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麥播期整體推遲 產糧大縣今年收成會咋樣
產(chan) 糧大縣今年收成會(hui) 咋樣
作為(wei) 河南第一產(chan) 糧大縣,安陽市滑縣素有“豫北糧倉(cang) ”之稱。然而,受去年洪澇災害及秋汛影響,小麥播期整體(ti) 推遲,晚播麥占比較大。如今,小麥促弱轉壯情況如何?今年夏糧能否穩產(chan) ?近日,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深入當地尋找答案。
“這幾畝(mu) 窪地是去年12月初播種的,清明過後麥苗才拔節。這一個(ge) 多月來,我們(men) 狠抓水肥管理,如今這些小麥正在灌漿期,長勢喜人,豐(feng) 收在望。”在河南安陽市滑縣長虹渠蓄滯洪區,滑縣農(nong) 技推廣中心植保站站長陳一品告訴記者。“豫北糧倉(cang) ”滑縣去年遭受洪澇災害及秋汛雙重影響,導致小麥播期整體(ti) 推遲。為(wei) 確保小麥促弱轉壯,夏糧穩產(chan) 豐(feng) 收,一場穩產(chan) 保衛戰在這裏打響。
農(nong) 技服務解難題
種糧大戶王付強承包了1000畝(mu) 土地,均位於(yu) 長虹渠蓄滯洪區內(nei) 。因為(wei) 播種時間太晚,他增加了近兩(liang) 倍的播種量,還給部分麥苗覆上地膜,增溫保墒。
“去年小麥播種以來,農(nong) 技專(zhuan) 家經常來我這裏現場指導,怎麽(me) 追肥、怎麽(me) 澆水……特別是我們(men) 根據專(zhuan) 家建議,加強了穀雨時節的水肥管理,現在小麥長勢很好。”王付強告訴記者,在農(nong) 技專(zhuan) 家的跟蹤指導下,他的1000畝(mu) 三類苗小麥田成功轉化升級為(wei) 二類苗小麥田,轉化升級率達90%。
針對冬小麥播期整體(ti) 比往年推遲這一特殊情況,滑縣積極開展“科技壯苗”和“百名農(nong) 技人員包千村”行動,有效促進了小麥苗情轉化升級。
據農(nong) 業(ye) 部門統計,目前,滑縣冬小麥一二類苗麵積占比94.9%,麵積171.96萬(wan) 畝(mu) ,與(yu) 去年基本持平,為(wei) 夏糧豐(feng) 產(chan) 豐(feng) 收打下了堅實基礎。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滑縣多年來的不懈努力。當地持續推行“專(zhuan) 家組+試驗示範基地+農(nong) 技人員+科技示範戶+輻射帶動戶”模式,成立院士專(zhuan) 家工作站、組建專(zhuan) 家服務團及縣級專(zhuan) 家技術組,培育提升526名農(nong) 技推廣聯絡員及1000名農(nong) 業(ye) 科技示範戶業(ye) 務素質,形成縣、鄉(xiang) 、村三級農(nong) 技推廣服務網絡,為(wei) 糧食穩產(chan) 增產(chan) 提供強大的技術保障。
農(nong) 業(ye) “芯片”強基礎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ge) 世界。滑縣糧食產(chan) 量連攀新高,種子功不可沒。
在滑豐(feng) 種業(ye) 科研育種中心,科研人員正在對上千份玉米材料開展考種、篩選、編號,通過層層考察,篩選出符合育種目標的種質材料。
種子是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基礎。當地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大力實施良種工程,繁育了滑玉麥1號、鄭麥1860等優(you) 良品種20多個(ge) 。
“我們(men) 已經建成了小麥良種繁育基地30萬(wan) 畝(mu) ,小麥良種覆蓋率達到100%。今年將建成小麥良種繁育基地40萬(wan) 畝(mu) 。”滑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工作人員劉協廣告訴記者。
“種子買(mai) 到手,技術跟著走,這是滑豐(feng) 種業(ye) 一貫的做法。針對去年雨水多、墒情足的特點,我們(men) 在每個(ge) 產(chan) 品包裝袋上均印刷了詳細的播種說明書(shu) ,編製了關(guan) 於(yu) 2022年春季麥田管理技術的指導意見,派發給農(nong) 戶。”滑豐(feng) 種業(ye) 董事長趙秀珍說。
“十三五”以來,滑縣緊緊圍繞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大力開展優(you) 質專(zhuan) 用新品種研發及配套先進技術的引進、示範和推廣,提高農(nong) 業(ye) 良種化水平,打造滑縣種子“芯片”。目前,全縣小麥、玉米等主要作物良種覆蓋率達100%。
耕地質量是保障
“我在白馬坡高標準農(nong) 田示範區承包了108畝(mu) 地,雖然去年雨水多、播種晚,但托高標準農(nong) 田的福,我並不擔心今年的收成。”滑縣白道口鎮種糧大戶劉飛超充滿底氣地告訴記者,白馬坡改造前地勢低窪,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一直是“望天收”的鹽堿地。2012年,白馬坡實施改造,治鹽堿、打機井、修路種樹……如今,這裏變成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高產(chan) 穩產(chan) 大畝(mu) 田地,成為(wei) 糧食種植大戶爭(zheng) 相流轉的“香餑餑”。
高標準農(nong) 田究竟高在哪裏?“以春管季節為(wei) 例,早在10多年前,我估計沒時間跟你聊天,忙得團團轉。”劉飛超笑著說,一是節省了人力,大麵積連片高標準農(nong) 田科技化、機械化作業(ye) 程度高,方便農(nong) 民耕種收;二是田更好種,經過改造的高標準農(nong) 田節肥省藥、保肥保水,1畝(mu) 地至少可增收200斤糧食;三是路好走,大型農(nong) 用機械進出方便,運農(nong) 資、拉糧食可以直接將車開到田間地頭。
“你看地裏那些‘白格子’‘黃扣子’,是供電室、機井、出水口。實踐證明,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nong) 田可以有效減少氣象災害給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帶來的不利影響;再加上良種良法,確保了我們(men) 旱澇保收,年年高產(chan) 。”滑縣白道口鎮鎮長耿昆指著前方自豪地告訴記者。
數據顯示,目前滑縣已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134.5萬(wan) 畝(mu) ,打造了河南省最大的50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示範區;“十四五”期間計劃再完成20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屆時高標準農(nong) 田將達到155萬(wan) 畝(mu) 。
“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促進了農(nong) 業(ye) 機械化、智能化和現代化,助推了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創新,為(wei) 實現大規模社會(hui) 化托管服務創造了條件,為(wei) 解決(jue) 誰來種地、怎樣種地問題提供了新答案。”滑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鄭慧濤說。
得益於(yu)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曾經的“望天田”變成了“高產(chan) 田”,更多種植戶嚐到了高標準農(nong) 田帶來的甜頭,也從(cong) 土地上看到了新希望。
夏先清 楊子佩
夏先清 楊子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