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言構建婦幼健康數字化體係:打通偏遠地區產檢“最後一公裏”
中新網北京6月20日電 產(chan) 前檢查是女性孕期不可缺漏的重要環節和內(nei) 容,但數據顯示,我國西南地區孕婦產(chan) 檢率遠低於(yu) 全國其他地區水平。對此,清華大學萬(wan) 科公共衛生與(yu) 健康學院副教授唐昆近日在北京建議,構建婦幼健康數字化體(ti) 係,以數字化技術打通偏遠地區產(chan) 檢“最後一公裏”。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婦女兒(er) 童事業(ye) ,婦幼健康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和顯著成就。國家衛生健康委上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孕產(chan) 婦、嬰兒(er) 、5歲以下兒(er) 童死亡率已分別下降至16.1/10萬(wan) 、5.0‰、7.1‰,均降至曆史最低水平。
其間,產(chan) 前檢查發揮著重要作用。據知,產(chan) 檢對於(yu) 保障母嬰安全,降低孕產(chan) 婦與(yu) 新生兒(er) 的死亡率至關(guan) 重要,良好的產(chan) 檢能夠減少高危孕產(chan) 婦的風險,顯著預防和降低妊娠期不良的並發症,控製高危孕產(chan) 婦的發生,防止不良妊娠結局,從(cong) 而改善母嬰健康狀況,提高產(chan) 前保健質量和整體(ti) 人口健康水平。
“然而,我國不同地區孕婦產(chan) 前檢查覆蓋率和孕產(chan) 期保健服務利用存在著較大的不平衡性。”唐昆指出,相關(guan) 統計顯示,西南地區孕婦5次及以上產(chan) 前檢查率僅(jin) 為(wei) 41.4%,孕早期檢查率為(wei) 51.1%,均遠低於(yu) 全國其他地區水平。
其中,臨(lin) 床產(chan) 檢設備體(ti) 積較大、價(jia) 格昂貴,使用場景局限於(yu) 非移動診所或醫院環境,成為(wei) 影響產(chan) 檢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對於(yu) 西部偏遠地區來說,該問題造成了產(chan) 檢服務的可及性較差。“因此,要解決(jue) 相關(guan) 地區產(chan) 檢率不足的問題,需要同時應用輕量化設備的信息采集技術以及遠程分析風險預測技術。”唐昆介紹說。
他建議,可以通過構建婦幼健康數字化體(ti) 係,解決(jue) 此類問題。具體(ti) 而言,通過遠程醫療設備,基層社區衛生人員可以采集孕產(chan) 婦特定幾個(ge) 指標(如胎兒(er) 心電、血壓、血糖等)的產(chan) 檢數據,並將其上傳(chuan) 至在線係統。再結合收集的醫學檢測指標以及通過小程序發放給孕產(chan) 婦的問卷數據,係統應用產(chan) 檢風險預測模型,實現對胎兒(er) 先天性心髒病、孕婦糖尿病等的風險評估。同時,將信息傳(chuan) 遞給醫院,建立孕婦的個(ge) 人數據庫,以提供給醫生做遠程診斷。
唐昆認為(wei) ,通過信息化手段來打通精準健康扶貧婦幼衛生工作的“最後一公裏”,將會(hui) 為(wei) 我國其它邊遠地區和貧困山區,甚至其它發展中國家減少孕產(chan) 婦死亡提供寶貴的經驗和解決(jue) 方案,進一步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