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傳承文化新方式:勞動課讓孩子走進廣闊天地

發布時間:2022-06-01 11:30: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一飯一食識來處 一針一線手中忙

  勞動課讓孩子走進廣闊天地

  5月28日,安徽一研學科普實踐教育基地裏,安徽師範大學附屬肥西二中的學生正在學習(xi) 包粽子。這節勞動課成為(wei) 他們(men) 感受端午節傳(chuan) 統文化魅力的獨特方式。

  不久前,教育部印發《義(yi) 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勞動所占課時從(cong)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烹飪、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傳(chuan) 統工藝製作等項目被列入其中。在此之前,已有不少學校引導學生走進校內(nei) 外勞動實踐基地,在參與(yu) 勞動的過程中感受自然,感悟文化。

  傳(chuan) 承文化新方式

  一場別開生麵的比賽熱火朝天地進行著,比賽地點在一幢教學樓前,參賽選手是一群中小學生。炸春卷、汆肉丸、花式擺盤,小廚師們(men) 的一招一式有模有樣。這是山東(dong) 省淄博市博山區舉(ju) 辦的一場名為(wei) “‘博菜眾(zhong) 嚐’——不負好食光擂台賽”,共有12所中小學選派代表隊參賽。“豆腐箱寓意‘開箱取寶’,是博山經典的傳(chuan) 統菜式。”一名14歲的參賽學生這樣介紹自己製作的菜肴。

  比賽現場,淄博市食文化研討會(hui) 理事徐傳(chuan) 國結合曆史故事和民俗諺語,向孩子們(men) 講解博山飲食文化的曆史淵源和特色:博山菜是魯菜四大派之一,在家常菜上下足功夫,可追溯到2600多年前。據了解,博山區將每年5月份固定為(wei) 青少年勞動實踐月,“博菜眾(zhong) 嚐”是今年的勞動實踐月主題。對此,博山區教體(ti) 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此舉(ju) 既是傳(chuan) 統文化進校園的創新實踐,也可以讓孩子在學習(xi) 勞動烹飪技能的過程中,繼承發揚當地悠久的飲食文化。

  如何既能讓孩子願意動手實踐,又能讓傳(chuan) 統文化教育更加生動有趣?中華傳(chuan) 統美食製作相關(guan) 課程成為(wei) 有機融合的途徑。為(wei) 迎接即將到來的端午節,許多學校開設節日主題相關(guan) 的國學勞動課。烹飪課上,學生們(men) 通過學習(xi) 製作傳(chuan) 統美食,探尋美食背後的文化內(nei) 涵,進而了解當地特色傳(chuan) 統飲食文化和中國傳(chuan) 統時令節氣文化。在重慶市兩(liang) 江新區重光小學的勞動課上,和麵、揉麵、拌料……學生們(men) 親(qin) 自動手製作麻辣鮮香的重慶小麵。

  走進自然大課堂

  近日,浙江省衢州高級中學學生種出約1000斤菜籽,這是他們(men) 去年11月播下油菜種子的收獲,榨出的菜籽油將被送進學校食堂,由師生共享;貴州省遵義(yi) 市餘(yu) 慶縣進入插秧季,當地一所小學便把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勞動課堂搬進農(nong) 田,學生們(men) 在老師帶領下在田間體(ti) 驗插秧,學習(xi) 農(nong) 耕知識;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文昌街道第一小學則將采茶作為(wei) 學生的勞動課作業(ye) ,讓學生走進附近茶園采摘茶葉。順應時令播種、養(yang) 護或收獲,走進大自然,“在莊稼地上勞動課”,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課變得鮮活起來。

  “在城裏長大的孩子沒有幹過農(nong) 活,也不知道自己吃的糧食是怎麽(me) 來的。”近日,陝西省西安市一位帶著孩子在麥田裏割麥子的家長感慨,這樣的勞動體(ti) 驗課“很有必要”。站在麥田裏,孩子們(men) 和家長模仿著農(nong) 民割麥的動作,不長時間便累得氣喘籲籲。站在收割完的麥田裏,孩子們(men) 和家長一起朗讀白居易的《觀刈麥》,有了不一樣的感受。“原來每一粒麥子都來之不易,以後我會(hui) 更加珍惜每一粒糧食。”參加勞動的孩子不約而同表達了這樣的想法。

  為(wei) 了更好地開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相關(guan) 課程,還有一些學校將農(nong) 場“搬”進校園。近日,廣東(dong) 省深圳市龍華區教科院附屬學校的千株向日葵盛放,成為(wei) 一道美麗(li) 風景。該校在學校樓頂建設校園農(nong) 場,開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勞動社團活動,引導學生參與(yu) 播種、育苗、移植、澆水、施肥等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勞動。陝西師範大學實驗小學專(zhuan) 門開辟種植園,分配給每個(ge) 年級,由學生們(men) 自己耕種管理100多種蔬菜、花卉。親(qin) 身參與(yu) “接地氣”“沾泥土”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活動,讓學生們(men) 真正走進了自然大課堂。

  研學旅遊新機遇

  為(wei) 應對增設勞動課程這一新變化,許多家長已開始有意識地在家中讓孩子參與(yu) 勞動,例如做飯、打掃衛生等。“六一”節前,北京市民賈倩嚐試讓四年級的兒(er) 子自己做了兩(liang) 道菜:西紅柿炒雞蛋、糖醋排骨。“從(cong) 準備食材、洗菜、切菜到炒菜、裝盤,完全由他自己安排。”賈倩說,希望借此機會(hui) 逐步培養(yang) 孩子的勞動技能和興(xing) 趣。為(wei) 了上好秋季開學後的勞動課程,賈倩正在尋找合適的社會(hui) 實踐活動。

  旅遊企業(ye) 也將目光投向勞動課程,並探索將其更好地融入研學、遊學等旅遊產(chan) 品中。當前,農(nong) 耕體(ti) 驗、美食製作等已是旅遊市場上較為(wei) 成熟的產(chan) 品。插秧、收麥等是近年來鄉(xiang) 村旅遊與(yu) 研學相融合的典型產(chan) 品,受到遊客歡迎;美食製作體(ti) 驗則成為(wei) 一些酒店吸引家庭遊遊客的熱門產(chan) 品。

  端午節臨(lin) 近,許多旅遊機構推出了“端午”主題勞動研學產(chan) 品。例如,西安一些旅遊企業(ye) 推出的短期、短途研學課程,主要麵向中小學生,帶領他們(men) 在周邊農(nong) 村地區體(ti) 驗傳(chuan) 統農(nong) 具使用、小麥收割、插秧、蒸花饃、傳(chuan) 統手工製作等;廣東(dong) 中旅推出“從(cong) 化戶外拓展活動2天遊”產(chan) 品,其中包括帶領孩子在小麥加工廠體(ti) 驗收割小麥、動手製作餃子等環節。

  記者詢問北京一家專(zhuan) 門從(cong) 事兒(er) 童戶外研學的機構得知,近期將融合勞動、露營、烹飪等元素,推出“趣味農(nong) 耕”“親(qin) 子露營”等特色營地活動以及兒(er) 童廚藝相關(guan) 課程。

  本報記者 尹 婕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