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安徽蚌埠淮上區:念好產業致富經 探索鄉村振興路

發布時間:2022-06-08 14:5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安徽蚌埠6月8日電 (劉浩 懷萱)“人都往外走,村裏留不住。”這是以前村民對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區小蚌埠鎮雙墩村的描述。如今的雙墩村已然換了模樣,村民們(men) 搬進了環境整潔的居民小區。

  近年來,小蚌埠鎮雙墩村堅持黨(dang) 建引領,推動鄉(xiang) 村組織建設、文化建設、產(chan) 業(ye) 建設,凝聚起鄉(xiang) 村振興(xing) 強大合力,為(wei) 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注入源頭活水。

  為(wei) 了讓村民腰包鼓起來,近年來,雙墩村從(cong) 產(chan) 業(ye) 扶持和技術服務等方麵入手,不斷進行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以現代化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為(wei) 載體(ti) ,引領農(nong) 民轉變生產(chan) 方式,建起了一座座蔬菜大棚。雙墩村結合本村實際,進一步整合資源、擴大種植麵積、豐(feng) 富種類、提升技術,指導農(nong) 戶壯大產(chan) 業(ye) ,不少農(nong) 戶在組織引領下逐步發展成大型連鎖體(ti) 驗型草莓農(nong) 場,從(cong) 特色種植業(ye) 入手,打造集儲(chu) 藏、觀光、研學等為(wei) 一體(ti) 的新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項目。

  雙墩村按照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積極探索,建立了由全體(ti) 工作人員、物業(ye) 、安保三方聯合組成的樓長隊伍和村議事團,綜合運用常態查事、當麵說事、集體(ti) 議事、組團調事等自治方式,發揮村居矛盾化解“橋頭堡”和訴源治理“第一站”作用,通過“問題聯解”打通富民強村的“筋骨脈絡”。

  同時,雙墩村還利用在建的雙墩遺址公園和雙墩曆史博物館旅遊資源,積極打造“小吃群”等配套產(chan) 業(ye) ,盤活閑置房屋和土地資源,逐步形成“遺址觀光+采摘遊園+農(nong) 家樂(le) ”的發展模式,助力農(nong) 民增收致富。

  綠色蔬菜是百姓餐桌上的常客。在蚌埠市淮上區曹老集鎮清河村的蔬菜大棚裏,小青菜鮮嫩。“一年四季都有活幹,可別小看這些大棚,這可是我的錢袋子。”村民吳正雷笑嗬嗬地說。

  在大棚裏,村民們(men) 嫻熟地收采小青菜。“按照現在市場行情,一畝(mu) 地蔬菜大棚年淨收入就能達到1萬(wan) 多元,去年市場行情好的時候,甚至可以達到5萬(wan) 多元的收入。”種植大戶高增西說。

  清河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高磊介紹,清河村共有1500餘(yu) 座蔬菜大棚,238戶村民種植了小青菜等蔬菜,不僅(jin) 帶動了周邊村發展蔬菜種植麵積達700餘(yu) 畝(mu) ,還帶動了本村及周邊村莊近百人就業(ye) ,為(wei) 群眾(zhong) 開辟了增收致富的渠道。同時,去年上級黨(dang) 委政府撥付了50萬(wan) 元扶持資金用於(yu) 建設清河村蔬菜交易集散中心,現已竣工驗收,投入使用後將給村民販賣蔬菜帶來更大的便利,也能提高村集體(ti) 經濟收入。(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