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四川省老車迷自行車俱樂部——三代人傳遞同一個騎行夢

發布時間:2022-07-08 11:05:00來源: 人民日報

  四川省老車迷自行車俱樂(le) 部——

  三代人傳(chuan) 遞同一個(ge) 騎行夢(基層體(ti) 育展活力)

  《關(guan) 於(yu) 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的意見》提出“健全全民健身組織網絡”,要求“鼓勵發展在社區內(nei) 活動的群眾(zhong) 自發性健身組織”。全民健身的蓬勃開展,離不開富有活力的基層體(ti) 育組織;培育一批融入社區的基層體(ti) 育俱樂(le) 部和運動協會(hui) ,可以為(wei) 基層體(ti) 育更上層樓提供澎湃動力。即日起,本版推出“基層體(ti) 育展活力”係列報道,關(guan) 注一支隊伍、一個(ge) 社團、一家俱樂(le) 部等全民健身組織網絡基層節點的示範效應和發展故事。

  ——編 者

  腳踏“飛車”,矯健的身影穿梭在蔥鬱掩映的戶外,近日的成都市溫江區北林綠道格外熱鬧。在一場由四川省老車迷自行車俱樂(le) 部(以下簡稱老車迷俱樂(le) 部)參與(yu) 組織的活動中,從(cong) 各地來到成都的數千名騎行愛好者匯聚天府綠道,分享自行車運動的樂(le) 趣。老車迷俱樂(le) 部總經理楊豔麗(li) 看著騎行者的笑臉,頗有感慨:這些年來自行車運動的發展真快。

  始於(yu) 一個(ge) 冠軍(jun) 夢,父親(qin) 辦起家庭自行車賽

  “一群人,一件事,一定行!”楊豔麗(li) 的社交媒體(ti) 上寫(xie) 著這麽(me) 一句話。這是傳(chuan) 承自父親(qin) 楊桂林的一種堅持,也是來自中國自行車運動發展的一個(ge) 信念。

  1984年夏天,射擊運動員許海峰在洛杉磯奧運會(hui) 上為(wei) 中國體(ti) 育代表團贏得首枚奧運會(hui) 金牌。當五星紅旗在奧運賽場高高飄揚,坐在電視機前的楊桂林心潮澎湃:“中國這麽(me) 多人騎車,能不能培養(yang) 出一名自行車奧運冠軍(jun) ?我們(men) 天天騎車,能不能辦一個(ge) 自己的自行車比賽?”

  在楊豔麗(li) 記憶中,父親(qin) 正是帶著這樣的期待,自掏腰包舉(ju) 辦了第一屆楊桂林家庭自行車賽。“他拿出家裏500多元積蓄,布置場地、購買(mai) 獎品,選手都是鄰居、親(qin) 戚,大家以家庭為(wei) 單位參賽。”楊豔麗(li) 說,“我還記得,成人組第一名的獎品是一套價(jia) 值23元的運動服。”

  從(cong) 1984年第一屆比賽至今,楊桂林家庭自行車賽已經舉(ju) 辦了30多屆,其間因故中斷過,但堅持了下來。

  楊豔麗(li) 在這個(ge) 過程中也延續著父親(qin) 的夢想。1996年,楊桂林在北京成立老車迷自行車俱樂(le) 部;2003年,定居成都的楊豔麗(li) 成立了四川省老車迷俱樂(le) 部;2017年,楊豔麗(li) 的女兒(er) 黃詩琪大學畢業(ye) 後,也加入了老車迷俱樂(le) 部。

  推廣自行車運動,自己成為(wei) 項目國家級裁判

  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的火炬在青海湖傳(chuan) 遞,楊豔麗(li) 腳蹬自行車、手持火炬,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與(yu) 奧運會(hui) 再度結緣。

  “父親(qin) 的奧運夢想讓我愛上了自行車運動。”楊豔麗(li) 說,“雖然沒有成為(wei) 一名職業(ye) 自行車運動員,但我會(hui) 用自己的方式,讓更多人愛上這項運動。”

  2016年夏天,楊桂林的期待實現了。在裏約奧運會(hui) 上,鍾天使為(wei) 中國體(ti) 育代表團勇奪自行車項目首枚奧運會(hui) 金牌。楊豔麗(li) 意外發現,鍾天使的啟蒙教練王海利,曾經參加過楊桂林家庭自行車賽。她趕緊將這一消息告訴父親(qin) ,“鍾天使奪冠的那一刻,他哭了。得知王海利與(yu) 自行車賽的淵源,他又流淚了。”

  而今,楊桂林家庭自行車賽發展到了上千人的規模,老車迷俱樂(le) 部也在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hui) 、成都市體(ti) 育局的指導和幫助下,辦賽水平大為(wei) 提升。楊豔麗(li) 越來越多地參與(yu) 自行車賽事組織,吸收學習(xi) 國內(nei) 外先進經驗,讓賽事運營更加規範,讓更多人感受騎行的快樂(le) 。

  經過多年的學習(xi) 積累,楊豔麗(li) 如今成為(wei) 一名自行車國家級裁判。2021年陝西全運會(hui) ,楊豔麗(li) 作為(wei) 裁判組的一員,在現場見證中國自行車運動的成長。

  全民健身深入開展,女兒(er) 當上群眾(zhong) 體(ti) 育引導員

  “從(cong) 來沒有考慮過要不要騎自行車這件事,因為(wei) 從(cong) 記事起我就已經開始騎行了。”伴隨老車迷俱樂(le) 部一路成長的黃詩琪,在從(cong) 北京體(ti) 育大學畢業(ye) 後,也加入老車迷俱樂(le) 部,希望把自己學到的專(zhuan) 業(ye) 理念和年輕人獨有的時代視角運用到實踐中。

  黃詩琪認為(wei) ,親(qin) 子成長與(yu) 騎行運動很像,都是一個(ge) 共同前進的過程。“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在旁邊慢走或者陪跑,等孩子長大,全家可以一起騎行。”在她的影響下,四川省老車迷俱樂(le) 部2017年創建幼兒(er) 滑步車俱樂(le) 部,通過組織家庭騎跑、戶外親(qin) 子遊等活動,為(wei) 騎行運動賦予“家庭”“親(qin) 子”等概念。同年舉(ju) 辦的楊桂林家庭自行車賽,也提出“小手牽大手,健康一起走”的口號,引入“萌寶平衡車”項目,讓2—6歲的小朋友也能體(ti) 驗騎行的魅力。

  在楊豔麗(li) 看來,綠道騎行,既可以讓參賽選手享受競技樂(le) 趣,還可以在運動中感受自然風光之美,“在快樂(le) 中營造騎行運動新生活”。據四川省體(ti) 育局數據,截至2021年底,全省健身步道已達6706個(ge) ,長度1.97萬(wan) 公裏,人均體(ti) 育場地麵積已達2.07平方米。

  在黃詩琪看來,基層體(ti) 育組織的活躍,受益於(yu) 體(ti) 育場地設施的鋪展之勢,受益於(yu) 基層賽事活動的蓬勃之勢,也帶動著全民健身的深入開展。隨著成都環城綠道騎行的火熱發展,她如今又多了一個(ge) 新的身份——群眾(zhong) 體(ti) 育引導員。“我參加了四川省‘百萬(wan) 群眾(zhong) 體(ti) 育引導員工程’,‘十四五’期間將有100萬(wan) 名群眾(zhong) 體(ti) 育引導員接受培訓。”黃詩琪說,群眾(zhong) 體(ti) 育骨幹組織體(ti) 係的構建,將更好帶動群眾(zhong) 參加體(ti) 育鍛煉,引領全民健身蓬勃開展。

  本報記者 陶相安 王 亮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