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困難麵前不低頭 敢把沙漠變綠洲

發布時間:2022-06-08 14:48:00來源: 人民網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這裏要加一個(ge) ‘沙’字。”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反複強調“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2021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談到“要保護好內(nei) 蒙古生態環境,築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時,專(zhuan) 門把治沙問題納入其中。

  “荒漠化是全球共同麵臨(lin) 的嚴(yan) 峻挑戰。荒漠化防治是人類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wei) 大事業(ye)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國已成功遏製荒漠化擴展態勢。從(cong) 漫天飛舞的黃沙到一望無際的綠蔭,從(cong) 一代又一代人的堅守,到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等國家重點生態工程不斷推進,從(cong) “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曆史性轉變,中國正成為(wei) 全球荒漠生態治理新標杆。

  沙海中正在鋪展的綠色,成為(wei) 美麗(li) 中國的生動注腳。

  傳(chuan) 承精神

  從(cong) “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

  在漫漫黃沙中,謀求綠色生存空間,是物質的角力,更是精神的對壘。

  2019年8月21日,正在甘肅考察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沿著砂石路,一路顛簸來到八步沙林場。

  八步沙林場地處騰格裏沙漠南緣,昔日這裏風沙肆虐,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吞噬著農(nong) 田村莊,“秋風吹秕田,春風吹死牛”。

  上世紀80年代初,當地6位老漢在承包合同書(shu) 上按下手印,誓用白發換綠洲。以“六老漢”為(wei) 代表的八步沙林場三代職工接續奮鬥,書(shu) 寫(xie) 了從(cong) “沙逼人退”到“人進沙退”的綠色篇章。

  走進林場,看到漫地黃沙中顯現出片片綠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十分高興(xing) :“中國造出了世界上麵積最大的人工林,為(wei) 全球生態保護作出巨大貢獻。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後,綠色發展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新時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漢’這樣的當代愚公、時代楷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讚譽道,“要繼續發揚‘六老漢’的當代愚公精神,弘揚他們(men) 困難麵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進取精神,再接再厲,再立新功,久久為(wei) 功,讓綠色的長城堅不可摧。”

  科學治理

  禁錮流沙的“中國魔方”

  昔日的寧夏白芨灘林場,黃沙滿天、荒蕪破敗。經曆一次次試驗,寧夏治沙人最終找到了縛住“黃龍”的成功措施——紮麥草方格。

  2008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xi) 近平來到寧夏考察,麵對一望無際的麥草方格,他緊緊握住“治沙英雄”王有德的手說,我是來向你學習(xi) 的。你們(men) 在這裏做出了很大貢獻,非常了不起。

  習(xi) 近平同誌隨王有德走上沙丘。“這是一項平凡而偉(wei) 大的事業(ye) ,也堅定了我們(men) 治沙的決(jue) 心。對你們(men) 的事業(ye) ,我們(men) 會(hui) 全力支持。”習(xi) 近平同誌對圍攏過來的治沙人說。

  “麥草方格”固沙法曾蜚聲世界,被譽為(wei) “中國魔方”,這僅(jin) 僅(jin) 是中國獨創的治沙經驗的一個(ge) 縮影。修梯田、修壩地、修水庫,植樹造林防風沙,引水拉沙造良田;“穿靴、戴帽、貼封條、紮腰帶”科學營林;“鎖邊固沙”“螺旋鑽種植法”“節水容器種植法”……

  治沙是複雜的係統性工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荒漠化防治的頂層設計不斷完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國家沙漠公園發展規劃(2016—2025年)》《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複製度方案》等重大規劃密集出台……

  三北防護林體(ti) 係建設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綠進沙退;毛烏(wu) 素沙地在陝西境內(nei) 接近“消失”;曾嚴(yan) 重沙化的科爾沁草原再現“風吹草低見牛羊”……

  中國,成為(wei) 全球第一個(ge) 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的國家。

  美好生活

  幹沙灘變成金沙灘

  “庫布其沙漠治理為(wei) 國際社會(hui) 治理環境生態、落實2030年議程提供了中國經驗。” 習(xi) 近平主席在向第七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致賀信時指出。

  長空之下,光伏板整齊鋪開,匯成一片壯闊的海洋。風起時,光伏板下綠意湧動,生氣盎然。環顧四周,卻見黃沙漫漫。這裏是內(nei) 蒙古庫布其光伏治沙示範基地。

  利用豐(feng) 富的光照資源,庫布其開創光伏治沙新模式,不但實現了沙漠土地治理,更輸送著清潔能源,成為(wei) 京津冀的綠電基地、“菜籃子”。

  治沙,是生存問題,更是發展問題。

  中國大地上,綠色果實處處喜人,昔日黃沙換上新顏。在甘肅張掖,以沙區生態建設為(wei) 基礎,以節水灌溉為(wei) 前提,發展沙區林果產(chan) 業(ye) ;在西藏山南,近年來引進企業(ye) ,采取“生態治沙+產(chan) 業(ye) 發展+帶動增收”模式,在雅魯藏布江北岸實施現代農(nong) 牧業(ye) 示範基地等項目建設,帶動就業(ye) 超過1000人……

  防沙治沙,馳而不息、久久為(wei) 功。

  策 劃:溫紅彥 葉蓁蓁 羅 華 杜尚澤

  統 籌:張 煒 李 翔 周 賀

  文 字:馬 原

  配圖編輯:陳 羽

  視頻編輯:嚴(yan) 川吉雨 趙 綱 石麗(li) 峰

  視覺設計:馬 婷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