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遠在天外 應用近在身邊
人民日報記者 餘(yu) 建斌
“深化北鬥係統推廣應用,推動北鬥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北鬥產(chan) 業(ye) 化應用已寫(xie) 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據悉,多個(ge) 行業(ye) 、部門和省份已將北鬥應用納入相關(guan) “十四五”規劃,北鬥應用和北鬥產(chan) 業(ye) 在“十四五”期間進入發展快車道。
當前,北鬥係統已在眾(zhong) 多行業(ye) 領域實現深度應用、規模化發展,賦能各行各業(ye) 成果豐(feng) 碩、效益顯著。北鬥係統正在成為(wei) 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助力人民群眾(zhong) 美好生活的科技先鋒。
我國衛星導航產(chan) 業(ye) 規模超過4000億(yi) 元
北鬥衛星導航係統是我國著眼於(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係統,屬於(yu) 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
據中國衛星導航係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紹,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係統自2020年7月31日正式建成開通以來,運行穩定,服務性能穩中有升,全球範圍定位精度實測優(you) 於(yu) 4.4米,亞(ya) 太地區性能更優(you) ,為(wei) 全球用戶提供優(you) 質可靠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已經成為(wei) 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時空基石。
目前,北鬥係統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應用深度廣度持續拓展,已進入規模應用市場化、產(chan) 業(ye) 化、國際化發展關(guan) 鍵階段。
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負責人介紹,目前,北鬥產(chan) 業(ye) 體(ti) 係基本形成,產(chan) 業(ye) 應用初具規模,海外市場拓展取得積極成效。據統計,我國衛星導航產(chan) 業(ye) 規模超過4000億(yi) 元。
從(cong) 產(chan) 業(ye) 基礎看,國內(nei) 以北鬥為(wei) 核心的導航與(yu) 位置服務技術創新持續活躍,國產(chan) 北鬥芯片、模塊等關(guan) 鍵技術取得突破,支持北鬥三號新信號的SoC芯片,在物聯網和消費電子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截至2021年底,具有北鬥定位功能的終端產(chan) 品社會(hui) 總保有量超過10億(yi) 台/套。
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時期,將進一步提高北鬥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優(you) 化完善產(chan) 業(ye) 生態,推動北鬥應用深度融入國民經濟發展全局。
北鬥係統全麵服務各行各業(ye) ,產(chan) 生顯著經濟和社會(hui) 效益
在全國各地,北鬥在農(nong) 業(ye) 領域的規模化應用,使其成為(wei) 農(nong) 民增產(chan) 增收的好幫手。基於(yu) 北鬥係統的深鬆作業(ye) 機、玉米莖穗兼收機、高效植保機、小麥聯合收割機、甘蔗種植機、播種無人機等,實現了遠程調度管理,提升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率。
在林場林區,護林員、森林草原防火網格員帶著北鬥巡護手持終端“巡山”,實時查詢巡護軌跡,實現精準巡護,工作效率大大增加。北鬥係統已廣泛應用於(yu) 森林防火、天然林保護、森林自然調查、病蟲害防治等方麵。
監測大壩形變、建立城市渣土運輸管理監控平台、設置“電子網圍欄”放牧、幫珠峰測身高……目前,北鬥係統已全麵服務交通運輸、公共安全、應急管理、農(nong) 林牧漁等行業(ye) ,融入電力、金融、通信等基礎設施,廣泛進入大眾(zhong) 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產(chan) 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hui) 效益。
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已有超過790萬(wan) 輛道路營運車輛安裝使用北鬥係統,近8000台各型號北鬥終端在鐵路領域應用推廣,基於(yu) 北鬥係統的農(nong) 機自動駕駛係統超過10萬(wan) 台/套,手持巡護型終端、北鬥應急指揮終端、北鬥車載終端超過15000台/套用於(yu) 森林防火,醫療健康、遠程監控、線上服務等下遊運營服務環節產(chan) 值近2000億(yi) 元。
大眾(zhong) 應用方麵,以智能手機和智能穿戴式設備為(wei) 代表的北鬥大眾(zhong) 領域應用獲得全麵突破,包括智能手機器件供應商在內(nei) 的國際主流芯片廠商產(chan) 品廣泛支持北鬥。北鬥地基增強信息已進入智能手機,可實現米級定位。2021年國內(nei) 智能手機出貨量中支持北鬥的已達3.24億(yi) 部,占國內(nei) 智能手機總出貨量94.5%。
北鬥三號短報文通信服務是北鬥應用的特色優(you) 勢,在特殊情況下,用戶可以主動發送“我在哪”“需要什麽(me) 幫助”等信息。發揮北鬥三號短報文通信服務的特點,麵向應急搜救、遇險報警等需求,建立覆蓋全球的公共應急服務平台,可以為(wei) 海內(nei) 外用戶提供優(you) 質服務。據悉,具備北鬥三號短報文通信服務能力的大眾(zhong) 手機也即將麵市。
據介紹,通過天上北鬥星座和地麵增強係統的共同協力,這種基於(yu) 北鬥衛星導航係統,通過衛星與(yu) 地麵通信的雙路播發方式,可以為(wei) 全球用戶提供北鬥高精度時空服務,實現北鬥高精度應用。
截至2022年3月,北鬥高精度時空服務的每月調用次數已突破1000億(yi) 次,其中,北鬥加速輔助定位服務請求超過600億(yi) 次,實時厘米級和實時亞(ya) 米級北鬥高精度定位服務請求超過480億(yi) 次。北鬥加速定位服務成為(wei) 國產(chan) 智能手機“標配”,從(cong) 汽車、無人機、共享單車、公交車,到城市道路基礎設施,再到橋梁、礦山等,高精度時空服務正在為(wei) 各類智能裝備提供服務。目前,北鬥高精度時空服務覆蓋全球百餘(yu) 個(ge) 國家和地區,累計服務超11億(yi) 人口。
北鬥衛星導航係統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楊長風表示,建設北鬥係統的目的就是要讓航天技術走進千家萬(wan) 戶,服務百姓生活。目前,各行各業(ye) 都在使用北鬥,並且產(chan) 生了重大效益。
發展形成更多“北鬥+”和“+北鬥”的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
近日,在雄安新區智慧交通示範項目現場,基於(yu) “5G+北鬥”的無人接駁車、無人零售車、無人清掃車、巡邏機器人等多種無人車和機器人按照統一平台調度,實現了無人化工作。
“北鬥+智能網聯車路協同”“無人配送”等綜合性應用場景,是北鬥係統跨行業(ye) 、跨區域融合應用的體(ti) 現。產(chan) 業(ye) 數字化、智能化發展,離不開時間和空間的重大基礎設施。楊長風說,通過提供時間和空間信息,北鬥衛星導航係統成為(wei) 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重大時空基礎設施,在推進數字產(chan) 業(ye) 協同、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和數字化治理等方麵具有重要價(jia) 值。
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負責人表示,將推動北鬥與(yu) 5G通信、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xing) 技術領域深度融合,發展形成更多“北鬥+”和“+北鬥”的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建設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時空信息服務體(ti) 係。
目前,多項行業(ye) 規劃都將北鬥應用納入其中。《2022年數字鄉(xiang) 村發展工作要點》明確推進北鬥智能終端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領域應用。《“十四五”交通領域科技創新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將大力發展智慧交通,加快北鬥應用。推動北鬥在自動駕駛、智能航運、智能鐵路、智慧民航、智慧郵政等領域的創新應用,構建北鬥交通產(chan) 業(ye) 鏈。
北鬥係統的不斷完善和能力提升,為(wei) 北鬥產(chan) 業(ye) 的蓬勃發展提供堅實基礎。楊長風表示,以平均每年20%增長率計算,2025年後北鬥產(chan) 業(ye) 規模有望達到萬(wan) 億(yi) 元。2035年前,我國將建成以北鬥係統為(wei) 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ti) 係,為(wei) 未來智能化、無人化發展提供核心支撐。屆時,從(cong) 室內(nei) 到室外、深海到深空,用戶均可享受全覆蓋、高可靠的導航定位授時服務,北鬥衛星導航係統將更好地服務全球、造福人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