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鄂溫克使鹿人的“星辰大海”:讓世界聽,中國的呦呦鹿鳴

發布時間:2022-05-19 14:0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呼倫(lun) 貝爾5月18日電 題:鄂溫克使鹿人的“星辰大海”:讓世界聽,中國的呦呦鹿鳴

  中新網記者 張瑋

  “我的願望是,讓更多人認識中國最後一支使鹿部落,讓世界聽見中國的呦呦鹿鳴。”18日,16歲的娜思塔麵對記者的采訪,淺笑的酒窩透著陽光和自信。

  生活在中國內(nei) 蒙古大興(xing) 安嶺密林深處的馴鹿,是全球地理緯度最低,最靠南端的馴鹿種群。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是母鹿集中產(chan) 仔期,也是敖魯古雅使鹿鄂溫克人忙碌而又充滿喜悅的季節。

  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呼倫(lun) 貝爾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xiang) ,作為(wei) 中國最後一支使鹿部落,敖魯古雅鄂溫克使鹿部落世代以馴鹿為(wei) 生,與(yu) 馴鹿為(wei) 伴。

  鄂溫克姑娘娜思塔是鄉(xiang) 裏最年輕的馴鹿人。每到馴鹿產(chan) 仔期,她總是惦記家裏的小鹿,利用一切閑暇回山看望它們(men) 。

  伴著晨輝,娜思塔從(cong) 上學的城市出發,踏上回家的路。經過3個(ge) 多小時的顛簸,她抵達了自家的馴鹿獵民點。

  “又有小鹿出生啦!”遠遠的,娜思塔聽見森林裏傳(chuan) 來鹿鳴聲,太奶奶早已在門前的大樹下等著她。

  娜思塔跳下車,將書(shu) 包甩進屋裏,跑向鹿圈。軟萌可愛的小鹿正在蹣跚站立,馴鹿媽媽不斷舔舐著小馴鹿,一派生機盎然。

  “鹿仔出生4個(ge) 小時後,就能跟著鹿媽媽學走路了。”娜思塔動作嫻熟地將小鹿拴住,並為(wei) 記者附上一段專(zhuan) 業(ye) “解說”,這時,獵民們(men) 會(hui) 讓母鹿和鹿仔分別帶上自己親(qin) 手縫製的籠頭,將母鹿栓於(yu) 橫在地麵的小徑木上,再將鹿仔栓於(yu) 母鹿旁,以便增強它們(men) 的“母子感情”。

  和馴鹿在一起的娜思塔完全是一副“老獵民”的樣子。她告訴記者,自己出生在2006年的冬天,太奶奶給她取了這個(ge) 好聽的鄂溫克名字,寓意像火焰一樣栩栩如生。

  “我從(cong) 小就和森林、馴鹿密不可分,太奶奶和爸爸、媽媽常年在山上養(yang) 鹿,我總喜歡跟在他們(men) 身後。”娜思塔講述著自己的成長故事。

  幫爸爸挑水,幫媽媽抱柴,聽太奶奶講馴鹿和鄂溫克人的故事,跟著小獵狗一起探索大自然中的奧秘……

  娜思塔說,她喜歡森林裏的一切,最愛聽馴鹿脖子上的鈴鐺叮當作響,“夜晚太奶奶唱起古老婉轉的鄂溫克民歌,會(hui) 把我帶入夢鄉(xiang) 。”

  漸漸長大的娜思塔離開森林和馴鹿進城上學。“但是我總覺得森林和馴鹿像在呼喚我。我常常眺望著遠方,感覺風能把我帶回那片熟悉的地方,我想我是大概離不開它們(men) 的。”

  所以,每到放假,娜思塔一定會(hui) 回到山上獵民點,看看太奶奶、馴鹿和森林裏的樹、花、草。

  在娜思塔心中,森林裏的太陽、雲(yun) 朵、星辰是最美的景,永遠看不夠。

  “長大後的我,也越來越懂得外麵的世界多美妙,也曾想走出去看一看。”娜思塔是個(ge) 懂事的孩子,她深知自己身上的責任,“太奶奶年歲漸長,我得承擔起飼養(yang) 馴鹿的責任。”

  馴鹿對鄂溫克人而言就像家人一樣。有著50年黨(dang) 齡的太奶奶中妮浩今年已經82歲,卻一直堅守在山上飼養(yang) 馴鹿。

  中妮浩總是對自己的孩子們(men) 說,鄂溫克馴鹿文化需要年輕人傳(chuan) 承下去。

  娜思塔說,太奶奶對馴鹿的愛感染著她。“馴鹿產(chan) 仔的時候,太奶奶都會(hui) 親(qin) 自精心照看母鹿。”

  “每一隻小鹿的降生,太奶奶都會(hui) 露出幸福的笑容。”每每講到太奶奶和馴鹿,娜思塔眼睛裏會(hui) 閃著光,“太奶奶說,這是我們(men) 鄂溫克人的希望。”

  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xiang) 在建鄉(xiang) 前,鄂溫克獵民僅(jin) 有136人,馴鹿隻有400餘(yu) 頭。2003年,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xiang) 生態移民搬遷至根河市西郊,這個(ge) 曾經在大山上與(yu) 馴鹿為(wei) 伴、靠狩獵為(wei) 生的民族,從(cong) 較為(wei) 原始的生產(chan) 生活狀態逐步融入現代社會(hui) 。

  “那之後,我們(men) 住上了新居,政府免費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房屋、統一供暖,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娜思塔的媽媽範索告訴記者,在山上的生產(chan) 生活條件也變了很多,“以前我們(men) 住的是自己搭建的撮羅子,現在鄉(xiang) 政府給我們(men) 配了移動房車、太陽能發電板、拖拉機,甚至我們(men) 可以在山上看電視了。”

  日漸向好的生活條件並沒有改變鄂溫克使鹿人傳(chuan) 承馴鹿文化的信念。

  “為(wei) 了更好地傳(chuan) 承鄂溫克使鹿文化,我家的兩(liang) 個(ge) 姑娘從(cong) 小就常常上山,和馴鹿在一起。”範索說,娜思塔還去小鹿藝術團學了口弦琴,盡力把鄂溫克語言、藝術都能傳(chuan) 承下去。“別把最珍貴的東(dong) 西在年輕人手裏‘丟(diu) ’了。”

  2022年,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xiang) 建立了14個(ge) 獵民點,鄂溫克獵民增長到340人,馴鹿種群增長到1200餘(yu) 頭,數量翻了三番。

  幹完活兒(er) 的娜思塔趁著陽光正好,打開書(shu) 本,開始溫習(xi) 功課。

  今年,娜思塔要參加中考,她說,她的目標是當地一所重點高中。“上哪所大學我還沒仔細思量,但我會(hui) 為(wei) 了自己心愛的馴鹿更加努力,守護鄂溫克使鹿人世代傳(chuan) 承的馴鹿文化。”(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