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手機防抖有了行業標準

發布時間:2022-05-26 10:32: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手機防抖有了行業(ye) 標準

  近日,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發布國內(nei) 首部《移動終端圖像及視頻防抖性能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適用全球品牌手機製造商在我國銷售的所有手機和移動終端設備,將於(yu) 今年7月1日生效,這標誌著手機防抖有了行業(ye) 統一標準。

  賽迪顧問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郭孝純表示,這是國內(nei) 首部關(guan) 於(yu) 手機和其他移動終端設備防抖性能的行業(ye) 規範,適用於(yu) 所有在我國銷售的手機及移動終端設備,具有較強的指導性。該政策的出台,將統一移動終端攝像頭防抖性能的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最終形成對移動終端產(chan) 品防抖性能的一致性評價(jia) ,終結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及終端消費者針對各產(chan) 品防抖性能的分歧,提升行業(ye) 的規範性,也有利於(yu) 行業(ye) 內(nei) 企業(ye) 參照標準,圍繞移動終端防抖性打造差異化產(chan) 品,不斷推進相關(guan) 技術創新,滿足市場的個(ge) 性化需求。

  “除了規範市場、讓消費者有統一的消費體(ti) 驗外,這還是一個(ge) 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標準,將提高我國廠商在全球手機市場上的話語權。”眾(zhong) 誠智庫高級分析師王彬說。

  據了解,該標準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和愛佩儀(yi) 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聯合華為(wei) 、OPPO、vivo、三星等手機製造商曆時4年製定。

  手機影像技術的及格線是把畫麵拍清楚。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分析,影響清晰度的因素除了進光量、感光性能,還有手機的防抖性能。目前,手機行業(ye) 主流的光學防抖方案就是鏡頭防抖。

  該行業(ye) 標準主要起草人之一、時任OPPO影像硬件研發團隊負責人李龍佳介紹,OPPO在持續推進防抖技術迭代的過程中發現,行業(ye) 內(nei) 關(guan) 於(yu) 圖像和視頻防抖性能和測試方法缺乏統一的數據指標和評價(jia) 標準,采用不同的元器件、算法和測試條件,會(hui) 導致實測防抖效果出現較大差異。為(wei) 了提升手機攝像頭防抖能力和實際效果的穩定性,OPPO影像研發團隊於(yu) 2018年主動與(yu) 工信部聯係,希望通過業(ye) 界合作的方式形成一套通用的防抖性能和測試標準,開放給行業(ye) 使用。此次發布的標準對防抖效果進行了分級,適用於(yu) 大多數手機用戶的日常使用場景,同時也能夠滿足不同防抖技術路線的測試要求,因此具有兼容性高、一致性好的優(you) 點,已成為(wei) 工信部在防抖領域的推薦標準。

  王彬表示,目前國產(chan) 手機在影像方麵的核心技術正由“硬參數”向“軟實力”方向發展,各個(ge) 廠商不再執著於(yu) “堆參數”,更加看重算力、算法與(yu) 體(ti) 驗,非常重視計算影像的創新功能,在鏡頭材料、相機玻璃、防抖係統、影像芯片上都實現了較大突破。

  國內(nei) 主流手機廠商都在影像領域進行了深遠布局,並紛紛推出自研影像芯片。OPPO芯片產(chan) 品高級總監薑波表示,馬裏亞(ya) 納X作為(wei) OPPO的首個(ge) 自研芯片,通過人工智能方式釋放計算影像的潛力,從(cong) 而大幅提升計算影像的上限。隻有將影像的全鏈路垂直整合,才能解決(jue) 影像的根本問題。

  “手機成像是一個(ge) 較為(wei) 複雜的過程,需要光學器件、電子器件及成像算法、軟件等共同配合,每個(ge) 環節都有其核心技術。”郭孝純認為(wei) ,如果單看移動終端影像拍攝的防抖技術,國內(nei) 頭部手機生產(chan) 企業(ye) 已處於(yu) 世界先進水平。從(cong) 手機影像技術整體(ti) 來看,我國企業(ye) 的技術積累已比較深厚,能夠滿足大部分應用需求,部分技術已達國際領先水平,但仍有部分領域與(yu) 國際先進水平尚存在一定差距。

  在光學器件方麵,國內(nei) 代表性企業(ye) 已具備中高端光學器件的生產(chan) 能力,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部分產(chan) 品已達世界先進水平,但國產(chan) 光學器件在高端領域的技術實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電子器件方麵,國內(nei) 各主要手機生產(chan) 商的設計能力已達世界先進水平,能夠滿足先進影像計算芯片的設計需求,但關(guan) 鍵芯片方麵的核心技術仍有待進一步積累;在影像算法及軟件方麵,由於(yu) 國內(nei) 主流手機產(chan) 品大多具備多攝像頭,拍攝圖像的數字化整合功能屬於(yu) 基礎性功能,相關(guan) 技術已比較成熟,性能也已曆經市場考驗。

  “從(cong) 外部形勢、市場選擇、產(chan) 業(ye) 鏈上遊的形勢變化來看,要想繼續在已進入成熟期的手機市場保持核心競爭(zheng) 力,在影像賽道發力並推出自研芯片已成為(wei) 必修課。”賽迪智庫無線電研究所高級谘詢師鍾新龍說。

  黃 鑫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