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僑眷“糕點癡”: 傳承兒時“僑味” 留住僑場鄉愁

發布時間:2022-05-27 14:2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五月的廣西來賓市,深夜漆黑的街道上,隻有僑(qiao) 眷江倚文的店麵還亮著燈,她正在製作印尼風味蛋卷。隻見她的手在蒸汽升騰的鍋中“起舞”,麻利的身影穿梭於(yu) 四個(ge) 鍋前,在熟練的一蓋一掀一卷中,冒著熱氣的蛋卷新鮮出爐。

  【解說】江倚文的母親(qin) 曾在印度尼西亞(ya) 生活,上世紀60年代回國,定居廣西來賓華僑(qiao) 農(nong) 場。逢年過節,華僑(qiao) 農(nong) 場家家戶戶都要製作東(dong) 南亞(ya) 美食。她從(cong) 小就吃母親(qin) 做的印尼特色糕點長大。江倚文說,糕點是歸僑(qiao) 的傳(chuan) 統美食,留存著歸僑(qiao) 僑(qiao) 眷兒(er) 時最甜蜜的回憶。14年前,繼承母親(qin) 手藝的江倚文決(jue) 定以糕點開啟創業(ye) 之路。

  【同期】印尼僑(qiao) 眷 江倚文

  (我小時候)去找那個(ge) 廢舊油漆桶的蓋子,上麵那層蓋,大大桶的那種,類似汽油桶那種,那個(ge) 蓋子把它剪開了以後,兩(liang) 邊把它穿耳,然後一根鐵線就這樣繞著,上麵要放木炭,然後再拿一個(ge) 鍋頭,裏麵要放沙子 放河沙,放沙子然後我們(men) 做好的這些餅,擠在圓形的烤盤以後,就把它放進鍋裏麵烤製,鍋頭下麵又是木炭,很麻煩但是非常的香。

  【解說】為(wei) 獲取最佳食材,做出最地道的印尼風味,江倚文先後六次前往印尼,在親(qin) 屬的幫助下“取經”當地地道美食。她還曾因在印尼購買(mai) 大量糕點模具,導致乘機返回時行李超重,不得不額外支付千元費用。

  【同期】印尼僑(qiao) 眷 江倚文

  因為(wei) 我去印度尼西亞(ya) 我已經去了6次,每天都在追尋那些不管你是小攤販或者是很有名的糕點店,我覺得吃了還想吃它就是成功的,一般我都是停留一個(ge) 星期左右,每天都是在吃美食的路上、品嚐美食的路上,沒有時間回頭的那種的,所以那些美景什麽(me) 對我來說我都無所謂,因為(wei) 我對這個(ge) 美食太熱愛了。

  【解說】在遵循傳(chuan) 統做法的基礎上,為(wei) 了獲得更多大眾(zhong) 接受和喜愛,江倚文還對糕點進行創新研發。以最具代表性的印尼九層糕為(wei) 例,她自創出巧克力、榴蓮、玫瑰等新口味。由於(yu) 長期埋首製作糕點,江倚文落下不少“職業(ye) 病”——十指指紋幾乎被磨平,手上也有明顯的燙傷(shang) 痕跡。

  【同期】印尼僑(qiao) 眷 江倚文

  我現在的十個(ge) 手指幾乎都沒有指紋了,現在滿手都是傷(shang) ,手上的傷(shang) 痕從(cong) 來都是不間斷的那種,我到銀行錄指紋錄一個(ge) 小時都錄不出來那種。

  【解說】從(cong) 擺路邊攤起家,到擁有自己的店鋪,再到店麵擴大至兩(liang) 層樓,通過食客口口相傳(chuan) ,江倚文的糕點不但在當地逐漸受到歡迎,更吸引了各地的華僑(qiao) 華人慕名前來。她也成為(wei) 多個(ge) 歸僑(qiao) 微信群裏知名的糕點師。江倚文告訴記者,正是因為(wei) 小時候條件艱苦,所以吃到的糕點格外香甜,讓人念念不忘。

  【解說】在江倚文看來,一塊小小的糕點不僅(jin) 傳(chuan) 遞甜蜜,亦是僑(qiao) 鄉(xiang) 風俗文化的見證,更代表歸僑(qiao) 堅韌樂(le) 觀的精神傳(chuan) 承。

  陳沿佑 黃令妍 王易 廣西來賓報道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