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職業本科生畢業“學曆是下限,技術是上限”
談佳豪一共投遞了20家公司。
揣著多個(ge) 國家級智能製造技能比賽一等獎、5項國家實用新型專(zhuan) 利的他,獲得了15家公司的麵試資格,拿到了10份錄用通知。最終,他選擇了無錫一家專(zhuan) 注於(yu) 工業(ye) 自動化產(chan) 品研發與(yu) 應用的行業(ye) 知名公司。
談佳豪是南京工業(ye) 職業(ye) 技術大學電氣工程學院自動化技術與(yu) 應用專(zhuan) 業(ye) 的應屆畢業(ye) 生,也是我國職業(ye) 教育第一屆本科畢業(ye) 生的一員。
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本科層次職業(ye) 學校32所,職業(ye) 本科在校生達12.93萬(wan) 人,其中包括中職起點四年製、專(zhuan) 科起點兩(liang) 年製和普通高中起點四年製等多種生源。南京工業(ye) 職業(ye) 技術大學是我國第一所公辦職業(ye) 本科學校,首屆一共有903名本科生畢業(ye) 。
作為(wei) 我國職業(ye) 教育的第一屆本科畢業(ye) 生,他們(men) 沿著“高職專(zhuan) 科——職業(ye) 本科”的路徑,即將走出校園的庇護。有人在競賽和項目中磨煉自己,有人在家鄉(xiang) 和大城市之間糾結後選擇留下,也有人執著地想要在體(ti) 製內(nei) 尋到一個(ge) 位置。
在這個(ge) “史上最難就業(ye) 季”,雖然同樣麵臨(lin) 著嚴(yan) 峻的就業(ye) 形勢,但有著務實心態、實訓經驗和紮實技術的職業(ye) 本科畢業(ye) 生,拿到錄用通知似乎並不是難事。
但對他們(men) 來說,找到工作並不是終點。
“找個(ge) 能鍛煉技術的工作”
投遞的公司都是精心挑選過的。
2021年9月,新學期剛剛開學,談佳豪就著手製作簡曆,這是他專(zhuan) 科起點兩(liang) 年製本科的最後一年。他先檢索出自動化行業(ye) 的100強企業(ye) ,再篩選出自動化方向、研發方向和生產(chan) 方向的崗位,逐一查看職位要求。
談佳豪梳理了自己的實訓項目、競賽和創新創業(ye) 項目等學習(xi) 實踐經曆,有針對性地製作了三份簡曆。跟專(zhuan) 科畢業(ye) 那年相比,他將找工作這件事提前了將近9個(ge) 月。
投遞大約兩(liang) 周後,談佳豪收到了第一份麵試邀約,這是一家科創板的上市公司,崗位是現場技術支持。緊張伴隨著興(xing) 奮,“第一次以本科畢業(ye) 生的身份麵試”。麵試前,他還特意翻看了這家公司的財報、專(zhuan) 利授予情況以及正在進行中的項目,又把準備麵試時使用的“自我介紹”修改了幾遍。
他沒有選擇海投簡曆,就像攀登在螺旋樓梯的不同樓層,談佳豪覺得,自己應該選擇當下來說正確的那一層。
談佳豪坦言,他不太敢投遞研發型崗位,他明白“自己的水平沒有達到研究生那麽(me) 高”,可能沒辦法承擔研究工作。
和談佳豪類似,陳安莉也打算用“精準投遞”來保證“命中率”。
1月份的南京,天氣還有點冷,電子信息工程專(zhuan) 業(ye) 的陳安莉剛剛結束上學期的綜合實訓項目——智能電子係統設計與(yu) 製作。在為(wei) 期三周的時間裏,陳安莉從(cong) 繪製控製板的電路圖開始,完成焊接電路、藍牙通訊編程和燒錄等任務,最終讓像一塊磚頭模樣的小車模型動起來。“通過驗收”,她鬆了一口氣。
實訓項目和學科考試一結束,陳安莉和同學們(men) 馬上開始投簡曆。此時其他普通本科學校的秋招已經落下帷幕,“我們(men) 相當於(yu) 已經晚了一步。”
放寒假之前,她參加學校的線下雙選會(hui) 時看到,有同學會(hui) 把所有的公司都投一遍,或者在投遞時沒有說明自己應聘的崗位,當麵試官詢問時才告知。“招聘人員一天得看多少簡曆,不寫(xie) 崗位有時候他們(men) 不會(hui) 看,所以一定要寫(xie) ”。
2022年畢業(ye) 季就業(ye) 形勢的艱難,陳安莉是從(cong) 新聞報道上感受到的。互聯網公司裁員的新聞和應屆生找不到工作的迷茫,加上身邊食品、旅遊等專(zhuan) 業(ye) 的同學就業(ye) 狀況也不理想,她下定決(jue) 心,“一定要找個(ge) 能鍛煉自己技術的工作。”
疫情反複帶來的影響不僅(jin) 僅(jin) 是線上麵試,還有無法很快到崗實習(xi) 。
家在蘇州的陳安莉沒辦法返校,因此她無奈地失去了兩(liang) 份在南京的實習(xi) 工作,這讓她稍微有些焦慮。工科的工作強調技術,“熟練了操作,實習(xi) 留用才最保險”,如果留不下來,再找的話,很多崗位已經招滿了。
但線上麵試的好處是成本較低,在一次一次的麵試溝通中,陳安莉鎖定了兩(liang) 個(ge) 自己想要從(cong) 事的職業(ye) 方向,一個(ge) 是模擬版圖設計,另一個(ge) 是產(chan) 品設計。
西安汽車職業(ye) 大學的應屆本科畢業(ye) 生何卿並不是一開始就確定自己今後想要做什麽(me) 。她讀的是車輛工程專(zhuan) 業(ye) ,父母建議她回家鄉(xiang) 寧夏工作,於(yu) 是她投遞了汽車銷售、美容銷售等工作,還想著能不能回家創業(ye) 。
今年4月,她看到班級群裏發布的一則比亞(ya) 迪公司招聘信息,高三那年報考專(zhuan) 科院校時她就選擇了車輛工程,“搞設計、搞製造的想法又冒出來了。”
至於(yu) 薪資,何卿看得很開。在西安,她的一些同學會(hui) 要求7000元的底薪,“那確實不好找”。專(zhuan) 科畢業(ye) 那年,她也試過找工作,那時的底薪隻有1500元。
今年6月發布的一份《202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ye) 報告》顯示,2021屆本科、高職畢業(ye) 生平均月收入分別為(wei) 5833元、4505元。
“轉本”的動力
學曆焦慮是從(cong) 專(zhuan) 科入學就開始了,與(yu) 之對應的是統招專(zhuan) 升本報考人數在逐年遞增。
一份《202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ye) 報告》的數據顯示,應屆高職畢業(ye) 生升本比例在2020屆翻倍增長,2019屆、2020屆升本比例分別為(wei) 7.6%、15.3%,2021屆升本比例持續增長至19.3%。而有調研顯示,在就業(ye) 方麵,學曆越高,簽約進展越好。
網上對大專(zhuan) 生的偏見,加上家人的不理解,上了專(zhuan) 科的陳安莉決(jue) 定以後一定要升本。
從(cong) 就業(ye) 現實來看,陳安莉發現,工科的很多招聘需求也就是本科及以上。如果學曆不像985、211高校那麽(me) 突出時,技術就成了一種優(you) 勢。本科學曆決(jue) 定著她跨過了麵試的門檻,但是否能留下,還是要看技術。“偏理科的話,學曆是下限,技術是上限。”
何卿是抱著“設計汽車”的想法選擇了專(zhuan) 科學校的汽車改裝技術專(zhuan) 業(ye) ,入學後發現“學的是如何修車,跟設計不沾邊”。她向老師表達了困惑,老師告訴她,要先學會(hui) 修,才能更好地往製造和設計等更高的地方走。
西安汽車職業(ye) 大學校園內(nei) 有一條全長2.45公裏的汽車賽道,每逢賽道日,各種賽車都會(hui) 出現。雖不能親(qin) 自上去開車,但何卿都會(hui) 細細觀察,看引擎、輪轂、避震等,哪些地方進行了改裝,隨後在實訓課中拆裝發動機時更加起勁兒(er) ,有空就在社交平台上看教學視頻。
“不要隻做一個(ge) 修車工”,讀職業(ye) 本科的兩(liang) 年裏,何卿對自己的職業(ye) 定位變了。
從(cong) 專(zhuan) 科期間學習(xi) 的發動機結構和變速器結構到本科期間學習(xi) 發動機原理、汽車振動學,從(cong) 學習(xi) 技術到分析原理、推導公式,何卿最大的感受是自己的認知提高了,“不是說你學會(hui) 了才去做,而是以後在做的過程中不斷學習(xi) 。”
與(yu) 何卿相同,對技術的追求讓談佳豪參加了“轉本”考試。
三年前,還在讀專(zhuan) 科的談佳豪參加了江蘇省高等職業(ye) 院校技能大賽,那幾乎是他最失落的一段時間。
在製造單元智能化改造與(yu) 集成技術比賽項目中,需要3個(ge) 同學完成從(cong) 項目搭建、程序編程,再到調試機器的過程。在4個(ge) 小時內(nei) ,還需要將工業(ye) 機器人、數控機床、立體(ti) 倉(cang) 庫、智能傳(chuan) 感等作為(wei) 終端,利用工業(ye) 網絡,集合雲(yun) 端數據服務實現遠程監控,完成“端-網-雲(yun) ”的集成。
盡管他和隊友在準備競賽時練習(xi) 了很多模擬題,但到了比賽時,時間依舊不夠用。將近20支參賽隊伍,隻有一支隊伍在規定的時間內(nei) 完成了。
賽後複盤時,談佳豪得知,在麵對程序量較大的生產(chan) 中,利用SCL語言才有獲勝的可能,而這種編程語言,學校並沒有教授。他找了相熟的西門子設備廠商的工程師要了一份外文材料,花了一個(ge) 月的時間一點一點啃。
委屈與(yu) 無奈
“你這個(ge) 是本科嗎?”麵試時,談佳豪曾聽到這樣的疑問。
由於(yu) 開設職業(ye) 本科專(zhuan) 業(ye) 的學校名字中帶著“職業(ye) 技術”,或是與(yu) 當地其他中職院校的名稱相似,談佳豪的同學還曾被直接詢問“是中專(zhuan) 學校嗎?”甚至被要求查看學信網的學曆證明。
作為(wei) 我國第一屆職業(ye) 本科畢業(ye) 生,某種程度上,他們(men) 還承擔著和部分用人單位解釋“什麽(me) 是職業(ye) 本科”的任務。
或委屈、或無奈,談佳豪隻能向對方解釋學校是今年剛升的本科,他們(men) 是專(zhuan) 科畢業(ye) 後通過轉本考試入學的,拿的是全日製本科文憑。
對此,談佳豪也表示理解。他覺得,有時候企業(ye) 會(hui) 更青睞職業(ye) 本科或者專(zhuan) 升本的學生。在他看來,傳(chuan) 統的本科教育注重理論知識的培養(yang) ,而他們(men) 則有實訓經曆,或是校企合作的項目,因此可以快速上手工作,減少培訓周期,為(wei) 企業(ye) 提供效益。
有同學直言,“學校改名加上職業(ye) 、技術以後,就顯得很不高級。”
招聘企業(ye) 簡曆錄入係統信息更新不及時,是談佳豪的同學遇到的問題。他在報考一家國企的崗位時,在報名係統中,他們(men) 學校的層次依舊是專(zhuan) 科,受製於(yu) 學曆層次,因此無法完成報名。
專(zhuan) 業(ye) 名稱的更改也帶來了一些連鎖反應。
2021年3月,教育部印發了《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業(ye) 目錄(2021年)》,一體(ti) 化設計中等職業(ye) 教育、高等職業(ye) 教育專(zhuan) 科、高等職業(ye) 教育本科不同層次專(zhuan) 業(ye) ,跟普通本科專(zhuan) 業(ye) 之間做了區分。
去年12月,職業(ye) 本科畢業(ye) 生王鵬認真備考了小半年的公務員考試後,“資料審核不通過”的信息顯示在報名係統中。
王鵬在入學時的專(zhuan) 業(ye) 是自動化,後來學校將專(zhuan) 業(ye) 名稱調整為(wei) 自動化技術與(yu) 應用。在高等職業(ye) 教育本科中,自動化類的代碼是2603,自動化技術與(yu) 應用專(zhuan) 業(ye) 的代碼是26030。而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zhuan) 業(ye) 目錄中,自動化類的代碼是0808,自動化專(zhuan) 業(ye) 的代碼是080801。專(zhuan) 業(ye) 名稱不同,代碼也不相同。
而在公務員考試的專(zhuan) 業(ye) 分類目錄中,王鵬沒有檢索到“自動化技術與(yu) 應用”。隨後他改報另外一個(ge) 城市的崗位,這個(ge) 崗位招收很多自動化類專(zhuan) 業(ye) ,招錄單位跟王鵬電話確認了專(zhuan) 業(ye) 名稱,得知屬於(yu) 全日製職業(ye) 本科後,才審核通過。
同樣的情況再次出現在事業(ye) 編考試的報名中。
今年3月,王鵬報名一所水電站的崗位,第一次信息審核顯示“審核未通過,請核實專(zhuan) 業(ye) 是否為(wei) 自動化技術與(yu) 應用,如特殊情況請說明”。他電話谘詢,對方跟他要了課程表,隨後還是沒有審核通過。
何卿也擔心專(zhuan) 業(ye) 名稱的更改。今年4月,學校發布了教育部門的文件,她所學的專(zhuan) 業(ye) 從(cong) “車輛工程”更改為(wei) “汽車工程技術”,隨後發放的畢業(ye) 證和學位證上也是這個(ge) 。但她在麵試比亞(ya) 迪公司時,找不到這個(ge) 專(zhuan) 業(ye) ,於(yu) 是依舊填寫(xie) 了車輛工程,“不知道會(hui) 不會(hui) 有影響。”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職業(ye) 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暉認為(wei) ,改革開放後中高等職業(ye) 教育得以迅猛發展,但如今社會(hui) 對於(yu) 職業(ye) 教育認識仍存在誤區,即職業(ye) 教育是“學曆斷頭和終結”,不是通往高學曆層次的教育。
2022年4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三十四次會(hui) 議高票表決(jue) 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e) 教育法》,職業(ye) 教育作為(wei) 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類型,獲得了法律層麵的肯定。
“用雙手去碰到東(dong) 西”
今年4月,通過線上的三輪麵試,陳安莉通過了一家科技公司3D零件設計工程師的實習(xi) 麵試。
在實習(xi) 的頭一個(ge) 月,專(zhuan) 門負責教她的師傅製定了詳細的培訓流程。在不同的計算法則下,如何在繪圖軟件中將數量眾(zhong) 多、型號不一的元器件,合理有效地安置在電路板上,是她每天都要思考的問題。“昏天黑地的,學新的操作、練習(xi) ,師傅檢查、指錯、改正,再練習(xi) 。”
在實習(xi) 中,跟著帶教師傅,她一個(ge) 月就上手了元器件封裝的工作,並且可以獨立承接廠商的設計單了。一天吃午飯時,人事告訴她,拿到畢業(ye) 證的當月就可以轉正。6月底,陳安莉就要去公司辦理正式的入職手續了。
得益於(yu) 本專(zhuan) 科五年間的實踐積累,今年春天,何卿拿到了比亞(ya) 迪公司的儲(chu) 備幹部錄用通知,方向是結構設計,負責車燈模具的設計和製圖工作,“現在我是職業(ye) 本科學曆,可以有這個(ge) 機會(hui) 了。”
在前幾個(ge) 月的實習(xi) 中,她發現結構設計崗位要特別精通繪圖軟件,趁著畢業(ye) 前的閑暇時間,她在寢室一邊聽網課,一邊畫圖。
提及就業(ye) 成功的經驗,談佳豪認為(wei) ,就是要用自身的經曆告訴麵試官,“為(wei) 什麽(me) 選擇我而不是其他人,我能給企業(ye) 帶來的價(jia) 值是什麽(me) 。”
談佳豪還記得拒絕一家台資企業(ye) 設備工程師錄用通知時的糾結。那家公司離他家很近,初高中每天上學都會(hui) 路過。這家企業(ye) 正在籌備成立新部門。三輪麵試後,企業(ye) 副總裁約見了談佳豪。巨大的期望讓談佳豪有些惶恐,加之這個(ge) 崗位會(hui) 限製在一個(ge) 固定的行業(ye) ,多方權衡下,他寫(xie) 了長長的郵件表示放棄。
幾乎每碰到一種新的機器,談佳豪都會(hui) 驚異於(yu) “原來還能這麽(me) 做,還能保證生產(chan) 又快又好”。在他看來,僅(jin) 有理論知識是不夠的,隻有“用雙手去碰到東(dong) 西”,才能把理論知識學透徹。而優(you) 秀的職業(ye) 本科生,既擁有傳(chuan) 統職業(ye) 教育下培養(yang) 的技術技能,又有理論知識和技術創新能力。
除了尋找專(zhuan) 業(ye) 對口的工作,以及少數選擇考公之外,國企依舊受到同學們(men) 的青睞。
張涵也是電子信息工程專(zhuan) 業(ye) 的畢業(ye) 生,班上一共49人,隻有他一個(ge) 人考公。去年省考麵試失敗後,家人希望他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支持他今年再考一次。但父親(qin) 的工廠因為(wei) 疫情幾個(ge) 月沒發工資,母親(qin) 的身體(ti) 也不太好,在家再備考一年花銷太大。他打算先找一份工作幹著,然後準備下個(ge) 月江蘇省事業(ye) 單位的聯考。
浙江廣廈建設職業(ye) 技術大學土木專(zhuan) 業(ye) 的童哲,很早就確定希望去一家國企的施工單位。去年12月投遞簡曆後,過完年就來到施工項目上開始實習(xi) 。
童哲的室友毛慧琦已經簽約了杭州一家公司。麵試時,麵試官告訴她工作內(nei) 容就是她想做的預結算方向。而在實習(xi) 中,她發現並非如此,但害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也不敢輕易辭職,“總是要生活嘛”。
躍入人海
何卿的答辯剛剛結束,她在等待著屬於(yu) 自己的畢業(ye) 典禮。
對於(yu) 未來的工作,何卿充滿憧憬。一開始隻是結構設計助理,承擔輔助工作,等到越來越熟練,她就要變成一個(ge) 結構設計師,獨立承擔模具的設計和製作,“把握一年兩(liang) 次漲薪機會(hui) ,我肯定一步一步往上走,發展也會(hui) 挺好的。”
考研也被她安排在計劃內(nei) 。何卿曾在一個(ge) 發動機研發中心實習(xi) ,高級工程師們(men) 工作中一絲(si) 不苟的狀態啟發了她,研究圖紙細節,畫圖設計零件,以及零件之間的裝配,她希望通過考研可以“離得更近”。
至於(yu) 更遠的未來,她笑著說:“我想先養(yang) 活自己,後麵肯定是會(hui) 創業(ye) 的,目標是汽車改造店。”她的父母經營著一家小門店,從(cong) 小她就覺得,給別人打工,不如給自己打工。
張涵還處於(yu) 迷茫狀態。拿到本科學曆的畢業(ye) 證,“算是跨進了現代招聘的門檻。”對於(yu) 學了五年的電子信息工程,他談不上喜歡,但是也不討厭。一邊是專(zhuan) 業(ye) 對口、但薪資沒那麽(me) 滿意的工作機會(hui) ,另一邊是結果未知的事業(ye) 單位考試。專(zhuan) 科畢業(ye) 回新疆工作的同學已經升職銀行的經理,“混得不咋樣”的感覺始終伴隨著他。
王鵬沒怎麽(me) 糾結,但焦慮是類似的。因為(wei) 讀專(zhuan) 科時去當過兩(liang) 年兵,王鵬的年齡比同期畢業(ye) 的同學都大一些。而他的同齡人中,結婚的、生二胎的都有了,他說自己“一事無成”。他已經決(jue) 定不從(cong) 事本專(zhuan) 業(ye) 的工作,打算回到家鄉(xiang) 準備明年的公務員考試。
在學校時,談佳豪認為(wei) 自己始終是社會(hui) 的旁觀者,如今他即將踏進去成為(wei) 一個(ge) 參與(yu) 者。他也期待自己可以讀研,加上已經積累的技術,走向更高的研發領域。
比亞(ya) 迪董事長王傳(chuan) 福是談佳豪的偶像,疫情期間,比亞(ya) 迪公司憑借經驗很快將現有的設備改造成生產(chan) 口罩的生產(chan) 線,“把自己的知識、社會(hui) 需求和市場需求很好地融入一起”,他希望自己也可以成為(wei) 這樣的人。
不管是否準備好,作為(wei) 我國曆史上第一批職業(ye) 本科畢業(ye) 生,如同一朵朵奔湧的浪花,他們(men) 即將躍入人海,奔赴下一場人生。
(文中何卿、王鵬為(wei) 化名)
新京報記者 李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