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廈門職教先鋒守望20餘載 深耕產教融合挖掘“新藍海”

發布時間:2022-05-18 14:4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中國目前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ye) 教育體(ti) 係,共有職業(ye) 學校1.15萬(wan) 所,在校生超2800萬(wan) 人。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不少企業(ye) 技能人才麵臨(lin) 較大缺口,另一方麵社會(hui) 各界仍對職業(ye) 教育存在很多偏見。今年5月起,時隔26年首次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e) 教育法》正式施行,為(wei) 破解職業(ye) 教育的難點帶來轉機。

  【同期】廈門南洋職業(ye) 學院董事長 校長 魯加升

  我們(men) 社會(hui) 還是存在一些偏見或者認識不足,職業(ye) 教育要有更好的發展,首先要有法律和製度的保障,職業(ye) 教育法的修訂,我想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了這個(ge) 問題。一定會(hui) 給我們(men) 職業(ye) 教育帶來一個(ge) 春天。

  【解說】作為(wei) 職教先鋒,魯加升履曆豐(feng) 富,他曾在重點本科院校工作後又到經濟特區經商,並於(yu) 2000年創辦廈門首個(ge) 民辦高校——廈門南洋職業(ye) 學院。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zhuan) 訪時,魯加升談起了辦學初心。

  【同期】廈門南洋職業(ye) 學院董事長 校長 魯加升

  廈門南洋學院是我和海內(nei) 外15位中青年的企業(ye) 家和學者聯合發起創辦的,當時最大的動因就是我到廈門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後,發現在這個(ge) 經濟特區非常缺實用性的人才,所以南洋學院1995年我們(men) 出的第一份可行性報告,叫特區實用人才培訓學院,後來定名為(wei) 廈門南洋學院。

  【解說】魯加升認為(wei) ,新職業(ye) 教育法最重要的是從(cong) 法律上強調了職業(ye) 教育與(yu) 普通教育同等重要,他表示,廈門南洋職業(ye) 學院走過的曆程是職業(ye) 教育的生動縮影。曆經20多年不懈努力,該校在校生從(cong) 最初不到200人增長到如今的1.2萬(wan) 人,目前該校設立了13個(ge) 二級學院、42個(ge) 專(zhuan) 業(ye) ,要求每個(ge) 專(zhuan) 業(ye) 至少對接一個(ge) 優(you) 質企業(ye) ,如今學校共與(yu) 近200家企業(ye) 建立了校企合作的關(guan) 係,共同培養(yang) 技術人才。

  【同期】廈門南洋開誠鑫科智能裝備有限公司 廠長 王智祥

  所有的院校就是隻有我們(men) 現在,隻有我們(men) 有這個(ge) 機會(hui) 就是能接觸到這個(ge) 特種機器人的安裝與(yu) 調試,然後就是學到的現在都還是沒有麵向市場的。

  【解說】2017年7月中信重工旗下企業(ye) 攜手廈門南洋職業(ye) 學院成立中國第一個(ge) 特種機器人產(chan) 業(ye) 學院。作為(wei) 最早的一批學生,“00後”王智祥潛心學習(xi) 特種機器人安裝調試工藝。因成績優(you) 異,王智祥被提升為(wei) 學校與(yu) 企業(ye) 合辦的裝備公司廠長,經過兩(liang) 年的探索,王智祥已帶領學生組裝了40多個(ge) 機器人,向特種機器人產(chan) 業(ye) 輸送了一百多名人才。

  【解說】走進教研中心,王智祥自豪地向中新社記者展示,學校團隊曾駕駛自主安裝的特種機器人前往火場救援的照片。王智祥坦言,從(cong) 沒想到能在這裏接觸到高精尖的技術,早已走出高考失利陰霾的他還經常和學弟學妹們(men) 談心。

  【同期】廈門南洋開誠鑫科智能裝備有限公司 廠長 王智祥

  你可以完全拋開之前的缺點或者說落差,或者說沒有學過的任何東(dong) 西,或者說基礎比別人薄弱,因為(wei) 你們(men) 從(cong) 事的是個(ge) 完全全新的東(dong) 西,你們(men) 應該有信心去把它做好。

  【解說】特種機器人的組裝調試離不開專(zhuan) 業(ye) 的技術教學,因設備還未麵向市場,資料很少,學校的老師不斷摸索總結編寫(xie) 了一套教材,同時在實踐課程中將教育、產(chan) 業(ye) 和市場有機融合起來。

  【同期】廈門南洋職業(ye) 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 航空機電學院執行院長 侯紅科

  教學就是生產(chan) ,生產(chan) 就是教學。在生產(chan) 的過程中就是教學的一種體(ti) 現,教學以現代學徒製帶學生去做這個(ge) 產(chan) 品,這個(ge) 產(chan) 品還必須向市場推廣,學生有自己的創新應用,有自己的想法,來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對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對設備進行市場推廣,他們(men) 八仙過海,各有各的想法。

  【解說】廈門南洋職業(ye) 學院的老師三分之一以上是從(cong) 企業(ye) 中招來的,同時該校也鼓勵其他從(cong) 普通高校畢業(ye) 的老師、留學生一邊教學一邊開辦工作室或公司,該校600多名教職工中一半以上有企業(ye) 工作經驗。

  【解說】深耕產(chan) 教融合是廈門南洋職業(ye) 學院的特色,作為(wei) 創辦人,魯加升也有著豐(feng) 富的企業(ye) 運營經驗,如今年過六旬的他依然孜孜不倦,正在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攻讀高等教育學博士,對於(yu) 校主陳嘉庚先生“寧可賣大廈,也要辦廈大”的教育壯舉(ju) ,辦學二十多年的魯加升深有感觸,他表示華僑(qiao) 華人“下南洋”的闖勁激勵著自己堅持辦學,這也是廈門南洋職業(ye) 學院名字的由來。

  【同期】廈門南洋職業(ye) 學院董事長 校長 魯加升

  我們(men) 繼承嘉庚先生的遺誌,尤其是我本人來辦一所學校,真的能夠深深的體(ti) 會(hui) 到,辦學和辦企業(ye) 不一樣。辦企業(ye) ,掙一筆錢會(hui) 高興(xing) ,但隻是高興(xing) 一會(hui) 兒(er) ,高興(xing) 幾個(ge) 小時。我辦了南洋學院以後會(hui) 比做企業(ye) 辛苦了很多,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多了很多,但是我說我的苦惱和煩惱比原來少了,好像始終快樂(le) 的。

  【解說】廈門南洋職業(ye) 學院畢業(ye) 生就業(ye) 率已連續19年保持在99%以上,應屆畢業(ye) 生創業(ye) 率連續3年超過10%,為(wei) 社會(hui) 輸送技術技能人才5萬(wan) 餘(yu) 人。正如該校校歌《愛拚才會(hui) 贏》裏唱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在新職業(ye) 教育法的助力下,以廈門南洋職業(ye) 學院為(wei) 代表的職教人將揚帆再起航,乘風破浪,駛向“新藍海”。

  記者 李思源 福建廈門報道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