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哈爾濱人口跌破千萬,全國千萬人口城市格局將如何變化

發布時間:2022-05-23 14:16:00來源: 成都商報

  日前,《2021年哈爾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統計公報》公布。數據顯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88.5萬(wan) 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2.0‰。

  這一數字比《黑龍江統計年鑒2021》公布的2020年底哈爾濱常住人口1000.1萬(wan) 人減少了11.6萬(wan) 人。因此,繼去年“七普”數據公布後的河南南陽市,哈爾濱市人口也跌破千萬(wan) 。全國千萬(wan) 常住人口城市下降到17個(ge) ,東(dong) 北已無千萬(wan) 人口城市。

  哈爾濱市常住人口已連續幾年負增長。官方統計年鑒顯示,2017年-2020年,哈爾濱市常住人口分別為(wei) 1092.9萬(wan) 人、1085.8萬(wan) 人、1076.3萬(wan) 人。

  此外,哈爾濱的老齡化嚴(yan) 重。2021年末全市戶籍人口中,60歲以上人口234.5萬(wan) ,占24.9%;0-17歲人口121.7萬(wan) ,占12.9%。

  那麽(me) ,全國千萬(wan) 人口城市格局將如何變化?

  中國人口學會(hui) 副會(hui) 長、北京大學社會(hui) 學係教授陸傑華和中國人口學會(hui) 常務理事、吉林大學人口、資源與(yu) 環境研究所所長王曉峰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均表示,現在人口拐點已現,長春、沈陽要競爭(zheng) 東(dong) 北新的千萬(wan) 人口城市,還比較困難。

  陸傑華指出,不僅(jin) 是東(dong) 北,未來幾年其他地區的一些省會(hui) 城市人口或許也會(hui) 開始下降,隻是東(dong) 北作為(wei) 中國人口減少最顯著、最早的地區之一,最開始顯現。總的趨勢是,人口會(hui) 向經濟發展、製度環境、營商環境相對好的城市集聚。

  哈爾濱去年成為(wei) 特大城市,

  但城市人口已開始下降

  哈爾濱剛剛加入特大城市行列。

  2014年11月國務院發布的《關(guan) 於(yu) 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規定,城區常住人口500萬(wan) 以上1000萬(wan) 以下的城市為(wei) 特大城市;1000萬(wan) 以上的城市為(wei) 超大城市。

  根據國家統計局“七普”後在《求是》上公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國有超大城市7個(ge) 、特大城市14個(ge) 。其中,哈爾濱和大連成為(wei) 新晉特大城市。至此,東(dong) 北4個(ge) 副省級城市中,沈陽、哈爾濱和大連已成為(wei) 特大城市。數據顯示,哈爾濱城區常住人口為(wei) 550萬(wan) 。

  但是,“七普”數據顯示哈爾濱全市常住人口為(wei) 1000.99萬(wan) ,較六普時減少了62.61萬(wan) ,是東(dong) 北4個(ge) 副省級城市中唯一負增長城市,也是全國唯一負增長的省會(hui) 城市。普查數據顯示,哈爾濱郊縣人口普遍減少。

  陸傑華指出,由於(yu) 部分大城市仍有相當部分的農(nong) 村人口,跌破千萬(wan) 級不是最重要的,要看城市人口的變化。

  據哈爾濱曆年統計公報,2021年末,其九區人口和戶籍城鎮人口也首次下降,比上年末分別減少1.6萬(wan) 人和1.9萬(wan) 人。

  而我國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依據,也是城區人口。

  為(wei) 何東(dong) 北人口整體(ti) 減少?

  專(zhuan) 家:流失到一定程度會(hui) 達到平衡

  東(dong) 北整體(ti) 人口已經經曆多年負增長。

  人口增長包括自然增長和機械增長(即人口流入)。據三省統計公報,2021年,黑龍江人口自然增長率為(wei) -5.11‰,遼寧為(wei) -4.18‰,吉林為(wei) -3.38‰。

  “東(dong) 北不僅(jin) 是麵臨(lin) 人口總量下降,它最大的問題是結構的問題,老年人口會(hui) 越來越多,走的都是年輕人。”陸傑華說。

  陸傑華和王曉峰都指出,人口流失與(yu) 城市的就業(ye) 機會(hui) 多少和經濟發展水平有關(guan) 。

  東(dong) 北一直在努力解決(jue) 人口問題。

  據《黑龍江日報》報道,2022年2月21日,黑龍江省委書(shu) 記、省人大常委會(hui) 主任許勤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hui) 會(hui) 議,審議《中共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優(you) 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實施方案》。會(hui) 議強調,要統籌製定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規劃,推動人口規劃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規劃有機銜接,通過培育產(chan) 業(ye) 、創辦企業(ye) 、增加就業(ye) ,做到安業(ye) 、拴心、留人,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人員外流和人口減少問題。

  王曉峰指出,人口也有自調節作用。東(dong) 北的人口流失到一定程度、人口密度低到一定程度之後,會(hui) 達到一個(ge) 平衡的狀態,一方麵自身人口外流減少,另一方麵也會(hui) 吸引喜歡人少地方的外地人。

  部分城市常住人口下降,

  東(dong) 北省會(hui) 城市如何重獲吸引力?

  人口下降的不隻是東(dong) 北。

  在已經公布統計公報的主要城市中,北京、唐山、石家莊和天津也出現了常住人口下降。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全年我國出生人口1062萬(wan) 人,人口出生率為(wei) 7.52‰,繼上年首次跌破1%之後,再創新低;人口總量比上年末僅(jin) 增加48萬(wan) 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wei) 0.34‰。

  各省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31個(ge) 省市區中有16個(ge) 省份常住人口出現下降,15個(ge) 省份常住人口增長。此外,11個(ge) 省份人口出現自然負增長。其中,有5省是近幾十年來人口自然增長率首次轉負。

  不過,多個(ge) 人口減少的省份出現總量減少但省會(hui) 人口增加的現象。東(dong) 北縣市的年輕人,是更傾(qing) 向於(yu) 去省會(hui) ,還是跳出東(dong) 北,去南方呢?

  目前,吉林省省會(hui) 長春市的人口還在增長,還未公布2021年統計公報的遼寧省省會(hui) 沈陽市的人口此前也一直在增長。

  長春已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常住人口超1000萬(wan) 的目標。那麽(me) ,人口剛剛過900萬(wan) 的長春或沈陽有可能成為(wei) 東(dong) 北下一個(ge) 千萬(wan) 人口城市嗎?

  陸傑華和王曉峰都認為(wei) ,現在人口拐點已現,長春、沈陽要競爭(zheng) 東(dong) 北新的千萬(wan) 人口城市,還比較困難。因此,東(dong) 北的大城市格局不會(hui) 有太大變化。

  陸傑華認為(wei) ,不僅(jin) 是東(dong) 北,未來幾年其他地區,比如西部一些地區的省會(hui) 城市人口或也會(hui) 開始下降,隻是東(dong) 北作為(wei) 中國人口減少最顯著、最早的地區之一,最開始顯現。

  “一線城市等特別有吸引力的城市還能保持千萬(wan) 人口級別,其他吸引力相對弱的就會(hui) 逐漸走向人口下降。未來總的趨勢是,人口會(hui) 向經濟發展、製度環境、營商環境相對好的城市集聚。”陸傑華預測。

  王曉峰則補充,政府會(hui) 優(you) 先發展省會(hui) ,東(dong) 北的省會(hui) 城市的作用和地位還是在的,對於(yu) 本省的小城市人口可能還有一些吸引力,但對省外人口的吸引力已經不大了。

  目前的17個(ge) 千萬(wan) 人口城市中,北方7個(ge) ,南方10個(ge) 。

  多個(ge) 城市也提出進入千萬(wan) 人口城市當中。除長春外,南京、南寧、昆明等城市提出了千萬(wan) 人口的目標。千萬(wan) 人口城市俱樂(le) 部,還在洗牌中。

  紅星新聞記者 吳陽 實習(xi) 記者 胡伊文 北京報道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