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束導師權力,把論文署名權還給青年學子
約束導師權力,把論文署名權還給青年學子
■ 視點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等8部門5月30日在2022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主場活動上聯合發出倡議,號召有關(guan) 單位和社會(hui) 各界開展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全麵發展聯合行動,為(wei) 青年人才健康全麵成長提供支撐,為(wei) 他們(men) 脫穎而出搭建平台。其中,倡議倡導破除“圈子”文化,反對導師在學生獨立開展的論文、項目和研究中“掛名”。
這樣的倡導無疑有利於(yu) 進一步破除學術圈的不良傾(qing) 向,防止導師在學生獨立發表科研成果的過程中“摘桃子”,為(wei) 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長提供更多機會(hui) 與(yu) 支撐,塑造更為(wei) 科學、公平、公正和健康的科研成果發表環境。
事實上,相關(guan) 科研成果在發表時的署名問題,十分重要且具備相當的嚴(yan) 肅性。畢竟,這不僅(jin) 關(guan) 係到學術規範等原則性問題,也關(guan) 乎科研成果所形成的利益分配問題。
因此,在這個(ge) 過程中,如何處理好學生與(yu) 導師之間的署名前後權重問題,不僅(jin) 是影響雙方未來關(guan) 係的微妙變量,也事關(guan) 能否科學有效地激勵青年人才專(zhuan) 注於(yu) 科學研究。一旦處理不好,可能會(hui) 影響青年人才對當下學術環境的信心。
在這樣的背景下,多所高校、研究機構曾發布具體(ti) 署名要求。比如,今年2月,中國科學院曾發布《通知》強調,“不得侵害直接實施科學實驗的研究生的基本署名權,不得為(wei) 均衡其他非學術利益而隨意調整學生的署名及其署名位置。”
當然,此舉(ju) 更為(wei) 重要的意義(yi) 在於(yu) ,可以進一步完善以創新價(jia) 值、能力、貢獻為(wei) 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jia) 機製,為(wei) 青年學子未來走上科研之路鋪好製度地基。
說到底,反對導師在學生獨立開展的論文、項目和研究中“掛名”,不僅(jin) 維護的是青年學子短期的利益;從(cong) 長期效果看,對反對科研領域的“圈子”文化,破除各種利益紐帶和人身依附關(guan) 係,也有著極為(wei) 重要的作用。
□亓拾遺(媒體(ti) 人)
評論投稿信箱:shepingbj@vip.sina.comxjbpl2009@sina.com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