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保障“藍色糧倉”,海洋牧場作用大

發布時間:2022-06-07 11:19: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保障“藍色糧倉(cang) ”,海洋牧場作用大

  亞(ya) 洲最大深海智能網箱“經海001號”順利下水並提網收魚、全潛式深海養(yang) 殖裝備箱“深藍1號”首次實現“三文魚”規模化收魚……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yu) 經濟司發布的《2021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過去一年中國海產(chan) 品供給能力不斷增強,深遠海養(yang) 殖深入推進,海洋牧場建設對保障海洋這個(ge) “藍色糧倉(cang) ”起到重要作用。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近日發布《關(guan) 於(yu) 做好2022年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發展等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建設國家級海洋牧場,重點發展以生態資本保值增值為(wei) 基礎的養(yang) 護型海洋牧場,促進海洋漁業(ye) 資源養(yang) 護。海洋牧場有哪些特點?對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有什麽(me) 影響?

  海洋牧場什麽(me) 樣?

  ——在特定海域,通過人工魚礁、增殖放流、生態養(yang) 殖等措施,增殖養(yang) 護漁業(ye) 資源,改善海域生態環境,實現漁業(ye) 資源可持續利用

  在山東(dong) 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薛家島海域,一排排網箱密布海麵,一眼望不到頭,網箱內(nei) 養(yang) 殖著鱸魚、加吉、黑頭、大黃花等優(you) 質魚種。這裏是魯海豐(feng) 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

  一邊給工人布置養(yang) 殖工作,一邊接聽客戶預定釣船電話,魯海豐(feng) 集團漁業(ye) 主管範蓬波忙得不亦樂(le) 乎。“海麵上有280個(ge) 網箱,隻有20名工人,承擔著2800萬(wan) 斤成品魚的全年養(yang) 殖工作。”範蓬波指著海麵上的網箱說。

  目光再投向山東(dong) 省煙台市高新區金山灣海域的東(dong) 宇海洋牧場平台,伴隨馬達陣陣轟鳴聲,船員將捕撈上來的海參裝船,海螺、螃蟹、扇貝等新鮮海貨跟著一同上岸,海風中洋溢著豐(feng) 收的喜悅。

  “東(dong) 宇年產(chan) 鮮參50多萬(wan) 斤,貝類產(chan) 量200多萬(wan) 斤,並且產(chan) 量呈每年遞增狀態。海參從(cong) 幼苗到成熟,在海底要曆經四五年的成長,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正是繁忙的捕撈作業(ye) 時節。”煙台東(dong) 宇海珍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效平介紹,通過人工造礁,東(dong) 宇公司建造的“海底牧場”正釋放更大價(jia) 值。

  近年來,“海洋牧場”的概念逐漸為(wei) 人所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院楊紅生介紹,海洋牧場是在特定海域,通過增殖放流、生態養(yang) 殖等措施,構建或者修複海洋生物繁殖、生長、索餌或者避敵所需場所,增殖養(yang) 護漁業(ye) 資源,改善海域生態環境,實現漁業(ye) 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模式。智能網箱和多功能海上平台都屬於(yu) 海洋牧場的實現形式。“海洋牧場的建設不等同於(yu) 單純的投放人工魚礁和增殖放流活動,而是在漁業(ye) 環境保護和資源養(yang) 護的基礎上,致力於(yu) 通過提供優(you) 質、安全、健康的水產(chan) 品改善國民營養(yang) 和膳食結構。”楊紅生說。

  建設海洋牧場,中國規劃了路線圖。

  2017年,《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規劃(2017—2025年)》發布,提出到2025年創建200個(ge) 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了“優(you) 化近海綠色養(yang) 殖布局,建設海洋牧場,發展可持續遠洋漁業(ye) ”的目標。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近日發布《關(guan) 於(yu) 做好2022年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發展等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建設國家級海洋牧場,重點發展以生態資本保值增值為(wei) 基礎的養(yang) 護型海洋牧場,促進海洋漁業(ye) 資源養(yang) 護。中國首個(ge) 海洋牧場建設的國家標準《海洋牧場建設技術指南》已於(yu) 6月1日正式施行。

  截至目前,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已達153個(ge) ,覆蓋渤海、黃海、東(dong) 海和南海,不僅(jin) 數量大幅提升,質量也更趨優(you) 。

  海洋牧場有啥好處?

  ——帶動漁民增收、促進關(guan) 聯產(chan) 業(ye) 發展、持續推動生態環境優(you) 化,海洋牧場建設帶來實實在在的利好

  “耕海牧漁”,海洋牧場帶來了真金白銀的收益。

  在山東(dong) 長島的大欽島鄉(xiang) ,當地漁民對離島不遠的“長鯨1號”讚不絕口:“原本以為(wei) 這個(ge) 鋼鐵‘大家夥(huo) ’會(hui) 耽誤我們(men) 搞養(yang) 殖賺錢,其實它不但不‘搶生意’,還給我們(men) 帶來不少收益。”

  “傳(chuan) 統模式養(yang) 殖,養(yang) 殖戶從(cong) 幼魚苗到成魚養(yang) 殖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中間發病概率高,且養(yang) 成後市場銷售狀況不確定,養(yang) 殖收益不能保證。”“長鯨1號”負責人陳德剛說,海洋牧場網箱及平台建成後,公司與(yu) 周邊中小型養(yang) 殖戶簽訂中苗魚供應合同,養(yang) 殖戶按照公司要求及標準養(yang) 殖,養(yang) 殖到一定規格後,公司負責收購,並投入海洋牧場網箱中繼續養(yang) 殖。這種“接力養(yang) 殖”對養(yang) 殖戶及海洋牧場來說可謂“雙贏”。

  山東(dong) 省煙台市海洋發展和漁業(ye) 局局長李傳(chuan) 強告訴記者,海洋牧場致力於(yu) 與(yu) 漁民共贏,做漁業(ye) 行業(ye) 的引領和帶動者。“海洋牧場大多專(zhuan) 注於(yu) 養(yang) 殖難度大、需要技術支持的遠海養(yang) 殖,與(yu) 散戶漁民形成配合。”李傳(chuan) 強說。

  通過“大漁帶小漁”模式,煙台當地實力較強的海洋牧場企業(ye) 引領組建漁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有效整合16萬(wan) 畝(mu) 海域,實現了全省規模最大的海域使用權流轉。截至目前,當地漁民合作社達到300家,輻射帶動2萬(wan) 多戶漁民增產(chan) 增收。

  此外,海洋牧場的建設推動傳(chuan) 統漁業(ye) 向休閑漁業(ye) 、體(ti) 驗漁業(ye) 、文化漁業(ye) 轉變,帶動了關(guan) 聯產(chan) 業(ye) 發展。

  “現在做休閑漁業(ye) ,工作安全還有規律,一年能掙10多萬(wan) 元,收入翻了一番。”在河北唐山,楊興(xing) 武作為(wei) 第一批轉為(wei) 休閑漁業(ye) 的漁民,對現在生活非常滿意。有關(guan) 調查顯示,海洋牧場每年直接經濟效益約7000元/畝(mu) ,釣業(ye) 漁船每艘每年增加經濟效益5萬(wan) —8萬(wan) 元,並有效帶動其他關(guan) 聯產(chan) 業(ye) 如餐飲旅遊業(ye) 、交通運輸業(ye) 、零售業(ye) 、工藝品業(ye) 和商業(ye) 投資等發展。

  海洋牧場在實現高效養(yang) 殖的同時,對生物資源養(yang) 護和生態環境的改善產(chan) 生積極效應。山東(dong) 省濱州市無棣縣海洋牧場建設發展以來,無棣全縣近岸海域優(you) 良水體(ti) 比例達88.9%,貝殼堤島與(yu) 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nei) 鳥類由建區時的45種增加到230種。“海洋牧場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海洋生態,生態養(yang) 殖的海洋牧場也有利於(yu) 海洋生態的保護,二者相輔相成。”無棣縣委書(shu) 記鄭振亮深有感觸。

  讓海洋牧場更“聰明”

  ——生態化養(yang) 殖,智能化管理,以數字化和體(ti) 係化為(wei) 驅動力的海洋牧場漸成主體(ti)

  大力推動海洋牧場建設,是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中國海洋經濟總量再上新台階,首次突破9萬(wan) 億(yi) 元,達90385億(yi) 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海洋牧場建設持續取得新進展。

  楊紅生介紹,以數字化和體(ti) 係化為(wei) 驅動力的海洋牧場正逐漸成為(wei) 主流。“這一階段的海洋牧場特征是推動核心技術體(ti) 係生態化、精準化、智能化發展。”楊紅生說,“比如開發生態牧場機械化播苗、自動化監測、精準化計量與(yu) 智能化采收裝備;搭建生態牧場資源環境信息化監測平台;研發災害預警預報與(yu) 專(zhuan) 家決(jue) 策係統,提高生態牧場運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等。”

  5月20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青島北海造船有限公司為(wei) 青島國信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建造的全球首艘10萬(wan) 噸級智慧漁業(ye) 大型養(yang) 殖工船“國信1號”正式交船。中國船舶集團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10萬(wan) 噸級大型養(yang) 殖工船是中國深遠海養(yang) 殖的重要裝備,可有效利用深遠海適宜海域進行養(yang) 殖,躲避台風、赤潮等自然災害,也被稱為(wei) “移動的海洋牧場”。“‘國信1號’的交付標誌著中國深遠海大型養(yang) 殖工船產(chan) 業(ye) 實現了由‘0’到‘1’的進階發展。”該負責人說。

  實現新能源與(yu) 海洋牧場的有效融合,是海洋牧場建設另一個(ge) 努力方向。5月27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國海裝牽頭研製的國內(nei) 首台深遠海浮式風電裝備“扶搖號”正式起航。中國船舶集團所屬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王滿昌告訴記者,這是中國首台真正意義(yi) 上應用於(yu) 深遠海域的浮式風電裝備,搭載了目前國內(nei) 最大浮式風電機組,是中國進軍(jun) 深遠海能源開發領域的一大“利器”。

  “我國海上風電已經從(cong) 近海走向深海,發展深海海域的海上風電技術勢在必行。”王滿昌說,“海上風電與(yu) 發展深遠海養(yang) 殖的海洋牧場建設相結合,是當前充分利用海域、提高經濟價(jia) 值的常見形式。全域型生態牧場建設的3.0階段正在開啟,將以數字化和體(ti) 係化為(wei) 特征。”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