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IP代理保護隱私?“互聯網麵具”結局也許難如你願
用IP代理保護隱私 結局也許難如你願
由於(yu) IP代理可隱匿用戶行蹤等特性,它成為(wei) 網絡黑灰產(chan) 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不法分子利用代理動態IP,變換境內(nei) 外不同地區登錄IP地址,用各種虛假服務器地址實施傳(chuan) 播各類謠言、詐騙、涉黃涉賭等各種違法犯罪行為(wei) ,逃避警方打擊。
◎本報記者 喬(qiao) 地 實習(xi) 記者 孫 越
近期,微博、知乎、抖音、快手、今日頭條、百家號、小紅書(shu) 等多家網絡平台均宣布“公開賬號IP屬地”,且用戶無法主動關(guan) 閉,互聯網社交平台進入“IP顯形時代”。
而隨之而來的是IP付費代理產(chan) 業(ye) 的爆火。
低成本的“互聯網麵具”
隨著“IP屬地”功能的上線,一大批“網紅”賬號翻車。比如某些海外代購賬號,其真實IP歸屬地在國內(nei) ;一些本地網紅賬號的IP歸屬地卻在千裏之外。
在一些電商平台上,IP修改服務已悄然上線。
盡管目前不少電商平台屏蔽了“IP代理”的關(guan) 鍵詞搜索,但記者嚐試搜索了幾個(ge) 關(guan) 聯詞,仍然找到了多個(ge) 提供IP代理的商家。在閑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台上,IP代理業(ye) 務更是隨處可見。
記者調查發現,這些商家提供的服務,往往一天的價(jia) 格在4—10元不等,包月價(jia) 格平均下來則更優(you) 惠;而一些提供境外服務器的商家價(jia) 格明顯更貴。一些商家則注明隻提供國內(nei) IP代理服務,並提示禁止將其用於(yu) 違法違規行為(wei) 。
修改IP屬地的原理並不複雜。當用戶的設備正常訪問某個(ge) 網站時,該網站的服務器會(hui) 檢測到用戶的本地IP。而如果通過IP代理進行IP的更換,用戶的設備則是先連上代理服務器,然後由代理服務器幫助用戶訪問網站。這樣一來,因為(wei) 通過代理中轉了一下,被訪問的網站服務器檢測到的自然是代理出來的IP地址,而非用戶本身的IP。
通過購買(mai) IP代理服務,用戶可以很容易地隱藏自己的真實地址,從(cong) 而規避平台監管。在IP屬地公開後,不少網絡博主也被發現其IP屬地頻繁更換,引發公眾(zhong) 質疑。
各網絡平台顯示IP屬地,提供了一種約束網民不良網絡行為(wei) 、維護正常網絡秩序的有效方式,有助於(yu) 打擊網絡暴力、惡意造謠、帶節奏、蹭熱度等不良行為(wei) 。“顯示IP屬地信息有助於(yu) 網絡空間治理,並不會(hui) 泄露個(ge) 人隱私。實際上,目前各網絡平台應用僅(jin) 展示了IP的歸屬地並定位到市一級,用戶大可不必擔心,更不必使用各類IP代理。不當使用該手段反而會(hui) 泄露個(ge) 人隱私。而對於(yu) 網絡黑灰色產(chan) 業(ye) 的參與(yu) 者,IP代理技術也並不能幫助其完全隱匿蹤跡。”河南省嵩山實驗室張建輝博士說。
在諸多領域已風行多時
事實上,IP代理技術並不是一項近期才出現的前沿網絡技術,其已在網絡加速、網絡接入、網絡安全等諸多領域中有所應用。以某款網遊為(wei) 例,由於(yu) 該網遊僅(jin) 在北美地區發布,部分玩家就會(hui) 選擇通過IP代理方式在北美服務器進行遊戲注冊(ce) 和下載;另外,訪問部分網站需要經過多個(ge) 運營商的轉發和處理,導致訪問帶寬、時延難以保證,部分用戶也會(hui) 采用網絡代理的方式來提高上網體(ti) 驗;同時,也有部分黑客、不法分子通過該技術隱匿自身蹤跡,通過多個(ge) 代理來加大自身的追蹤難度。
“一般來說,可以通過應用層代理和網絡層代理兩(liang) 種方式實現IP的‘更換’和‘隱藏’。” 南京紫金山實驗室內(nei) 生安全中心教授姚遠介紹說,應用層代理主要出現在各類網絡瀏覽器上,本意是節省網絡資源,提高網絡的利用率;而網絡層代理則一般設立代理服務器作為(wei) “中間人”,並在上網機和代理服務器之間建立VPN網絡,使得用戶對外的上網行為(wei) 由代理服務器呈現,從(cong) 而隱藏上網機的真實IP,同時可根據選擇的代理服務器地址來指定對外呈現的IP地址。
例如,各類雲(yun) 服務商都提供各類雲(yun) 主機、雲(yun) 服務器等業(ye) 務,使用這些雲(yun) 主機、雲(yun) 服務器來建立代理服務器就可實現IP代理。建立IP代理並不需要特別高深的網絡技術,在搜索引擎搜索“IP代理技術”即可獲得步驟詳細的操作教程,具備基礎的計算機網絡知識即可按照教程實現代理。
“對專(zhuan) 業(ye) 人士來說,IP代理的操作難度不大。”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稱。
“當然,這種實現方式對普通網民來說仍具有一定門檻,且各類雲(yun) 主機費用不菲,年收費從(cong) 幾百元到幾萬(wan) 元不等。一般上網用戶會(hui) 選擇專(zhuan) 業(ye) 的IP代理提供商來實現指定IP區域的目的。”姚遠說,用戶隻需要安裝指定軟件,並選擇屬意的IP區域即可,目前爆火的IP代理業(ye) 務大部分都屬於(yu) 這一種。
IP代理亟須規範管理
出售付費代理IP,是不是監管之外的灰色地帶?記者發現,一些提供代理IP的商家在付費頁麵聲明稱,其使用的服務器均有在中國國內(nei) 備案,並嚴(yan) 格遵守《互聯網安全法》,沒有違禁違規功能。
然而,從(cong) IP代理業(ye) 務的實現途徑分析,使用IP代理業(ye) 務存在重大的信息安全風險,用戶的網絡賬戶、密碼和上網行為(wei) 都通過特定的代理服務器中轉,可能麵臨(lin) 財物損失、隱私泄露等風險。
此外,由於(yu) IP代理可隱匿用戶行蹤等特性,它成為(wei) 網絡黑灰產(chan) 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不法分子利用代理動態IP,變換境內(nei) 外不同地區
登錄IP地址,用各種虛假服務器地址實施傳(chuan) 播各類謠言、詐騙、涉黃涉賭等各種違法犯罪行為(wei) ,逃避警方打擊。
據了解,目前我國尚缺乏法律文件對IP代理技術本身進行限製。北京師範大學互聯網發展研究院院長助理、中國互聯網協會(hui) 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沈括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付費IP代理涉及到網絡黑灰產(chan) 業(ye) 的屬性問題,目前來看它更多屬於(yu) 平台的自發選擇,法律沒有直接將它規定為(wei) 義(yi) 務來源。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來說,IP代理還不能被一刀切地認為(wei) 違法。但如果有人利用虛假的IP屬地進行詐騙等犯罪行為(wei) ,付費IP代理商家可能成為(wei) “幫助犯”。就算商家在買(mai) 賣時已就此問題提供單方麵聲明,也會(hui) 被認定存有主觀過錯,不能撇清法律責任。
去年,公安部在“淨網2021”工作成效發布會(hui) 上就曾通報,專(zhuan) 門針對網絡電視和“動態IP代理”等網上違法有害信息滋生的重點基礎資源開展治理,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依法查處非法網絡電視平台146個(ge) ,關(guan) 停非法寬帶線路1.3萬(wan) 餘(yu) 條、寬帶上網賬號5千餘(yu) 個(ge) 。
“建議主管部門出台相應的法律法規,規範IP代理技術的應用,從(cong) IP代理服務提供的資質、用戶IP代理行為(wei) 的範圍和目的等方麵進行具體(ti) 劃定。”中國網絡空間內(nei) 生安全技術與(yu) 產(chan) 業(ye) 聯盟副理事長張芳說,互聯網從(cong) 業(ye) 者也應當利用技術手段,讓IP代理有跡可循,對於(yu) 通過IP代理“隱藏”起來的不法用戶達到可追蹤、可反溯、可舉(ju) 證,切實以技術手段保障網絡空間風朗氣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