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由“線”聯“網”還有多遠——遼寧探索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調查

發布時間:2022-06-15 10:56:00來源: 經濟日報

  本報記者 溫濟聰

  有“共和國工業(ye) 長子”之稱的遼寧,工業(ye) 場景資源較為(wei) 豐(feng) 富。如何將這些工業(ye) 場景“盤活”?創新是實現工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底座”,遼寧已將工業(ye) 互聯網作為(wei) 推動工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奮力行駛在新賽道上。

  上雲(yun) 企業(ye) 近9萬(wan) 戶,其中工業(ye) 企業(ye) 近2萬(wan) 戶,18個(ge) 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上線運行,新建5G基站5.2萬(wan) 座……立足豐(feng) 富的工業(ye) 場景資源,工業(ye) 大省遼寧於(yu) 去年製定出台了《遼寧省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將工業(ye) 互聯網作為(wei) 推動工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如今,遼寧工業(ye) 互聯網發展情況如何?記者深入采訪發現,遼寧工業(ye) 互聯網處於(yu) 探索階段,由“線”聯“網”仍值得期待。具體(ti) 來看,一些央企國企“大塊頭”運用5G、物聯網、雲(yun) 計算等高端技術建立起企業(ye)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解決(jue) 了企業(ye) 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建設,但有“兩(liang) 差”——差在聯通,差在人才;第三方平台公司與(yu) 中小微企業(ye) “小塊頭”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實現了訂單的精準匹配與(yu) 引流,解決(jue) 了供需服務和生產(chan) ,但仍有“兩(liang) 差”——差在資金,差在市場。遼寧也逐步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差距,正剖析不足,補足短板。

  “大塊頭”弱在聯通和人才

  5月下旬,在鞍山市鞍鋼股份熱軋帶鋼廠1780生產(chan) 線,隻見火紅的鋼坯從(cong) 加熱爐內(nei) 緩緩滑出,通過軋線輥道一路奔湧向前,劃出一道霞光映紅了整個(ge) 廠房。這是軋製無取向矽鋼的生產(chan) 現場,在超過40℃的高溫下,粗軋機、精軋機、卷取機聯動轟鳴,一卷整齊光潔的熱軋卷成功軋出,由下卷係統運輸到下遊工序。

  該生產(chan) 線利用5G網絡全麵采集384台輥道電機的溫度、電流等關(guan) 鍵指標參數,借助“精鋼雲(yun)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的智慧設備應用,實現輥道電機的智能狀態診斷、預防性維修和全生命周期管理,使設備緊急停機、故障維修次數下降20%,作業(ye) 效率提升5%,每年增加產(chan) 值約8000餘(yu) 萬(wan) 元。

  “工業(ye) 互聯網為(wei) 鋼鐵傳(chuan) 統行業(ye) 插上數字化‘翅膀’,注入發展新活力。”鞍鋼集團管理與(yu) 信息化部總經理李順健表示,他們(men) 以“支撐製造企業(ye)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為(wei) 目標,基於(yu) 工業(ye) 互聯網體(ti) 係架構,建設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與(yu) 國家節點實現對接;並建成“精鋼雲(yun)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聚焦鋼鐵生產(chan) 全流程管控要素。

  得益於(yu) 工業(ye) 互聯網的幫助,像鞍鋼這樣的央企“大塊頭”管理和生產(chan) 效率得到提升,企業(ye) 生產(chan) 、管理智能化問題迎刃而解。對於(yu) 同為(wei) “大塊頭”的國企沈鼓集團來說,工業(ye) 互聯網則一舉(ju) 解決(jue) 了大型工業(ye) 設備的“及時性維修”問題。

  乙烯產(chan) 量標誌著一個(ge) 國家石油化工行業(ye) 的發展水平,沈鼓生產(chan) 的乙烯裝置用壓縮機正是乙烯工業(ye) 的“心髒”。今年4月份,由沈鼓集團測控公司與(yu) 廣東(dong) 石油化工學院、清華大學等聯合申報的“旋轉機械時頻域融合智能故障診斷關(guan) 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廣東(dong) 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該項目可有效提升石化裝備智能故障的診斷水平,做到“及時性維護維修”,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石油化工行業(ye) 的產(chan) 業(ye) 安全。

  “叮叮”,收到一條“石化客戶設備運轉異常”消息後,沈鼓集團測控公司副總經理佟立臣立即打開電腦,輸入賬號,多台壓縮機運轉情況躍然“屏”上。很快,他撥通故障方“接口人”電話,說明了異常原因與(yu) 解決(jue) 方案。一個(ge) 多小時後,客戶告知:“故障被及時排除。”這是佟立臣的工作場景之一,他告訴記者,“對於(yu) 石油化工這種‘流程工業(ye) ’來說,如果壓縮機壞了,所有流程都會(hui) 癱瘓,一天可能損失幾百萬(wan) 甚至上千萬(wan) 元。這個(ge) 獲獎的‘旋轉機械時頻域融合智能故障診斷關(guan) 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為(wei) 石化產(chan) 業(ye) 裝備安全作出了貢獻”。

  不過,這些插上工業(ye) 互聯網“翅膀”的“大塊頭”,距離真正發揮互聯效果還有著不小的差距——差在聯通,各自為(wei) 戰,形成了“信息孤島”,更多的是“線對線”,還沒有形成“網聯網”;差在人才,供給嚴(yan) 重不足。

  “我們(men) 目前的工業(ye) 互聯網應用仍主要是‘企業(ye) 雲(yun) ’,即互聯的大多是我們(men) 的上下遊客戶。”佟立臣坦言,遼寧各大企業(ye) 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並未形成“全網”合力。

  鞍鋼集團管理與(yu) 信息化部信息化規劃總監徐鑫直言,遼寧地區的工業(ye) 互聯仍主要服務於(yu) 企業(ye) 自身和上下遊客戶,並未實現跨行業(ye) 、跨領域的互聯。“更多還是從(cong) 企業(ye) 需求出發,沒有站在整個(ge) 產(chan) 業(ye) 的高度去發展工業(ye) 互聯網。”徐鑫說。

  此外,人才瓶頸依舊嚴(yan) 峻。“別說鞍山,就是沈陽、大連對於(yu) 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也不怎麽(me) 強。”在徐鑫看來,遼寧的人才短缺問題日益突出,應當予以持續關(guan) 注。

  在人才配套方麵,遼寧在工業(ye) 互聯網創新上具有一定人才儲(chu) 備和培養(yang) 機製,但仍缺乏發展工業(ye) 互聯網所需的既精通工業(ye) 又懂信息技術的跨界融合人才。“具體(ti) 來看,工控軟件人才、工業(ye) 應用開發人員等存在嚴(yan) 重缺口。在創新成果轉化配套方麵,地方政府、企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與(yu) 高校科研機構之間在工業(ye) 互聯網關(guan) 鍵技術、核心共性技術攻關(guan) 方麵仍存在難點,多主體(ti) 之間的協同度不夠。”東(dong) 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孫新波表示。

  “小塊頭”短在資金和市場

  沈陽金雙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重工業(ye) 自動機械的核心零部件生產(chan) 商。“我們(men) 投巨資研發直線導軌滑塊產(chan) 品,達到國際水平,但缺少品牌知名度,亟需開拓銷售市場。”該公司總經理王莉莉告訴記者,為(wei) 擴大企業(ye) 知名度,她將企業(ye) 信息和需求登記到一家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很快就有多家機械自動化企業(ye) 與(yu) 他們(men) 聯係,達成采購訂單。“通過這家互聯網平台的推薦,我們(men) 與(yu) 同一地區的亞(ya) 信木工機械廠很快取得聯係。他們(men) 此前都是進口相關(guan) 產(chan) 品,沒想到我們(men) 就在身邊……”王莉莉說。

  幫助王莉莉“找客戶”的這家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是沈陽格微軟件有限責任公司開發並運營的“鏈上遼寧·產(chan) 業(ye) 雲(yun) 城”。這一平台集聚了遼寧全省13萬(wan) 戶工業(ye) 企業(ye) 、19萬(wan) 種工業(ye) 產(chan) 品,建立了10萬(wan) 套“企業(ye) 碼”。他們(men) 用工業(ye) 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整合遼寧的工業(ye) 產(chan) 品、技術、產(chan) 能、設備、招工、原料、加工、物流、金融、科技服務等產(chan) 業(ye) 資源,構建以“企業(ye) 碼”和“生產(chan) 要素”供需對接為(wei) 核心的雲(yun) 上產(chan) 業(ye) 服務平台。

  “平台通過‘企業(ye) 碼’服務加速產(chan) 業(ye) 數字化,幫助中小微企業(ye) 零成本‘觸網’,促進企業(ye) 家‘互聯’,打開更多企業(ye) 邊界,化解傳(chuan) 統供需信息壁壘難題,實現生產(chan) 要素供需精準對接。”“鏈上遼寧·產(chan) 業(ye) 雲(yun) 城”CEO廉鵬說。

  今年以來,遼寧多地發生疫情,這讓不少企業(ye) 遭遇難題。“疫情給我們(men) 的出行和商務銷售帶來了空前困難,我帶領企業(ye) 骨幹集體(ti) 學習(xi) ‘鏈上遼寧·產(chan) 業(ye) 雲(yun) 城’平台使用方法,以快速對接全省的建築企業(ye) 和在建項目。”遼寧泰豐(feng) 科技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韓洋說,目前公司有近百名銷售骨幹注冊(ce) 和應用這一平台,找客戶不犯難了、找訂單也輕鬆了,這是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為(wei) 企業(ye) 帶來的真實惠、真價(jia) 值。

  “我們(men) 成立的目的,就是讓中小微企業(ye) 能更便利地找到本地客戶和訂單。”在“鏈上遼寧·產(chan) 業(ye) 雲(yun) 城”市場運營總監曾兆偉(wei) 看來,鞍鋼、沈鼓等“大塊頭”做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主要助力其自身技術轉型,解決(jue) 的更多是上下遊大客戶、大供應商的管理和效率問題;“鏈上遼寧·產(chan) 業(ye) 雲(yun) 城”更像是普惠型的“產(chan) 業(ye) 互聯網”“工業(ye) 淘寶網”,更多是解決(jue) 遼寧本地配套率問題。

  與(yu) “大塊頭”麵臨(lin) 的瓶頸不同,“小塊頭”平台和企業(ye) 主要麵臨(lin) 著資金短缺與(yu) 開拓市場乏力難題。

  工業(ye) 互聯平台需要大量資金,但在遼寧外部資本進入較少,資金瓶頸一直存在。

  “盈利是一個(ge) 很現實的問題。我們(men) 這種平台想很快盈利不太現實,目前運營壓力比較大,前期全是投入,融資方式較少。”曾兆偉(wei) 直言。

  “工業(ye) 互聯網發展需要資本支持,但遼寧工業(ye) 互聯網建設融資渠道目前仍較為(wei) 有限,外部資本融入規模較小,企業(ye) 在資本市場開展直接融資仍未形成規模效應,各類投資基金向工業(ye) 互聯網領域傾(qing) 斜的力度不夠。”遼寧大學新華國際商學院副院長王曉輝說。

  孫新波也認為(wei) ,在資金配套方麵,遼寧工業(ye) 互聯網企業(ye) 缺乏多元化融資渠道,尤其是待入網的中小製造企業(ye) 普遍麵臨(lin) 數字化轉型成本壓力。而在資本市場看來,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的高、精、尖特性伴隨著高不確定性與(yu) 長期投入性,這也導致工業(ye) 互聯網企業(ye) 難以得到持續資金支持。

  此外,“小塊頭”平台和企業(ye) 對外市場開拓意識不強。曾兆偉(wei) 坦言,目前“鏈上遼寧·產(chan) 業(ye) 雲(yun) 城”仍僅(jin) 限於(yu) “左兜揣右兜”。“平台對接企業(ye) 大多是遼寧的中小微企業(ye) ,促進供需隻是解決(jue) 了遼寧省的‘內(nei) 循環’,提升了本地配套率。還沒有解決(jue) 好省內(nei) 企業(ye) 與(yu) 省外企業(ye) ,尤其是蘇浙滬、珠三角等發達地區企業(ye) 的配套供需問題。”曾兆偉(wei) 說。

  謀求更大發展空間

  麵對“大塊頭”的聯通、人才差距以及“小塊頭”的資金、市場瓶頸,遼寧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建設急需有效解決(jue) 目前麵臨(lin) 的短板,以謀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遼寧擁有很多大型央企國企,這是遼寧發展工業(ye) 互聯網的重要力量。未來,這些大企業(ye) 發展和對接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應打開視野,打破信息不對稱。平台建設不能局限於(yu) 自身客戶,要不斷提升共享能力和水平,逐步打破信息孤島,擴大平台的朋友圈和覆蓋麵,真正實現由‘線’到‘網’。”徐鑫表示,工業(ye) 互聯不是企業(ye) 自聯,不應隻是企業(ye) 與(yu) 自身客戶聯網,要在“互”上多下真功夫,多啃硬骨頭。

  硬件環節的核心支撐是促進工業(ye) 互聯網建設的重要抓手。“應建立互聯互通的數據標準體(ti) 係,推動工業(ye) 知識軟件化與(yu) 模型化。”孫新波建議,當地政府、行業(ye) 協會(hui) 、行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聯合製定采用統一的技術、管理與(yu) 工作標準,構建數據標準體(ti) 係,打通“信息孤島”和“業(ye) 務壁壘”;應用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加強開放交互式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建設,支持節點企業(ye) 能力信息共享、狀態信息共享、製造信息共享等,推動供應鏈各環節設施設備和信息數據的高效對接,實施數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軟件環節則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尤其是加強數字人才培育和引進。王曉輝建議,一方麵要製定有效的人才發展規劃,細化人才引進和培養(yang) 目標,建立完善的人才儲(chu) 備體(ti) 係培養(yang) 人才、留住人才。具體(ti) 可通過開通高端人才住房、高層次人才職稱評審綠色通道等措施為(wei) 人才發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麵,積極引進高端科技人才,繼續推進“海內(nei) 外高精尖優(you) 才集聚工程”“產(chan) 業(ye) 人才支撐工程”等,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企業(ye) 引進國內(nei) 外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項目和團隊,助力遼寧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做實走強。

  促進工業(ye) 互聯網發展,不僅(jin) 需要政策賦能,更要拿出真金白銀的資金支持。遼寧社會(hui) 科學院副院長梁啟東(dong) 建議,一方麵應強化財政資金引導。加大工業(ye) 互聯網賦能製造業(ye) 的資金投入,以財政資金為(wei) 基礎,設立工業(ye) 互聯網發展的專(zhuan) 項資金和產(chan) 業(ye) 發展基金,對製造業(ye) 與(yu) 互聯網融合關(guan) 鍵技術研發、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產(chan) 業(ye) 化應用項目、試點示範企業(ye) 、人才培養(yang) 等給予資金支持。另一方麵應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引導金融資本、社會(hui) 資本等向工業(ye) 互聯網賦能製造業(ye) 領域傾(qing) 斜,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ye) 開展股權融資,利用資本賦能工業(ye) 互聯網在製造業(ye) 領域的技術創新與(yu) 應用發展。

  此外,應不斷開拓市場,將視野拓展至遼寧以外的企業(ye) 和客戶。“下一步,鏈上遼寧平台將一站式向全國輸出遼寧產(chan) 業(ye) 能力,建立將遼寧先進工業(ye) 產(chan) 品、工業(ye) 技術融入全國大市場的數據通道,打造國家級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推動遼寧產(chan) 業(ye) 數字化發展,助力老工業(ye) 基地振興(xing) 。”曾兆偉(wei) 表示。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