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店主播夥同商家“美化”產品?虛假“探店”是在誠信和法治邊緣瘋狂試探
虛假“探店”是在誠信和法治邊緣瘋狂試探
據紅星新聞報道,時下,一些網絡平台上探店主播數量激增、逐漸職業(ye) 化,在利好商家營銷的同時,也為(wei) 食客提供“眼見為(wei) 實”的體(ti) 驗感。然而,一些主播為(wei) 賺快錢,逐漸選擇在灰色地帶遊走。有的探店主播夥(huo) 同商家“美化”產(chan) 品、誇大其詞,涉嫌虛假宣傳(chuan) ;有些主播則以“幫推介”為(wei) 由要求商家免單,甚至要收取推介費,否則就發“差評”視頻;有的上演“川劇變臉”,“給錢就是真地道,不給錢就是不推薦”……
實事求是的主播“探店”,一來能讓食客借助“眼見為(wei) 實”的視頻推介來選擇消費或“避坑”;二來相當於(yu) 對商家的經營與(yu) 服務進行著一種監督,從(cong) 而倒逼商家更自律、更精進;三來能讓主播及其平台收獲流量,進而變現。
可見,“探店”本是多方共贏的好事。然而,一旦有主播借此揩油甚至敲竹杠,事情顯然就變了味兒(er) 。對變味兒(er) 的“探店”,有的商家反感抵製,有的不主動迎合也不排斥,但更多的商家樂(le) 於(yu) 此道,覺得吃小虧(kui) 可以占到大便宜。而當主播與(yu) 商家成為(wei) 利益共同體(ti) ,到頭來受害最深的往往是消費者。更荒唐的是,一些主播隻是“雲(yun) 探店”,素材或從(cong) 網上扒來或由商家提供,一番東(dong) 拚西湊剪輯後便一鍵成片,這種“假探店”對消費者的欺騙不言而喻。難怪有網友吐槽,“乘興(xing) 而去,失望而歸”。
實際上,商家與(yu) 主播合作“探店”、製作宣傳(chuan) 文字或視頻等推廣方式,本無可厚非。但“探店”主播假裝路人,假裝“真實體(ti) 驗”,或在不實際體(ti) 驗、不使用商品的情況下,便發布與(yu) 商家事先協定好的評價(jia) ,顯然偏離了誠信和秩序的軌道,甚至可能觸犯相關(guan) 法律。這種虛假消費、虛假宣傳(chuan) 行為(wei) ,涉嫌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破壞市場公平競爭(zheng) 環境,理應被抵製。
市場經濟,誠信和法治不可突破。在利益的驅使下,呼籲主播在承接商業(ye) 性“探店”業(ye) 務時秉持客觀公正,如實反映消費體(ti) 驗;呼籲商家靠商品質量和服務品質拴住顧客的心,或許並不現實,但這確是主播、商家的長久生存之道。真把“探店”搞得毫無誠信、價(jia) 值可言,對誰來說都不是好事。
何勇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