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科技阻截縱深防範 解碼全民反電詐“密碼”

發布時間:2022-05-19 14:15:00來源: 法治日報

  “您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了嗎?”

  國家反詐中心App目前已受理群眾(zhong) 舉(ju) 報線索1466萬(wan) 條,向群眾(zhong) 預警2.3億(yi) 次,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築起一道反詐防詐的“防火牆”。

  近一年來,針對詐騙分子作案手法不斷翻新的情況,公安部會(hui) 同中央網信辦、工信部、人民銀行等部門,開創性地開展技術攔截、精準勸阻等工作,打響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詐人民戰爭(zheng) ,去年6月至今年3月實現立案數連續10個(ge) 月同比下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上升態勢得到有效遏製。

  近日,《法治日報》記者深入采訪各地各行業(ye) 部門,對“科技阻截、縱深防範”的全民反電詐“密碼”進行解碼。

  預警勸阻

  提升靶向封阻實效

  攔截一起詐騙警情需要多久?從(cong) 接警到錢款被緊急止付,用時12分鍾。這是2015年廈門市反詐騙中心剛成立那年的最快紀錄。

  還能再快嗎?3分鍾!

  2018年7月31日,廈門市反詐騙中心防詐騙電話智能提示“火眼”係統,預警一通冒充領導詐騙的電話,僅(jin) 用3分鍾就成功攔截。

  還能更快嗎?如今,廈門市新一代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中心實現係統秒級響應、48小時內(nei) 向下追蹤三級賬戶。

  作為(wei) 實體(ti) 化運作的市級反詐騙中心,廈門市反詐騙中心率先把全社會(hui) 反詐力量擰成一股繩,整合了公安、銀行、通訊、互聯網企業(ye) 等多部門多係統力量,打破各自為(wei) 戰的被動局麵。

  去年3月15日,公安部在福建廈門召開現場會(hui) ,總結推廣科技破題、源頭阻斷的反詐精準宣防“廈門經驗”。

  一年來,各部門各行業(ye) 在加強打擊的同時,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優(you) 勢,聚焦宣防發力,依靠科技信息化手段和大數據分析研判,開展精準預警勸阻。

  “公安速度”賽過“詐騙速度”——公安部會(hui) 同中央網信辦、工信部、人民銀行,深度融合匯聚數據,構建大數據分析預警模型、創新大數據應用,自動發現潛在受害人、研判鎖定涉詐網站及App;根據群眾(zhong) 被騙的可能性和緊急程度,建立高、中、低等級分級聯動勸阻機製,采取上門勸阻、電話提醒和發送短信等方式,實現對潛在受害人的實時預警勸阻。

  一年來,國家反詐中心直接推送全國預警指令4067萬(wan) 條,各地利用公安大數據產(chan) 出預警線索4170萬(wan) 條,成功避免6178萬(wan) 名群眾(zhong) 受騙。

  守住“信息進口”和“資金出口”——2021年,商業(ye) 銀行、支付機構根據公安部門指令,查詢、止付、凍結涉詐資金1.5億(yi) 筆,緊急攔截涉詐資金3291億(yi) 元,金融係統識別攔截資金能力明顯上升,成功避免大量群眾(zhong) 受騙。

  精準排查

  擠壓違法犯罪空間

  “由於(yu) 在營業(ye) 廳工作,能接觸到很多辦手機業(ye) 務的人……”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江蘇鎮江某通信營業(ye) 廳工作人員陳某為(wei) 了賺“外快”,趁為(wei) 客戶辦理業(ye) 務之機竊取信息,落網後他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深挖一層,多走一步,為(wei) 公民個(ge) 人信息加把安全鎖,護航行業(ye) 發展行穩致遠。”今年3月16日,鎮江檢察機關(guan) 向相關(guan) 監管部門製發檢察建議,從(cong) 健全流程管控和內(nei) 部監督製度、定期規範查糾經營行為(wei) 、多形式多渠道開展公民個(ge) 人信息保護宣傳(chuan) 等方麵提出建議,推進問題有效整改。

  當前,非法泄露公民個(ge) 人信息已成為(wei) 大多數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源頭行為(wei) 。

  一年來,金融、通信、互聯網等行業(ye) 主管部門切實履行監管責任,強化行業(ye) 治理。工信部組織三大運營商升級啟動“斷卡行動2.0”,先後清理高危電話卡7769萬(wan) 張、行業(ye) 卡1931萬(wan) 張。人民銀行深入開展“資金鏈”治理工作,拒絕可疑交易1.3億(yi) 筆。中央網信辦牽頭加強網絡巡查監測和網絡生態治理,有效擠壓了犯罪生存空間。

  與(yu) 此同時,行業(ye) 主管部門還打造統一查詢途徑,便利用戶精準排查名下銀行卡、電話卡情況,更好地保護自身信息安全。

  工信部於(yu) 2021年9月14日正式開通全國移動電話卡“一證通查”便民服務。用戶憑借居民身份證便可查詢個(ge) 人名下登記電話卡數量,如對查詢到的電話卡情況有異議,還可通過對應的電信企業(ye) 查詢詳細信息並進行相應處理。

  據悉,上述便民服務打破了93家省級基礎電信企業(ye) 和39家移動通信轉售企業(ye) 相關(guan) 數據各自獨立的局麵,支持線上、線下兩(liang) 種預約查詢渠道,實現了全國移動電話卡的統一便捷查詢,從(cong) 根本上破除了查詢難題,規避了用戶不知情辦卡的風險。

  在中國人民銀行的指導下,中國銀聯聯合14家全國性商業(ye) 銀行於(yu) 2021年12月20日在上海、雲(yun) 南兩(liang) 地對社會(hui) 公眾(zhong) 開放雲(yun) 閃付App“一鍵查卡”服務功能,向用戶提供銀行卡數量、每張卡的銀行名稱、借貸記屬性、脫敏卡號等信息的查詢,在確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便利用戶直接掌握個(ge) 人名下銀行卡信息,強化自身銀行卡管理。

  自“一鍵查卡”功能試點上線以來,已累計生成超過百萬(wan) 份查詢報告,中國銀聯後續還將不斷擴大查卡範圍和服務地區,優(you) 化查卡功能。

  廣泛宣傳(chuan)

  構建縱深防範體(ti) 係

  4月18日,完成核酸檢測采樣,家住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常青街的小袁發現,當天發放的小卡片背麵印上了反詐“12個(ge) 凡是”提示內(nei) 容,文字簡短、朗朗上口。

  “在推動反詐知識入眼的基礎上,我們(men) 結合‘無詐社區’創建工作,讓反詐知識入心。”武漢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負責人介紹說,武漢市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聯席辦按照“無電詐刑事警情、防騙宣傳(chuan) 覆蓋率100%、無外地抓獲涉詐人員、無電詐窩點”等標準製定指導意見,明確工作要求,多部門協作開展示範創建,提出“今年將再創建200個(ge) ‘無詐小區(村灣)’”的工作目標。

  近年來,全國公安機關(guan) 堅持積極構建覆蓋全社會(hui) 的反詐宣傳(chuan) 體(ti) 係,組織開展反詐宣傳(chuan) 進社區、進農(nong) 村、進家庭、進學校、進企業(ye) ,提高群眾(zhong) 的識騙防騙意識和能力。

  2021年,公安機關(guan) 共開展主題宣傳(chuan) 1.5萬(wan) 場次,發送公益短信36.2億(yi) 條。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建成12381涉詐預警勸阻係統,同步升級推出“老年人親(qin) 情號碼預警”和“閃信霸屏預警”功能,大幅提升預警勸阻效果,去年7月上線以來累計發送預警短信和閃信7380萬(wan) 條,預警勸阻有效率達60%。

  公安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全國公安機關(guan) 下一步將保持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嚴(yan) 打高壓態勢,加強預警防範,強化源頭治理,推動行業(ye) 治理,加大反詐宣傳(chuan) 力度,爭(zheng) 取實現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形勢根本性好轉,切實維護人民群眾(zhong) 財產(chan) 安全。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