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行穩才能致遠
近日,銀保監會(hui) 披露了2021年針對部分理財公司及其母行理財業(ye) 務專(zhuan) 項現場調查的結果,對4家機構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jue) 定,合計處罰金額近1500萬(wan) 元。
雖然此次處罰金額與(yu) 一些動輒上億(yi) 元的金融罰單相比並不算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是銀保監會(hui) 首次對理財公司和商業(ye) 銀行理財托管業(ye) 務開出罰單。
伴隨著近年來銀行理財業(ye) 務過渡期整改任務基本完成,保本理財產(chan) 品規模已由資管新規發布時的4萬(wan) 億(yi) 元壓降至零。2021年,銀行理財全年累計新發產(chan) 品4.76萬(wan) 隻,為(wei) 投資者創造收益近1萬(wan) 億(yi) 元。整改完成之後,如何更好保障投資者收益的持續性,成為(wei) 對各家銀行的最大考驗。理財業(ye) 務迫切需要產(chan) 品創新,如何在降低產(chan) 品風險的同時,滿足投資者對於(yu) 收益增長的需求?當前,金融監管部門已初步建立起理財公司和理財業(ye) 務製度規則體(ti) 係。在新的監管要求下,推動理財業(ye) 務和理財市場健康長遠發展涉及諸多問題,受到行業(ye) 內(nei) 外各方關(guan) 注。
加強對銀行理財市場的監管檢查非常有必要。近年來,根據資管新規的要求,理財市場經曆了回歸本源、結構優(you) 化、提質增效的轉變過程,銀行理財規模也實現再次回升。銀行業(ye) 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銀行理財市場規模達到29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2.14%。接近30萬(wan) 億(yi) 元的銀行理財市場關(guan) 係到眾(zhong) 多百姓的切身利益。我國銀行理財投資者數量已超過8100萬(wan) 個(ge) ,切實保障好金融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也事關(guan) 金融市場的長遠健康發展。
實際上,銀行理財業(ye) 務一直以來都是消費者投訴較為(wei) 集中的領域。剖析銀保監會(hui) 此次公布的處罰案由,既有“理財產(chan) 品投資資產(chan) 集中度超標、杠杆水平超標”這樣的老問題,也有“理財托管業(ye) 務違反資產(chan) 獨立性要求、操作管理不到位”這樣的新提法。
此次理財公司首次被罰,正是監管部門對規範行業(ye) 發展的有力“亮劍”。這表明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加強製度規則檢查和執行,確保相關(guan) 製度辦法落到實處,推動相關(guan) 理財公司規範有序經營。正如銀保監會(hui) 有關(guan) 部門負責人此前表示,處罰隻是手段,以查促改,持續強化審慎穩健經營理念,壓實受托機構主體(ti) 責任才是監管的根本。
對於(yu) 銀行理財公司來說,要牢牢堅持底線意識,即無論如何創新,都不能違反監管要求,突破法律法規的底線。同時,要盡快適應新的監管要求,增強合規意識和風險意識,內(nei) 控要跟上監管的變化,及時發現並糾正業(ye) 務中存在的違規問題;對於(yu) 監管檢查發現的問題要盡快整改,確保產(chan) 品研發、銷售等業(ye) 務環節和各個(ge) 流程都符合製度規則要求。
經過近四年的整治,銀行理財業(ye) 務中存在的“剛性兌(dui) 付”“多層嵌套”“池化運作”等亂(luan) 象得到根本扭轉,我國資管行業(ye) 進入轉型發展新階段。當前,銀行理財市場發展勢頭良好,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已有29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其中25家正式開業(ye) 。成績來之不易,為(wei) 長遠發展計,理財公司惟有嚴(yan) 格遵守監管要求,以合規為(wei) 基礎提升創新服務能力,才能行穩致遠,也才能真正贏得市場與(yu) 投資者的認可。
陸 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