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小山村十年之變:黃土地上生綠金
【解說】山西壽陽常村,位於(yu) 西太行山腹地,以往的日子裏,村民們(men) 靠天吃飯。從(cong) “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到科技加持的“智慧農(nong) 業(ye) ”,常村人用十年的時間,讓“黃土地上生綠金”,將昔日的荒坡地種滿梨樹,走出一條鄉(xiang) 村振興(xing) 路。
【同期】壽陽縣玉露香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侯誌強
我當了42年的支部書(shu) 記。我一直看著這個(ge) 村裏窮得“叮當響”,老百姓太苦了,結果這個(ge) 收入一直不增長,急得我心裏頭沒辦法。我59歲的時候,我動了念頭,我說得幹產(chan) 業(ye) ,我外出參觀,搞得像模像樣的地方都有自己的產(chan) 業(ye) ,人家搞得。如果沒有一個(ge) 特殊的辦法,如果不幹產(chan) 業(ye) ,你是擺脫不了貧困的。
【解說】承載著鄉(xiang) 親(qin) 們(men) 脫貧致富的期望和改變常村命運的重擔,常村“兩(liang) 委”班子一行踏上“取經之路”。經過多次調研考察,結合當地條件、資源稟賦、經濟效益,2011年,玉露香梨項目落戶常村。
【同期】壽陽縣玉露香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侯誌強
玉露香梨最佳的種植區域有四個(ge) 條件,第一個(ge) 條件就是海拔800至1300(米);第二個(ge) 條件,它的緯度應該是34至39(度);第三個(ge) 條件就是日平均溫度不能低於(yu) 8(攝氏)度;第四個(ge) 條件就是常年降水不低於(yu) 450(毫米)。我們(men) 這四個(ge) 條件都符合,再加上我們(men) 這個(ge) 地方遠離工業(ye) 汙染區,大氣、水、土壤都不受汙染,再加上嚴(yan) 格的有機旱作管理模式,不施化肥、不用激素。我們(men) 產(chan) 出來的梨,可以說在市場上認可程度是非常高的。
【解說】常村玉露香梨產(chan) 業(ye) 種植充分利用山地、荒地、坡地、小塊散地,麵積從(cong) 最開始的200畝(mu) 已發展到如今的6600畝(mu) 。2021年,全村掛果園麵積2000餘(yu) 畝(mu) ,平均畝(mu) 產(chan) 量1500公斤,總產(chan) 量3000餘(yu) 噸,銷售收入達2000餘(yu) 萬(wan) 元。
【同期】玉露香梨種植戶 張誌萍
(20)11年的話,那個(ge) 時候我家才有四口人,娶了個(ge) (兒(er) )媳婦,那個(ge) 時候是四口人,一年就是收入兩(liang) 三萬(wan) 塊錢,但是到現在的話,我家已經成了六口人了,(兒(er) )媳婦又給生了兩(liang) 個(ge) 孫子。現在的收入,就是種了這十幾畝(mu) 梨樹的時候,給我帶來很大的收入。這樣的話,你看我娶了(兒(er) )媳婦,蓋了樓房,還買(mai) 了車,買(mai) 了拖車,買(mai) 了挖機,去年的話收入就是40萬(wan) (元)。
【解說】昔日黃土坡,今朝梨滿枝。梨產(chan) 業(ye) 讓曾經的小山村煥發了新的活力,也進一步壯大了村級集體(ti) 經濟。在常村人的心中,玉露香梨不再隻是簡單的“搖錢樹”,而是承載著他們(men) 美好生活的“幸福之樹”。
【同期】 壽陽縣玉露香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侯誌強
整個(ge) 村莊的變化,也可以說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容村貌也好,整個(ge) 村生產(chan) 條件也好,都有了改變,有養(yang) 了農(nong) 機的戶,大部分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農(nong) 機,都在用農(nong) 機種自己的地。大部分的農(nong) 戶家裏麵,可以說是裝修,擺放家具,都有了大的提升,我想我們(men) 的發展前景是非常樂(le) 觀的。
張立程 安東(dong) 文 李亮 山西晉中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