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厚植精神沃土 矢誌創新爭先——2022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掃描

發布時間:2022-06-01 14:57:00來源: 新華社

  厚植精神沃土 矢誌創新爭(zheng) 先——2022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掃描

  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 題:厚植精神沃土 矢誌創新爭(zheng) 先——2022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掃描

  新華社記者

  2022年5月30日是第六個(ge) “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今年的主題為(wei) “創新爭(zheng) 先、自立自強”。自5月中旬起,全國各地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工作者日主題活動,在全社會(hui) 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踐行科技報國、創新為(wei) 民。

  厚植精神沃土

  “我們(men) 已經站起來了,回去吧,趕快回去吧!祖國在迫切地等待我們(men) !”核物理學家朱光亞(ya)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牽頭起草發表的一封給全美中國留學生公開信裏的話語,穿越時空,仍然激昂有力。

  日前,“眾(zhong) 心向黨(dang) 自立自強——黨(dang) 領導下的科學家主題展”走進日照市科技館,百餘(yu) 件文圖表格、科學家書(shu) 信手稿和文獻檔案實物帶觀眾(zhong) 穿越時間長河,走近180餘(yu) 位科學家投身科學救國、科技報國的曆史瞬間。

  “很震撼,很受鼓舞!”仔細端詳著展牆上的照片,日照市海洋與(yu) 漁業(ye) 研究院環境化學研究室工程師孫遠遠感慨萬(wan) 分。他說,國家對海洋領域的重視讓他和同事們(men) 有了更多用武之地,“今後我們(men) 更要緊跟國家戰略需要,為(wei) 把藍色海洋變成高質量發展高地作出更多貢獻。”

  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期間,全國各地陸續開展形式多樣、內(nei) 容豐(feng) 富的慶祝活動,厚植科學家精神沃土。

  “黨(dang) 領導下的科學家主題展”在20多個(ge) 城市同步巡展;中國科協“星辰大海 逐夢啟航”科學家精神線上專(zhuan) 題展,展示了近百位姓名成為(wei) 小行星星名的中國科學家事跡……一係列科學家精神主題展覽為(wei) 公眾(zhong) 提供了一場場精神盛宴。

  30日,中國科協等7部門聯合發布了首批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錢學森故居、李四光紀念館等140個(ge) 單位入選。“中國科學家精神宣講團”也於(yu) 同日成立,並啟動“進高校、進院所、進企業(ye) ”宣講活動。

  未來,相關(guan) 部門將努力推動構建廣覆蓋、高質量的科學家精神宣講體(ti) 係,力求實現科學家精神宣傳(chuan) 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社會(hui) 化。

  矢誌創新爭(zheng) 先

  隨著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進入研究階段,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地質與(yu) 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獻華的名字一次次進入公眾(zhong) 視野。日前,李獻華入選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1年,他帶領團隊用0.15克月壤,7天完成分析,16天論文完稿,100天在《自然》雜誌上發表3篇文章,證明月球直到20億(yi) 年前仍存在岩漿活動,比以往認知延長了約8億(yi) 年。

  “全世界都在期待嫦娥五號月球樣品能給人類帶來什麽(me) 樣的‘月球新故事’,我們(men) 在和曆史賽跑。”李獻華說,1969年,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任務首次取回月球樣品,科學家從(cong) 拿到樣品到發表文章,隻用了4個(ge) 月左右。中國科學家能夠很快、很好地取得研究結果,充分展示了我國月球樣品研究的學術實力。

  自5月中下旬以來,各地科協等部門集中舉(ju) 辦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評選發布和宣傳(chuan) 活動,入選者攻堅克難、永攀高峰的創新故事無疑是科技工作者最美的身影。

  “我理解的創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針對一個(ge) 難題尋找新的解決(jue) 途徑或新的方案,並一以貫之去實現它。”在2022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座談會(hui) 上,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說,創新是很艱難的,但我們(men) 一定要有堅強的信心,加速追趕。

  “作為(wei) 科技自立自強的排頭兵,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更加充分認識到,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永遠是解決(jue) 問題的根本之道。”中國科協主席萬(wan) 鋼寄語科技工作者。

  踐行科技為(wei) 民

  “這種溫室精量施肥機可以為(wei) 不同果蔬‘量身定製’施肥量和頻率,實現精準控製……”在重慶成王果業(ye) 有限公司專(zhuan) 家大院裏,重慶市農(nong) 業(ye) 科學院的工程師李脈正在對重慶銅梁區各鎮街的合作社負責人、產(chan) 業(ye) 業(ye) 主和技術骨幹進行現場培訓。

  這是重慶市銅梁區科技工作者日與(yu) 科技活動周聯動活動的一項具體(ti) 實踐。活動期間,銅梁區從(cong) 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選派的38名市級科技特派員將對全區28個(ge) 鎮街進行全覆蓋走訪服務,傳(chuan) 授農(nong) 業(ye) 技術、指導企業(ye) 開展農(nong) 業(ye) 科技項目申報等。

  “研當以報效國家為(wei) 己任,學必以服務人民為(wei) 榮光。”今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期間,廣大科技工作者深入田間地頭、廠礦車間、學校社區,弘揚科技誌願服務精神,以實際行動踐行科技報國、創新為(wei) 民的初心使命。

  中國科技館推出“科創百年 群星閃耀——向科技工作者致敬”主題線上天文課,帶領觀眾(zhong) “穿梭”太空,探訪深空中的中國印記;廣西科協開展科技誌願服務進企業(ye) 活動,助力提升產(chan) 業(ye) 工人科學素質,鼓勵企業(ye) 開展科技創新;福建科協舉(ju) 辦“科普希望行”活動,20名院士專(zhuan) 家走進90餘(yu) 所中小學校,幫助青少年了解科學知識、激發科學興(xing) 趣,培養(yang) 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中國科協黨(dang) 組書(shu) 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張玉卓說,未來,中國科協將繼續堅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對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引領,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在服務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中不斷作出紮實貢獻。(記者溫競華、張泉、宋晨)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