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侏羅紀世界3》:好萊塢故事生產的貧乏無力

發布時間:2022-07-07 14:59:00來源: 文匯報

  龔豔

  懷舊的IP、原班人馬和“返祖”的視覺特效,並不能為(wei) 一個(ge) 乏力的故事生產(chan) 開脫。《侏羅紀世界3》作為(wei) 一部係列之作,既希望引發老影迷粉絲(si) 的情懷,又企圖再創奇跡、完美收官,而從(cong) 結果來看,這種既要又要的期待難免落空。作為(wei) 疫情時期上映,且同類型影片競爭(zheng) 力疲軟的《侏羅紀世界3》,趕上了絕佳上映檔期,截至7月1日,中國國內(nei) 票房超過八億(yi) 元,《侏羅紀世界3》不能不說是賣座的。但另一方麵,如此套路的故事和想象力匱乏,與(yu) 1993年《侏羅紀公園1》的石破天驚相比,“致敬”二字也遮不住好萊塢原創力的貧乏疲憊。

  《侏羅紀世界3》時長146分鍾,比《侏羅紀公園1》長約20分鍾,作為(wei) 成熟的商業(ye) 類型片觀影過程卻拖遝得讓人屢屢抬腕看表。劇本的主要問題之一在於(yu) 故事冗長,恐龍奇觀出場過慢,主線過多,人物龐雜,且難有機統攝於(yu) 一體(ti) 。146分鍾的故事裏麵有兩(liang) 條主線:克萊爾與(yu) 歐文救養(yang) 女梅茜,艾莉與(yu) 艾倫(lun) 去基因公司盜取蝗蟲DNA。這兩(liang) 條線索彼此獨立,僅(jin) 在最後眾(zhong) 人在基因公司相遇、互助,並逃出生天。在侏羅紀係列故事中“救孩子”是敘事重要推力,故事圍繞孩子遇險、父母相救、以弱博強、險象環生展開,這是好萊塢關(guan) 於(yu) “核心家庭”神話的重要主題,正如《後天》《驚天營救》等影片,孩子成為(wei) 父母上天入地的原動力。“救贖孩子”亦是《侏羅紀世界3》的主命題,無非將父母變成了養(yang) 父母,這個(ge) 女兒(er) 卻並非是克隆人,而是人類對於(yu) “美好”願景而孕育的一個(ge) “完美人類”,這裏大大削弱了對於(yu) 不受限的基因工程與(yu) 人類妄圖作為(wei) “上帝之手”的批判。作為(wei) 孕育這個(ge) “完美人類”的母親(qin) 死於(yu) 人類的基因缺陷,所以她要造出一個(ge) “完美”品種,而這和第一部《侏羅紀公園》中將恐龍DNA中缺少的部分用青蛙DNA來彌補,難道不是如出一轍嗎?而在第一部中導演批判的是:科學的無盡擴展、對自然與(yu) 生命的毫無敬畏是會(hui) 受到懲罰的。《侏羅紀世界3》裏的完美品種變成了人類基因工程對人類的福祉而非災難。影片中這兩(liang) 條主線的內(nei) 在關(guan) 聯性並未被創作者表現,譬如作為(wei) 基因工程的產(chan) 品——梅茜和變異蝗蟲之間到底是什麽(me) 關(guan) 係?如果製作者願意直麵這種科技對神性的僭越,那麽(me) 梅茜和變異蝗蟲無疑都是一個(ge) 科技實驗品種而已,他們(men) 同時蘊含了人類的狂妄與(yu) 膨脹。在兩(liang) 條主線之外,導演安排了更多的旁支來體(ti) 現“怪獸(shou) ”片的奇觀性,比如“獵龍”,艾倫(lun) 騎馬去追趕、獵捕恐龍,整個(ge) 段落猶如西部牛仔獵捕野馬;再如恐龍的地下黑市,整個(ge) 段落呈現出來的是為(wei) 了商業(ye) 利益繁殖、交易的恐龍市場;再如被馴化為(wei) 具有“殺手”功能的恐龍,可以聽從(cong) 指令,完成主人的追殺命令。這些段落無疑都是將恐龍當作“商品”,顯然沒有完成《侏羅紀世界2》結尾所鋪墊的“恐龍”進入人類世界帶來的視覺驚奇,相反,在這一集恐龍沒有統治人類,而是再次被人類奴役。所以無論從(cong) 旁支還是主線,《侏羅紀世界3》都顯示出好萊塢故事生產(chan) 的乏力和倒退,觀眾(zhong) 甚至吐槽“建議想看恐龍的,多看幾遍預告片就行了”,當然這並不影響它作為(wei) 一部爆米花電影帶給觀眾(zhong) 的“爽”感。

  《侏羅紀世界3》采用65毫米膠片拍攝,可以說完全是為(wei) IMAX影廳所拍攝的一部視覺大片,片中也出現了很多新恐龍:野蠻盜龍、紅盜龍、風神翼龍、南方巨獸(shou) 龍等,確實讓前半部分拖遝的節奏在後半部分的新型恐龍出場中找到補償(chang) 。但就視覺效果而言,恐龍所帶來的震撼、對人類世界的壓迫感並不充分,甚至對恐龍的恐懼僅(jin) 僅(jin) 盤踞於(yu) 恐龍基地而非潛入人類世界,在人類世界的恐龍是交易的商品,而非闖入者。相比之下,《侏羅紀公園1》不僅(jin) 編劇功底紮實,更代表了電影特效在當時的天花板。同樣是用了模型加CGI,《侏羅紀世界3》中近景的恐龍用了模型,而中遠景用的是CGI,從(cong) 視覺效果來說,並未超越前者。在《侏羅紀公園1》中上天下水的各式恐龍已經登場,而時隔30年,《侏羅紀世界3》並沒有提供更震撼的效果以及更富想象力的恐龍世界圖景。《侏羅紀公園1》最後一場當恐龍衝(chong) 進恐龍展廳,對人類造物的摧毀、反抗以視覺互文的方式呈現是具有破環和宣誓感的,而經受了疫情三年的全世界人民真的可以麵對這種虛弱的勝利嗎?影片中蝗蟲代表的食物危機、生態鏈斷裂,岌岌可危的末世之景,被提及又被帶過,拯救世界的是造就怪獸(shou) 的狂人科學家,這個(ge) 敷衍的解決(jue) 方案,讓《侏羅紀世界3》本應借助新的超級末世物種——凶猛又脆弱的變異蝗蟲,但影片被分崩離析的敘事所撕裂,最終沒有完成這一話題,進而蝗蟲和恐龍於(yu) 人類的關(guan) 係也就沒有被展現,而回避了這一問題,影片的末世圖景就是乏力的、單薄的、有限的。

  好萊塢工業(ye) 的“返祖”並非懷舊,而是一種生產(chan) 力的乏力,這不僅(jin) 體(ti) 現在故事層麵也包括影像視覺呈現層麵。“生命自有出路”與(yu) “打開潘多拉魔盒的上帝扮演者”始終處於(yu) 角力中,這一主題未曾超越侏羅紀之前係列乃至西方科幻主題長久以來的切入點。平庸的大團圓結局配上模糊的辨識度——這部從(cong) 侏羅紀係列提取DNA的續集,隻能證明該係列的基因進化乏力,邁向瀕臨(lin) 也不足為(wei) 奇。

  (作者為(wei)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