不服輸的拚勁,“從(cong) 周末到寒暑假,一有空就出發。整整一年時間,行駛距離超4000公裏。”

  理想中的那片海,終於(yu) 在霞浦縣鬥米村找到了——海域靠外,北邊又有小島可擋台風。2017年9月,葉周敏創辦了大漁豐(feng) 水產(chan) 養(yang) 殖有限公司,就在這片海投下了兩(liang) 箱魚苗。同步“顛覆”的,是養(yang) 殖模式——舍棄傳(chuan) 統小箱密養(yang) ,采用寬達3600平方米的大魚箱,更好地模擬野生環境。

  全新嚐試回報豐(feng) 厚。2018年底,第一批品質優(you) 良的大黃魚長成。“那年春節,我和家人到浙江銷售推廣,很快得到市場認可。”葉周敏說,短短幾個(ge) 月,首批大黃魚銷售一空,公司銷售額迅速突破百萬(wan) 元。

  漁歌起調昂揚,波折卻也隨之而來。2019年,大學畢業(ye) 的葉周敏準備大幹一場。“投入兩(liang) 年積蓄,又貸款300萬(wan) 元,將養(yang) 殖網箱擴大到5個(ge) 。”沒成想,遇到了養(yang) 殖技術的新瓶頸。“采用大網箱養(yang) 殖後,魚苗情況、海水質量等更加難以檢查。稍有不慎,魚苗便會(hui) 生病。”葉周敏說,一次突發的魚苗生病,就造成了近千萬(wan) 元損失。

  一籌莫展之際,2020年6月,母校閩江學院伸出援手。“像葉周敏這樣的大學生創業(ye) 者,學校一直重點關(guan) 注,扶一把送一程。”閩江學院教授何偉(wei) 表示。

  何偉(wei) 前後帶著十幾位專(zhuan) 家,實地調研後,提出將養(yang) 殖經驗與(yu) 數字科技相結合,實時監控魚群生長動態和水域水流環境。

  “利用學校提供的數字技術,我們(men) 在養(yang) 殖網箱內(nei) 安裝監控係統,實時監測水溫、流速、鹽度等數據,隨時調整養(yang) 殖方式。”葉周敏介紹,“例如,大黃魚進食量會(hui) 根據水溫變化。以往我們(men) 隻能憑經驗喂食,現在則根據監測數據調整,飼養(yang) 精準度大為(wei) 提高。”

  校企合作,青春漁歌愈發悠揚——養(yang) 殖模式數字化升級,助力葉周敏2021年賣出價(jia) 值3000多萬(wan) 元的大黃魚。作為(wei) 校企合作典型項目,漁場也成為(wei) 閩江學院教學基地,“學校有關(guan) 科研項目有了全新實踐場所。”何偉(wei) 說。

  瞄準海參養(yang) 殖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葉周敏與(yu) 閩江學院科研團隊聯手,嚐試利用海參生產(chan) 過程中廢棄的內(nei) 髒提取海參肽,加入大黃魚飼料中。“海參肽富含氨基酸化合物,是優(you) 質有機飼料。”葉周敏介紹,“技術成熟後,不僅(jin) 能變廢為(wei) 寶,實現產(chan) 業(ye) 循環利用,更可養(yang) 出吃海參長大的大黃魚。”同時,學校正加速對接融資平台、銷售渠道、產(chan) 業(ye) 協會(hui) 等,幫助葉周敏的養(yang) 殖公司加快品牌化建設。

  深遠海養(yang) 殖,是現代化水產(chan) 養(yang) 殖的方向之一。不過,深海養(yang) 殖設備投資大、技術門檻高,僅(jin) 是動輒上千萬(wan) 元的養(yang) 殖設備一項,就讓不少企業(ye) “望而卻步”。

  葉周敏心中,也有一個(ge) “深藍夢”,讓他頗具底氣的,是密集出台的政策利好。“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寧德提出促進漁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轉型升級,加快建設藍色糧倉(cang) 、培優(you) 做強水產(chan) 種業(ye) 、推進水產(chan) 精深加工等,從(cong) 政策、資金等方麵給予重點支持。”寧德市海洋與(yu) 漁業(ye) 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

  “含金量”十足的政策禮包接二連三。“例如深海養(yang) 殖設備,如今,企業(ye) 每年隻需支付一兩(liang) 百萬(wan) 元租金,就能租用製造成本達3000多萬(wan) 元的高科技遠洋養(yang) 殖船,大大降低了生產(chan) 成本。”葉周敏告訴記者,“我相信,在海洋經濟蓬勃發展的大潮下,‘深藍夢’照進現實的距離不會(hui) 遠。”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