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尋味中華】“水盆”之內有乾坤 “湯清肉爛”數代傳

發布時間:2022-05-19 14:5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西安5月19日電 題:“水盆”之內(nei) 有乾坤 “湯清肉爛”數代傳(chuan)

  作者 楊英琦 張一辰

  “一碗水盆羊肉,混合著花椒與(yu) 羊肉的濃香,湯卻清亮不渾。把餅掰碎,泡入羊肉湯,泡脹的麵餅吸飽了湯汁……來陝西之前,我從(cong) 未想過會(hui) 遇到如此美味。”作為(wei) 一個(ge) 標準的陝西女婿,麵對眾(zhong) 多特色美食,美國小夥(huo) 羅伯特卻對水盆羊肉情有獨鍾。

  對外地饕客而言,與(yu) 陝西美食名片——羊肉泡饃相比,水盆羊肉雖稍顯“冷門”,但細究其曆史亦可回溯近千年。

  南宋美食家林洪撰寫(xie) 的“美食日記”《山家清供》中記述了煮羊肉湯的技巧,“羊作臠,置砂鍋內(nei) ,除蔥、椒外,有一秘法,隻用捶真杏仁數枚,活火煮之,至骨亦縻爛。”此外,關(guan) 中地處中原腹地,曆史上與(yu) 牧區較接近,西安的東(dong) 羊市、西羊市、騾馬市等曆史街名反映出當時此間牛羊交易市場的興(xing) 盛,這也為(wei) 水盆羊肉的形成與(yu) 發展提供了“曆史機遇”。

  “一隻羊大卸八塊下鍋,分次放入茴香、花椒、桂皮、丁香等十多種調料,其間‘緊火去沫,文火出香’,頗有講究。”與(yu) 羊肉打交道四十餘(yu) 年,陝西省級非遺項目“澄城水盆羊肉”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王會(hui) 斌一直遵循傳(chuan) 統的烹製技藝,“數小時後羊肉出鍋,筷觸骨離,便一律切成一寸見方的薄片,配湯盛出。”

  肉爛湯清,碗大如盆,與(yu) 水盆羊肉的熱氣、香氣一同撲麵而來的還有西北人的熱情與(yu) 豪邁。

  “澄城產(chan) 的同羊、香料為(wei) 原料,當地‘堯頭窯’所產(chan) 的粗瓷老碗作器皿……”王會(hui) 斌覺得,每一碗水盆羊肉都濃縮了家鄉(xiang) 的元素,“‘水盆’就是家味,時常有離家在外的食客找我遠程教學,吃到這口老味道,他們(men) 似乎也能離家更近些。”

  “湯是水盆羊肉的靈魂,老食客辨別味道是否正宗,嚐一口清羊湯便知。”王會(hui) 斌一語道出“水盆”裏的“玄機”。“為(wei) 保證每位食客的口感一致,羊肉湯皆由當天煮肉原湯、羊骨湯和清水依比例兌(dui) 成。”

  長期以來,陝西渭北一帶均有吃水盆羊肉的習(xi) 俗,“水盆羊肉吃一碗,上山下溝腿不軟”,在當地人口中,水盆羊肉才是真正意義(yi) 上的“泡饃”。

  在“水盆”的“江湖”中,亦有“派係之爭(zheng) ”。因用料上的差異,陝西澄城縣“出品”的水盆羊肉,其小茴香味比較突出,而陝西蒲城縣的水盆羊肉以花椒為(wei) 主料,湯色更為(wei) 暗紅,麻味略重。兩(liang) 地做法雖各有千秋,但吃法大體(ti) 一致,食客常配以月牙燒餅,或燒餅夾肉,或餅泡湯中,香氣四溢、肉爛湯鮮,令人垂涎。許多陝西人的一天,是從(cong) 一碗水盆羊肉開始。

  “無論是‘澄城派’抑或‘蒲城派’,沒有最好,隻有最合適。”對於(yu) 在俄羅斯生活多年的渭南女孩穆月林來說,一碗自製的水盆羊肉,足以慰其思鄉(xiang) 之情。“沒有新鮮的花椒、茴香等佐料,我做的‘水盆’格外簡易。雖不及家鄉(xiang) 的味道,但能解饞,已很滿足。”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傳(chuan) 播,各地美食紛紛“出圈”,水盆羊肉在中國的美食地圖上也不甘於(yu) “偏安一隅”。在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出鏡率”頗高的水盆羊肉成功為(wei) 自己代言,並在社交平台上引起熱議。

  據餓了麽(me) 數據顯示,該電視劇播出期間,全國水盆羊肉訂單量環比增長11%。其中,北京的水盆羊肉外賣訂單量環比增速最高,達到133%。

  “從(cong) 前人喜肥、口重,現在多講究養(yang) 生清淡,水盆羊肉也因此不斷改良。或濃或淡、或麻或香,水盆羊肉不懼‘眾(zhong) 口難調’。”王會(hui) 斌稱,從(cong) 最初隻需四味調料,到如今使用十餘(yu) 種調料,其變化與(yu) 發展可見一斑。

  “胡姬春酒店,金鼎正烹羊。”陝西省烹飪餐飲行業(ye) 協會(hui) 文化顧問宿育海表示,多民族交融的曆史,造就了陝西當地獨特的飲食文化,餅與(yu) 羊肉的特別組合也為(wei) 這裏留下了深深的味覺“烙印”。

  “水盆羊肉除了肉香湯鮮之外,還散發著中國曆史文化的味道,對一名‘老外’而言,異域風情之感濃烈。”說話間,羅伯特對妻子笑言:“不如今天我們(men) 就去吃碗‘水盆’?”(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