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產吸引力走強 外資開啟“買買買”模式
記者 包興(xing) 安
見習(xi) 記者 韓 昱
種種跡象表明,在國內(nei) 經濟複蘇的大背景下,中國資產(chan) 對於(yu) 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逐步走強。
近期,外資加快流入A股市場步伐,開啟“買(mai) 買(mai) 買(mai) ”模式。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4日收盤,今年以來,北向資金累計實現淨買(mai) 入763億(yi) 元。同時,外資機構調研A股上市公司頻次增多。多家外資機構近日表示,持續看多中國市場的長期投資價(jia) 值,部分外資巨頭旗下基金的持倉(cang) 也加配了A股市場股票。
7月4日,瑞銀資產(chan) 管理公司公布的2022年全球儲(chu) 備管理研討會(hui)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的全球30餘(yu) 位央行儲(chu) 備經理中,85%的儲(chu) 備經理已考慮或已經投資人民幣。以2021年和2022年及預期的淨配置變化來看,人民幣幾乎達到美元的強勢水平。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歐美經濟近期通脹水平較高,導致其市場波動幅度加大,對投資者情緒造成不良影響。而此時A股市場回暖且持續反彈,凸顯高性價(jia) 比,具有良好的配置機會(hui) 。在美聯儲(chu) 持續緊縮的狀態下,預計海外經濟增長態勢在短期內(nei) 大概率仍將低速運行,外資將持續流入A股市場。
6月份以來,在美聯儲(chu) 加息及美經濟衰退預期的背景下,中國A股市場走出了獨立行情。中國經濟持續複蘇,很多海外資本開始轉向布局中國資產(chan) 。從(cong) 上半年北向資金的數據也可以看出這一態勢,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北向資金累計淨買(mai) 入717.99億(yi) 元,除3月份為(wei) 淨賣出態勢外,其餘(yu) 月份皆為(wei) 淨買(mai) 入。其中,6月份北向資金淨買(mai) 入729.6億(yi) 元。按周來看,上周北向資金淨買(mai) 入102.31億(yi) 元,為(wei) 連續5周淨買(mai) 入,5周累計淨買(mai) 入938.74億(yi) 元。
與(yu) 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看好A股,頻頻調研上市公司。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7月4日,參與(yu) 調研A股上市公司的外資機構共有890家,同比增加50.85%,累計調研次數5061次,同比增加122.76%,累計調研了4334家A股上市公司,同比增加124.91%。其中,上海保銀資產(chan) 管理有限公司調研119次,瑞士聯合銀行集團調研108次,POINT72 ASSET MANAGEMENT, L.P.調研101次,調研頻次都處在較高水平。
數據顯示,僅(jin) 6月份就有272家外資機構參與(yu) 對A股上市公司的調研,累計調研次數553次,累計調研了535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117家外資機構調研2次及以上。陳靂表示,北向資金的持續流入,代表外資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肯定,中國作為(wei) 全球經濟趨勢的重要風向標,其資產(chan) 配置性價(jia) 比將隨著經濟發展逐漸顯現。不過,目前A股的外資規模相較於(yu) 海外市場依舊處於(yu) 低位,預計後續存在上升空間。
記者注意到,外資機構旗下的基金也青睞配置中國資產(chan) ,加倉(cang) 多隻中國股票。例如,摩根大通旗下的旗艦基金“摩根中國A股機會(hui) 基金”在5月份增持了電力和銀行股;安聯投資旗下的中國股票基金“安聯神州A股基金”在近期也進行了調倉(cang) ,增持了部分股票。
“外資巨頭基金加倉(cang) A股股票體(ti) 現其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信心。”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外資對於(yu) 中國資產(chan) 的信心來源與(yu) 多重方麵。一是中美政策周期的錯位,受製於(yu) 美國通脹高企和錨定通脹預期,年內(nei) 美聯儲(chu) 將持續加息,而國內(nei) 穩健實施“以我為(wei) 主”的貨幣政策,在貨幣財政政策較為(wei) 寬鬆的情況下,有利於(yu) 資產(chan) 估值的提升。二是國內(nei) 經濟從(cong) 5月份開始逐步複蘇,6月份延續築底向好勢頭,下半年恢複速度加快預期加強,盈利預期提高,這與(yu) 美國經濟放緩甚至衰退預期形成鮮明對比。三是匯率預期穩定。盡管美元指數在高位震蕩,但人民幣匯率預期穩定,有利於(yu) 跨境資本的穩定。(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