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件音樂文物亮相湖北 係統展現禮樂製度發展
【解說】5月18日,由國家文物局、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湖北省博物館聯合全國多家文博機構協辦的“龢:音樂(le) 的力量——中國早期樂(le) 器文化”展亮相湖北省博物館。通過展示先秦時期的重要音樂(le) 文物,從(cong) 樂(le) 器之“和”到製度之“和”、觀念之“和”,展現中國禮樂(le) 文明的形成與(yu) 發展過程。
【解說】“和”的本字“龢”,常見於(yu) 古代樂(le) 器銘文,是描述聲音和諧的專(zhuan) 字。本次展覽共展出116件展品,在全國範圍內(nei) 遴選代表性音樂(le) 文物,來自全國6個(ge) 省(市)的百餘(yu) 件套展品集中亮相,係統呈現中國早期樂(le) 器品種由少到多,結構由簡到繁,製作技藝日漸成熟,音樂(le) 性能臻於(yu) 完善的發展過程。其中,不乏崇陽銅鼓、秦公鎛等為(wei) 人熟知的音樂(le) 文物,也有跨湖橋骨哨、石峁口簧、楚季編鍾等重要的音樂(le) 考古新發現。
【同期】武漢市民
你看我們(men) 偉(wei) 大的中華民族,那些匠人原來遠古時侯的匠人,那都是充滿智慧的。這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這些東(dong) 西,對於(yu) 愛好者來說的話,那都是精神上的享受。對於(yu) 一般的普通的觀眾(zhong) 來說的話,那也是一個(ge) 欣賞學習(xi) 的機會(hui) 。
【解說】湖北是音樂(le) 文物大省,被譽為(wei) “華夏正音”的曾侯乙編鍾,是中華禮樂(le) 文明的代表。近年考古新發現出土的諸多音樂(le) 文物,進一步揭示了禮樂(le) 製度的發展與(yu) 演進。
【同期】湖北省博物館黨(dang) 委書(shu) 記、常務副館長萬(wan) 全文
能夠把珍藏的,我們(men) 的人類的文化遺產(chan) ,那麽(me) 一代一代地傳(chuan) 下去這很重要,那麽(me) 我們(men) 這還是一個(ge) ,交流互鑒的這樣一個(ge) 平台,就是我們(men) 中華文明可以走出去,那麽(me) 外域文明也可以走進來,我們(men) 可以欣賞多元的一種文化。
【解說】湖北省博物館黨(dang) 委書(shu) 記、常務副館長萬(wan) 全文受訪時表示,音樂(le) 是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傳(chuan) 統和諧觀形成的心理基礎。先秦時期的樂(le) 器不僅(jin) 僅(jin) 是樂(le) 器,還是禮樂(le) 文明的代表,早期樂(le) 器與(yu) 音樂(le) 的發展,見證了古代社會(hui) 對人與(yu) 自然、人與(yu) 人、人與(yu) 社會(hui) 和諧關(guan) 係的認識和探索。
【同期】湖北省博物館黨(dang) 委書(shu) 記、常務副館長 萬(wan) 全文
我們(men) 這次展示的是音樂(le) 的力量,我們(men) 希望就是通過這些樂(le) 器,把當時這些故事講透,包括編鍾在內(nei) 的這些樂(le) 器,它也是當時禮樂(le) 文化的一個(ge) 物化的一種形態。所以我們(men) ,講當時這些鍾它的力量是多方麵的,那麽(me) 具有音樂(le) 的一部分,它實際上還有文化的一部分。
【解說】此次展覽設立了“神人以和”“既和且平”“以和邦國”“和而不同”和“天地同和”五個(ge) 單元,完整梳理了早期樂(le) 器的發展曆程,展示了禮樂(le) 文化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形態特征,見證禮樂(le) 製度的濫觴與(yu) 成熟。
【解說】展覽期間,還將邀請國內(nei) 外頂級專(zhuan) 家舉(ju) 辦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係列講座,將樂(le) 器背後的技術、文化理念傳(chuan) 播給公眾(zhong) 。
記者 鄭子顏 湖北武漢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