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次“五涼文化展”: 237件文物掀開“五涼”神秘麵紗
【解說】5月18日,“大道攸歸:五涼文化展”亮相甘肅省博物館,作為(wei) 中國首次舉(ju) 辦的“五涼文化展”,匯聚了中國7省區的青銅器、簡牘、鎮墓罐、畫像磚、造像塔等237件(組)文物,用考古新發現和最新研究成果,掀開“五涼”神秘麵紗,不少文物都是首次向公眾(zhong) 展示。
該展覽策展人、甘肅省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茹實,向記者介紹說,河西地區一直是多民族聚居地,在東(dong) 西方商貿交通與(yu) 文化交流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多種文化在此交流融合,造就了獨具特色的五涼文化和絲(si) 路精神。
【同期】甘肅省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 “大道攸歸:五涼文化展”策展人 茹實
全國首次(展覽),因為(wei) 十六國時期的展覽本來就不多見,尤其是做五涼(文化),就是把十六國時期的幾個(ge) 集中在一個(ge) 地域的小政權,然後集中起來去做,其實是首次的。主要目的其實就是去突出,當時文化之間的交流、交往和互鑒,我們(men) 這個(ge) 在全國來說的話,應該說是填補關(guan) 於(yu) 絲(si) 綢之路文化相關(guan) 展覽的一個(ge) 空白。
【解說】五涼文化指魏晉十六國時期,在甘肅河西走廊地區先後建立的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和北涼五個(ge) 政權所創造的文化成就,是中原文化、河西文化和西域文化互融共促的結果。
茹實表示,在曆史教科書(shu) 中,關(guan) 於(yu) 魏晉十六國時期的曆史提及較少,但五涼文化的重要曆史價(jia) 值,值得後人不斷去探索。
【同期】甘肅省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 “大道攸歸:五涼文化展”策展人 茹實
我們(men) 每個(ge) 人在上學階段,對於(yu) 十六國當時就說五胡亂(luan) 華時期,這段曆史其實是非常的混亂(luan) ,而且政權更迭非常頻繁,梳理起來也比較費事,因為(wei) 它不是考試的重點,廣大觀眾(zhong) 不怎麽(me) 了解這段時期的。那麽(me) 作為(wei) 博物館來說,解讀這方麵的曆史,其實我們(men) 館應該說是首開先河。
【解說】遊客線育乾是一名在校學生,他表示自己非常喜歡曆史、文物,也經常參觀各類展覽,如今的遊客在參觀文物方麵出現了不小的變化。
【同期】遊客 線育乾
最大的變遷是大家更願意去了解它背後的故事,就以前可能大家說,我看看,哦就這樣,哦好是個(ge) 佛像,那現在遊客可能更想去了解,那這是什麽(me) 時候的佛像,它為(wei) 什麽(me) 是這個(ge) 樣子。這是遊客他從(cong) 心態上的一個(ge) 變化,他更願意去了解這個(ge) 文物背後的故事,而不單(純)去看文物是什麽(me) 樣子的。
【解說】據了解,此次展覽運用多手段、多角度、多維度,以物證史、以圖講史,講述五涼背景下焦點人物和重要曆史事件,讓文物“活”了起來。
記者 李亞(ya) 龍 馮(feng) 誌軍(jun) 甘肅蘭(lan) 州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