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人走紅“Z世代”:未來虛擬人懂情感有溫度
中新社合肥5月19日電 題:虛擬人走紅“Z世代”:未來虛擬人懂情感有溫度
中新社記者 張俊
俏皮可愛的虛擬人形象、順暢自然的肢體(ti) 動作、溫柔親(qin) 近的語音互動……近日,虛擬偶像、虛擬主播等虛擬人走紅網絡,尤其在“Z世代”中受到歡迎。
1997年出生的王典石是一名動漫發燒友,從(cong) 初代的虛擬偶像初音未來、洛天依,到虛擬人“冰冰”、虛擬學生“華智冰”,他都一直在關(guan) 注。在王典石看來,虛擬人相較於(yu) 卡通動漫人物,在形象和性格方麵更貼近於(yu) 真人,特別是互動交流的功能讓他感到新奇。
在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虛擬形象技術研究主管何山正與(yu) 同事開發新一代的人工智能虛擬人。
追溯虛擬人的起源,何山認為(wei) ,虛擬人的基礎是最早的計算機圖形學,從(cong) 計算機顯示圖形開始,人類萌發了對虛擬人的想象。此後,隨著影視動畫的發展,出現了虛擬人的形象。但對業(ye) 內(nei) 人士而言,虛擬人需要具有三方麵特征,包括擁有人的外觀、行為(wei) 和思想等特征,擁有語言、表情和肢體(ti) 動作表達的能力,擁有識別外界環境、與(yu) 人交流互動的能力。
何山介紹,從(cong) 技術層麵來說,不同的場景有不同的虛擬人驅動方案,主要包括人工智能算法、真人動作捕捉等方案。以人工智能虛擬人為(wei) 例,它的研發有三大難點,分別是感知能力、表達能力和認知能力。“虛擬人的研發不僅(jin) 是外在形象的構建,更關(guan) 鍵是賦予其‘靈魂’。”何山說,目前,虛擬人的發展正處於(yu) 快速發展階段。
虛擬人為(wei) 何走紅網絡?青年導演齊振皓從(cong) 事虛擬現實產(chan) 業(ye) 已有10年時間,他認為(wei) ,虛擬人在創造時被賦予了獨特的形象和性格特征,它代表的是一種符號和文化,這是其能夠吸引“Z世代”的重要原因。
“虛擬人走紅離不開技術的突破、用戶的需求和數字經濟的發展。”科大訊飛有聲平台總經理郜靜文從(cong) 事虛擬人平台的運營工作。她認為(wei) ,人工智能、虛擬引擎、動作麵部捕捉等軟硬件提升為(wei) 虛擬人的發展提供了基礎,以“Z世代”為(wei) 代表的年輕人對視覺體(ti) 驗需求的提升,動漫文化、企業(ye) 營銷以及元宇宙的興(xing) 起,都讓虛擬人成為(wei) 焦點。
郜靜文表示,虛擬人可以幫助人類進行重複性的工作和勞動,例如醫院內(nei) 的導醫導診機器人和新聞類虛擬主播;虛擬人可以成為(wei) 人類的情感交流對象,例如兒(er) 童陪伴機器人;在互聯網上,虛擬人還可以成為(wei) 自我的表現形式,在“元宇宙”中塑造一個(ge) “數字分身”。目前,虛擬人在金融、教育、醫療、政企、文旅、娛樂(le) 、辦公等場景都有應用落地,包括虛擬客服、虛擬老師、數字員工等。
“隨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步,未來虛擬人在形象和交互上將更加真實自然,在情感表達上會(hui) 更加豐(feng) 富細膩,也將滿足個(ge) 性化定製的需求。”郜靜文表示,未來的虛擬人應該是可愛和聰明的,它懂情感、有溫度,能夠在工作和生活上幫助人類。這不僅(jin) 是虛擬人的未來,也是人工智能的願景。(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