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魚蝦“上樓” 汙水“截流”——海南文昌探路近海養殖綠色轉型

發布時間:2022-06-08 14:52:00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海口6月8日電 題:魚蝦“上樓” 汙水“截流”——海南文昌探路近海養(yang) 殖綠色轉型

  新華社記者羅江、周慧敏

  新建的二層建築外觀與(yu) 普通廠房無異,裏邊卻別有洞天:跨梁架空結構下,養(yang) 殖池、給排水管道、供氧管道有序分布……在海南省文昌市,馮(feng) 家灣現代化漁業(ye) 產(chan) 業(ye) 園裏建起養(yang) 殖示範廠房,魚蝦“住進”遮風擋雨的小樓。

  廠房裏,寶峙村養(yang) 殖戶曾廣能向養(yang) 殖池投放飼料,“老鼠斑”“藍瓜子斑”魚苗快速遊動。馮(feng) 家灣沿海農(nong) 民世代靠海吃海:爺爺出海捕魚、父親(qin) 上岸養(yang) 殖,曾廣能把魚塘“搬進”樓房。

  作為(wei) 去年首批入園的養(yang) 殖戶之一,曾廣能嚐到了工廠化養(yang) 殖的甜頭。前段時間,他銷售了20多萬(wan) 尾魚苗,收入超百萬(wan) 元。“比起傳(chuan) 統露天養(yang) 殖,這裏溫度恒定、光照可控,空間利用率高,培育高端品種魚苗很有優(you) 勢。”曾廣能說。

  20世紀80年代末,馮(feng) 家灣優(you) 良的海灣和水質吸引大批水產(chan) 養(yang) 殖企業(ye) 進駐,漁民紛紛上岸養(yang) 殖。在這個(ge) 全國聞名的“蝦苗穀”輻射帶動下,文昌市蝦苗產(chan) 量一度占全國市場份額的近30%。到2016年,馮(feng) 家灣海岸線上已有987戶養(yang) 殖戶,涉及6984人。

  然而,粗放擴張下海洋生態頻頻告急:密布的抽水管道和魚塘像海岸線上的一道道傷(shang) 痕,沙灘淤泥化、紅樹林退化、海水質量下降……

  生態之殤反噬著農(nong) 民的生計。“大家私接管道抽海水,養(yang) 殖尾水又直排大海。”曾廣能說,局部海域水體(ti) 水質惡化導致養(yang) 殖效益大幅下降。

  針對問題,文昌推動馮(feng) 家灣一類生態紅線區內(nei) 養(yang) 殖池塘、養(yang) 殖場全部退出。清退隻是第一步,文昌利用沙港崀地區近7000畝(mu) 國有土地建設馮(feng) 家灣現代化漁業(ye) 產(chan) 業(ye) 園,探求產(chan) 業(ye) 轉型、群眾(zhong) 增收和生態保護的共贏。

  馮(feng) 家灣現代化漁業(ye) 產(chan) 業(ye) 園管委會(hui) 綜合辦公室負責人劉文龍介紹,園區規劃1528畝(mu) 土地,引導從(cong) 紅樹林保護區、馮(feng) 家灣一類生態紅線區以及沙港崀地區退出的460多戶養(yang) 殖戶分批入園。同時,建設深海取水工程和給排水係統,統一從(cong) 近海2公裏、水深9米的位置取水,養(yang) 殖尾水經過四級淨化確保達標排放。

  園區建設如火如荼,一棟棟新廠房拔地而起,企業(ye) 和科研機構慕名而來。截至目前,園區已引進廣東(dong) 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渤海水產(chan) 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水產(chan) 科學研究院東(dong) 海水產(chan) 研究所等16家企業(ye) 和科研機構。

  渤海水產(chan) 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5億(yi) 元建設96畝(mu) 水產(chan) 育種基地。基地完全建成後,南美白對蝦種蝦年產(chan) 量可達20萬(wan) 對,預計年產(chan) 值達2.28億(yi) 元。依托基因芯片和分子育種技術,該公司還與(yu)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合作開展南美白對蝦、斑節對蝦的良種選育。

  在渤海水產(chan) 股份有限公司已建成的養(yang) 殖車間裏,光源調節、海水超濾淨水、水質監控、自動投餌等設施一應俱全,養(yang) 殖池飼養(yang) 著公司自主選育的“廣泰1號”南美白對蝦品種。企業(ye) 的工作人員正在開展新品係選育和隔離養(yang) 殖測試等工作。

  企業(ye) 和科研機構帶來的新品種、新技術正惠及入園養(yang) 殖戶。在中國水產(chan) 科學研究院東(dong) 海水產(chan) 研究所和海南晨海水產(chan) 有限公司指導下,養(yang) 殖戶開展水產(chan) 新品種試養(yang) 。曾廣能的養(yang) 殖池所在廠房的二樓,屋頂采用透明鋼化玻璃,自然采光量充足,養(yang) 殖池中的海葡萄清晰可見。這種藻類可作為(wei) 高端餐飲食材,市場價(jia) 格每斤高達50元以上。

  馮(feng) 家灣現代化漁業(ye) 產(chan) 業(ye) 園管委會(hui) 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園區推動產(chan) 學研集聚發展,為(wei) 養(yang) 殖業(ye) 轉型升級、養(yang) 殖戶增產(chan) 增收賦能。通過集成配套關(guan) 鍵技術和設備,落地綠色養(yang) 殖示範項目,實現勞動生產(chan) 率、養(yang) 殖收入明顯提高,環境負荷、經營風險明顯下降的目標。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