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十年來,職業本科教育穩步發展
中新網5月24日電 24日,教育部召開第三場“教育這十年”“1+1”係列新聞發布會(hui) 。教育部職業(ye) 教育與(yu) 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表示,十年來,“中職—職業(ye) 專(zhuan) 科—職業(ye) 本科”一體(ti) 化的職業(ye) 學校體(ti) 係基本建成,中職的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專(zhuan) 科的主體(ti) 地位不斷強化,職業(ye) 本科教育穩步發展。新修訂的《職業(ye) 教育法》,為(wei) 普通高等學校設置職業(ye) 本科教育專(zhuan) 業(ye) ,專(zhuan) 科層次職業(ye) 學校設置職業(ye) 本科教育專(zhuan) 業(ye) 預留空間,職業(ye) 學校的學生不僅(jin) 可以讀大專(zhuan) ,還可以上本科,職業(ye) 教育吸引力、影響力不斷提高。
陳子季在發布會(hui) 上介紹職業(ye) 教育十年改革發展的成效。他表示,十年來,我們(men) 牢牢抓住大發展、大改革的曆史機遇期,不斷打開視野、提高站位,統籌把握規模與(yu) 內(nei) 涵兩(liang) 個(ge) 維度,相繼邁上了3個(ge) 相互銜接、層層遞進的大台階:
一是立足自身審視職業(ye) 教育,提質培優(you) ,增值賦能,以質圖強。二是立足整個(ge) 教育體(ti) 係審視職業(ye) 教育,加快建設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確立類型教育的定位。三是立足經濟社會(hui) 發展審視職業(ye) 教育,創造性地提出了建設技能型社會(hui) 的戰略任務。
回顧這十年,我國職業(ye) 教育之所以能夠不斷固根基、補短板、強弱項、揚優(you) 勢,取得明顯發展,不僅(jin) 是由於(yu) 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曆史性變化,取得的曆史性成就,給職業(ye) 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巨大需求和堅實條件,也是因為(wei) 職業(ye) 教育發展始終把構建完整體(ti) 係作為(wei) 核心任務和邏輯主線,不斷創新製度設計、加大政策供給,努力把職業(ye) 教育建設成為(wei) 一種對經濟社會(hui) 和個(ge) 體(ti) 發展具有特定功能的教育,一種有著廣泛需求基礎的教育,一種與(yu) 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類型教育。具體(ti) 體(ti) 現在七個(ge) 方麵:
一是主動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職業(ye) 教育適應性更強。麵向市場、服務產(chan) 業(ye) 是職業(ye) 教育的基本功能,也是推動職業(ye) 教育發展的基本策略。十年來,我們(men) 主動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產(chan) 業(ye) 變革,兩(liang) 次調整專(zhuan) 業(ye) 目錄,出台了製造業(ye) 人才發展規劃指南等專(zhuan) 項規劃,力求在服務麵向上突出“全”,在專(zhuan) 業(ye) 設置上突出“新”,在目錄架構上突出“特”。同時,“一老一少”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布點達到了5000多個(ge) 。
二是全麵深化產(chan) 教融合,職業(ye) 教育辦學路子更寬了。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ye) 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也是職業(ye) 教育最突出的辦學優(you) 勢。十年來,我們(men) 陸續出台並實施《關(guan) 於(yu) 深化產(chan) 教融合的若幹意見》《建設產(chan) 教融合型企業(ye) 實施辦法(試行)》《職業(ye) 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等一係列政策,開展現代學徒製、產(chan) 教融合型城市等一係列試點,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ye) 指導、企業(ye) 參與(yu) 的辦學機製,鼓勵行業(ye) 企業(ye) 全麵參與(yu) 教育教學各個(ge) 環節,推進產(chan) 教融合、校企一體(ti) 辦學,校企合作已經呈現出多樣化的格局,逐步形成了專(zhuan) 業(ye) 共建、人才共育、過程共管、資源共享、責任共擔的校企合作新局麵。
三是職業(ye) 教育與(yu) 普通教育相互融通,學生成長的路徑更加暢通了。推進普職融通滲透是推動高質量教育體(ti) 係的基本要求,也是提供更加公平、更高質量教育的客觀要求。我們(men) 樹立開放包容融合的大教育觀,為(wei) 學生不同成長階段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多路徑成才的暢通渠道,推動職業(ye) 教育和其他教育類型有機銜接、協調發展。
一方麵,引導青少年樹立技能報國之誌,全國4500餘(yu) 所職業(ye) 學校支持中小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實踐和職業(ye) 啟蒙教育,輻射中小學近11萬(wan) 所,參與(yu) 人次超過1500萬(wan) 。另一方麵,加快建立“職教高考”製度,完善“文化素質+職業(ye) 技能”考試招生辦法,為(wei) 中職學生和普通高中學生提供更適合的多樣化發展機會(hui) 。
四是不同層次的職業(ye) 教育有效貫通,職業(ye) 學校學生發展力更加足了。職業(ye)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助力學生成長成才,讓職業(ye) 學校的學生“有學頭、有盼頭、有奔頭”。十年來,“中職—職業(ye) 專(zhuan) 科—職業(ye) 本科”一體(ti) 化的職業(ye) 學校體(ti) 係基本建成,中職的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專(zhuan) 科的主體(ti) 地位不斷強化,職業(ye) 本科教育穩步發展。新修訂的《職業(ye) 教育法》,為(wei) 普通高等學校設置職業(ye) 本科教育專(zhuan) 業(ye) ,專(zhuan) 科層次職業(ye) 學校設置職業(ye) 本科教育專(zhuan) 業(ye) 預留空間,職業(ye) 學校的學生不僅(jin) 可以讀大專(zhuan) ,還可以上本科,職業(ye) 教育吸引力、影響力不斷提高。
五是職業(ye) 學校的教育與(yu) 職業(ye) 培訓並重,職業(ye) 教育責任擔當更大。“完善職業(ye) 教育和培訓體(ti) 係”,是黨(dang) 的十九大提出的明確要求。十年來,我們(men) 推動“學曆教育與(yu) 培訓並舉(ju) ”的法定職責落地,完善學曆教育和培訓並重的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2021年高職學校招生557萬(wan) 人,相當於(yu) 十年前的1.8倍;中職學校(不含技工學校)招生489萬(wan) 人,中高職學校每年培養(yang) 1000萬(wan) 左右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與(yu) 此同時,國家先後出台了《職業(ye) 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職業(ye) 院校全麵開展職業(ye) 培訓 促進就業(ye) 創業(ye) 行動計劃》,啟動“1+X”證書(shu) 的製度試點。目前,全國1萬(wan) 餘(yu) 所職業(ye) 學校每年開展各類培訓上億(yi) 人次,在開展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培訓服務的高職院校中,141所學校年培訓量超過了5000人/日,86所學校年培訓量超過了10000人/日,學曆教育與(yu) 培訓並舉(ju) 並重的職業(ye) 教育辦學格局基本形成。
六是服務全民終身學習(xi) ,職業(ye) 教育辦學形式更活。職業(ye) 教育是一種麵向人人的終身教育,是服務全民終身學習(xi) 體(ti) 係的重要支柱。我們(men) 始終堅持人人皆可成才,並為(wei) 人人盡展其才創造條件。十年來,職業(ye) 教育用數字化賦能,不斷拓展辦學空間,主動與(yu) 繼續教育、普通教育有機銜接。今年12月國家職業(ye) 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線,覆蓋19個(ge) 大類,396個(ge) 高職專(zhuan) 業(ye) ,匯聚了660餘(yu) 個(ge) 專(zhuan) 業(ye) 教學資源庫,1000餘(yu) 門在線精品課和2000餘(yu) 門視頻公開課,以及420餘(yu) 萬(wan) 條視頻、圖片、穩當等顆粒化資源,為(wei) 全民學習(xi) 提供充足的數字資源。繼續教育不斷完善資源供給和服務機製,全國共有1891所各類高校舉(ju) 辦學曆教育繼續,在學人數占高等教育本專(zhuan) 門數的46.8%,有力提升了國民受教育年限和素質。大力推進社區教育、老年教育建設,確定國家級社區教育實驗區129個(ge) 、示範區120個(ge) ,建成30所老年開放大學和老年教育專(zhuan) 門機構。
七是服務“一帶一路”倡議,職業(ye) 教育開放水平更高。辦好新時代職業(ye) 教育,我們(men) 既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職業(ye) 教育發展道路,還要博采眾(zhong) 長、融通中外、借鑒吸收好的做法、好的經驗,加快製度創新、重塑比較優(you) 勢。
他說,十年來,我國在“引進來”和“走出去”中不斷實現“再提升”,與(yu) 70多個(ge) 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穩定聯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wei) 我國招收留學生的主要生源地和境外辦學的主要集聚地。多元協同培養(yang) 模式和管理規範逐步形成。目前,400餘(yu) 所高職院校和國外辦學機構開展合作辦學,全日製來華留學生規模達到1.7萬(wan) 人。2019年,13所高職院校協同中國有色礦業(ye) 集團有限公司,在海外獨立舉(ju) 辦第一所開展學曆教育的高等職業(ye) 技術學院——中國—讚比亞(ya) 職業(ye) 技術學院,5個(ge) 教學標準成為(wei) 讚比亞(ya) 職業(ye) 教育教學標準。在海外19個(ge) 國家建立了20個(ge) “魯班工坊”,泰國的“魯班工坊”建設人員被授予“詩琳通公主紀念獎章”。在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開展“中文+職業(ye) 教育”特色項目,為(wei) 各國學員提供職業(ye) 教育培訓和就業(ye) 發展機會(hu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