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新方法重塑製備流程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刷新世界紀錄

發布時間:2022-05-25 14:36:00來源: 科技日報

  新方法重塑製備流程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刷新世界紀錄

  21.7%

  研究人員運用塗布印刷、真空沉積等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大麵積全鈣鈦礦疊層光伏組件的製備,開辟了大麵積鈣鈦礦疊層電池的量產(chan) 化、商業(ye) 化的全新路徑。經國際權威第三方測試機構認證,該組件穩定的光電轉換效率高達21.7%,是目前已知的鈣鈦礦光伏組件的世界最高效率。

  ◎本報記者 金 鳳

  太陽能電池可將太陽能直接轉變為(wei) 電能,是一種獲取清潔能源的重要途徑。

  光伏發電成本依賴於(yu) 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有研究顯示,轉換效率每提升1%,發電成本可降低7%,但目前晶矽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遭遇發展瓶頸,因此,研發製備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太陽能電池是實現光伏發電平價(jia) 上網的關(guan) 鍵,也將為(wei) 實現“雙碳”目標提供重要科技支撐。

  近日,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yu) 應用科學學院譚海仁教授課題組和英國牛津大學學者,運用塗布印刷、真空沉積等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大麵積全鈣鈦礦疊層光伏組件的製備,開辟了大麵積鈣鈦礦疊層電池的量產(chan) 化、商業(ye) 化的全新路徑。

  經國際權威第三方測試機構認證,該組件穩定的光電轉換效率高達21.7%,是目前已知的鈣鈦礦光伏組件的世界最高效率。該成績被最新一期的《太陽電池世界紀錄表》收錄,相關(guan) 成果近日刊發於(yu) 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

  生產(chan) 成本更低、更節能

  發展清潔、低成本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徑與(yu) 技術保障。2022年一季度,我國光伏發電量841億(yi) 千瓦時,同比增長22.2%。

  “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傳(chuan) 統的晶矽單結太陽能電池也遭遇了兩(liang) 個(ge) 發展瓶頸,一是現有的工業(ye) 生產(chan) 能力已經逼近晶矽單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極限;二是成本高、能耗大,將石英砂提煉為(wei) 工業(ye) 矽,製成單晶矽的過程,需要超過1000℃的高溫,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製備大約需要100℃。”作為(wei) 此次研究的通訊作者,譚海仁坦言,生產(chan) 成本更低、更節能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被視為(wei) 近年來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機遇,而鈣鈦礦疊層電池的結構優(you) 化和技術創新將加速光伏產(chan) 業(ye) 實現降本增效。

  此前,譚海仁課題組提出了新型隧穿結構,突破了全鈣鈦礦疊層製備難題,發展了增強鈣鈦礦晶粒表麵缺陷鈍化的新方法,創造了全鈣鈦礦疊層電池光電轉化效率26.4%的世界紀錄,並在國際上首次超越了單結鈣鈦礦電池的最高認證效率,相關(guan) 成果已發表於(yu) 《自然》等國際權威學術期刊。

  “雖然實驗室小麵積鈣鈦礦電池已取得很高的轉換效率,但大麵積鈣鈦礦光伏電池塊的商業(ye) 化進程依然麵臨(lin) 諸多挑戰。”譚海仁並不諱言,此前的研究雖然已經製備出1平方厘米左右的高效鈣鈦礦疊層電池,但量產(chan) 化的製備方法和電池塊中互連結構的長期穩定性是實現產(chan) 業(ye) 化的關(guan) 鍵瓶頸。

  多項技術讓材料均勻成膜

  要實現量產(chan) 化製備,首先需要解決(jue) 寬帶隙鈣鈦礦薄膜大麵積均勻製備的難題。

  “寬帶隙鈣鈦礦中含有較高的溴化物組分,其溶解度較低,溶劑選擇空間較小,結晶調控不易,難以獲得高質量均勻致密的薄膜,國際上對其量產(chan) 化製備技術研究幾乎是空白。”譚海仁指出。

  針對上述挑戰,研究團隊首次提出可量產(chan) 化的全鈣鈦礦疊層電池製備方案,他們(men) 采用塗布印刷、真空沉積等製備技術替換實驗室常用的旋塗成膜工藝,製備了20平方厘米的全鈣鈦礦疊層電池。

  “此前我們(men) 使用的是旋塗工藝,即先把鈣鈦礦溶液塗抹在玻璃基底上,再用機器快速帶動整塊玻璃基底旋轉,利用離心力讓溶液分布在基底上形成薄膜,但這種方法會(hui) 導致薄膜不均勻。此外,旋塗工藝的機器轉速很快,所以很難帶動大麵積的玻璃基底旋轉,這決(jue) 定了它不適合量產(chan)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譚海仁說。

  為(wei) 了讓鈣鈦礦溶液能大麵積均勻成膜,研究團隊首先使用了刮刀塗布工藝。譚海仁解釋,他們(men) 將溶液滴在透明的導電玻璃上,然後用刀片向前刮過去,這就在玻璃表麵形成了一層均勻的濕薄膜,用這種方法,他們(men) 完成了空穴傳(chuan) 輸層、鈣鈦礦層的刷塗,再用真空沉積的方法製備電子傳(chuan) 輸層和隧穿結構來保護第一層鈣鈦礦,然後再塗空穴傳(chuan) 輸層和第二層鈣鈦礦,真空蒸鍍電子傳(chuan) 輸層和金屬電極後,一個(ge)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塊框架就像搭積木一樣“出爐”了。

  僅(jin) 搭好“房子”還不夠,它還得“身材”勻稱、結實。譚海仁說,最初製備鈣鈦礦疊層電池塊時,因為(wei) 溶液結晶時間久,薄膜還是不均勻,“後來想到,如果能像打印紙張一樣,打印出來的瞬間墨水就幹了,也許就能提高薄膜質量和生產(chan) 效率”。

  針對寬帶隙鈣鈦礦在塗布過程中結晶調控難題,團隊幾經嚐試後,將鈣鈦礦組分中A位陽離子的銫含量提高到35%,再結合氣吹輔助結晶的刮塗方法加速溶液揮發,終於(yu) 得到了一個(ge) 結晶性最好且平整致密的寬帶隙鈣鈦礦薄膜,這為(wei) 量產(chan) 化製備全鈣鈦礦疊層組件打下基礎。

  銫為(wei) 何會(hui) 成為(wei) “天選之子”讓電池快速穩定成型?譚海仁介紹:“銫是無機離子,不易揮發,會(hui) 提高器件的熱穩定性,還能減小晶格應變,提升器件的光穩定性,也能降低結晶勢壘,加快器件成核速率。”

  避免不同材料互相“傷(shang) 害”

  “從(cong) 理論上說,當前單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最高僅(jin) 為(wei) 33%,而雙層結構最高可達45%,發電效率越高,成本就越低。”長期的深入研究,讓譚海仁發現,想實現鈣鈦礦電池內(nei) 部結構“從(cong) 一到二”的跨越,還要考慮器件材料間如何“和諧共處”。

  “在串聯型鈣鈦礦光伏組件中,每兩(liang) 個(ge) 子電池的連接區存在複雜的互連結構。互連區內(nei) 由於(yu) 鈣鈦礦吸光層與(yu) 背麵金屬電極間直接接觸,鈣鈦礦中鹵素離子會(hui) 與(yu) 電極中的金屬相互擴散,導致金屬材料被腐蝕、鈣鈦礦材料的電學性能下降,影響電池塊的光電轉換效率。”譚海仁說,為(wei) 了克服這個(ge) 難題,團隊在鈣鈦礦吸光層與(yu) 背麵金屬電極間,采用原子層沉積的方法,製備了一層二氧化錫電子傳(chuan) 輸層。

  “二氧化錫是半導體(ti) 材料,可以在低溫度環境生長,導電性比較好。不會(hui) 影響互連區域中金屬電極與(yu) 前表麵透明導電氧化物電極間的歐姆接觸。同時,二氧化錫電子傳(chuan) 輸層可以保形沉積於(yu) 子電池間的互聯區域,阻隔了鈣鈦礦與(yu) 金屬間的直接接觸。作為(wei) 電池活性區域中的電子傳(chuan) 輸層,它還阻止空氣對窄帶隙鈣鈦礦的氧化,實現了大氣條件下組件的互聯製備、測試和封裝等操作過程。”譚海仁解釋。

  此創新性的組件結構設計,顯著提升了組件的製備重複性、光伏性能以及穩定性。經日本電器安全和環境技術實驗室測定,該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塊的光電轉化效率為(wei) 21.7%,是目前報道鈣鈦礦光伏組件的世界最高效率,這一成績被最新一期的《太陽電池世界紀錄表》收錄。

  大麵積鈣鈦礦疊層光伏組件展現的潛力激發了團隊更大的鬥誌。譚海仁表示,如果要推動該技術的產(chan) 業(ye) 化,還要在印刷、製備鈣鈦礦的工藝上做更多研發。製備20平方厘米墨水相對簡單,但如果擴展到1平方米大小,需要創新哪些技術條件,還需要持續驗證。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