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部門提升技術防範能力,助力治理電信網絡詐騙
工信部等部門提升技術防範能力,助力治理電信網絡詐騙
用好反詐利器 構築嚴(yan) 密防線(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核心閱讀
隨著信息社會(hui) 快速發展,以電信網絡詐騙為(wei) 代表的新型網絡犯罪高發頻發,嚴(yan) 重侵害人民群眾(zhong) 切身利益。
近年來,針對電信網絡詐騙的犯罪特點,工信部等部門推出12381涉詐預警勸阻短信係統、全國移動電話卡“一證通查”和“反詐名片”等產(chan) 品服務,用好反詐“利器”,形成打防管控合力。
近年來,工信部高度重視防範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工作,通過組織建設信息通信行業(ye) 反詐大平台,加強全國一體(ti) 的技術防範能力,築牢反詐防詐技術屏障;同時,堅持預警為(wei) 先,不斷創新技術手段,陸續推出12381涉詐預警勸阻短信係統、全國移動電話卡“一證通查”和“反詐名片”等產(chan) 品服務,織牢織密防護網,有力保護人民群眾(zhong) 的合法權益與(yu) 財產(chan) 安全。
數據顯示,自去年6月以來,全國電信網絡詐騙立案數已連續11個(ge) 月同比下降。這些反詐“利器”發揮什麽(me) 作用?鞏固打擊治理成效,還有哪些舉(ju) 措?記者采訪了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及相關(guan) 研發企業(ye) 。
推出“反詐名片”服務,幫助群眾(zhong) 甄別電話來源
“您現在正遭受電信網絡詐騙,請千萬(wan) 不要相信。”今年4月,福建省廈門市公安局發現市民張某疑似接到詐騙電話,值班民警立即通過辦公電話對其進行預警勸阻。但在民警表明身份後,張某仍心存懷疑並多次掛斷勸阻電話。
原來,由於(yu) 詐騙分子準確掌握並報出個(ge) 人信息,張某對詐騙電話深信不疑,反而對民警來電有所懷疑。後來,民警隻得使用110號碼再次勸阻,最終成功阻止了該起詐騙案件。
電信網絡詐騙是可預防性犯罪,對潛在受騙用戶進行及時勸阻,能夠大幅降低犯罪實施的成功率。近年來,各級公安機關(guan) 投入大量警力,利用電話對正在遭受電信網絡詐騙的群眾(zhong) 進行預警勸阻,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實際工作中,卻常常發生群眾(zhong) 把公安機關(guan) 的預警電話誤認為(wei) 是詐騙或騷擾電話而拒接的情況,導致錯過最佳勸阻時間,影響了預警勸阻工作的預期效果。
為(wei) 有效解決(jue) 這一問題,工信部反詐中心近日聯合國家反詐中心,組織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推出“反詐名片”,對各級公安機關(guan) 的反詐預警勸阻電話號碼進行權威標記,在公安機關(guan) 向用戶撥打詐騙勸阻電話時,能夠同步顯示反詐提醒信息,幫助群眾(zhong) 有效甄別電話來源。
“‘反詐名片’服務,不僅(jin) 能顯著提高公安機關(guan) 預警勸阻電話的接通率,降低廣大群眾(zhong) 受騙風險,還可以廣泛應用於(yu) 其他公共服務領域,助力提升政府效能。”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有關(guan) 負責人說,“當用戶收到帶有‘反詐名片’標記的預警勸阻電話,請放心接聽不要掛斷。”
排查處置涉詐高風險電話卡,及時預警提升勸阻效果
除了“反詐名片”,一段時間以來,工信部等部門推出多款反詐“利器”,構築起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的多道防線。
從(cong) 源頭構築第一道防線,提升打擊治理效果。“電話卡一直是詐騙分子施詐的‘必備工具’。”中國移動信安中心副總經理趙剛說,電話卡要求實名認證後,詐騙分子為(wei) 廣泛獲取卡源,雇人開卡、誘人賣卡、培養(yang) “卡商”“卡農(nong) ”等,以花式“對策”應對監管。
對此,工信部升級啟動“斷卡行動2.0”,聯合公安部印發斷卡通告,組織集中排查處置涉詐高風險電話卡9700多萬(wan) 張,清理關(guan) 聯互聯網賬號6197萬(wan) 個(ge) ,對全國物聯網卡開展拉網式排查,一大批存量高危號卡被全麵清理。
如果說“斷卡行動”是部署反詐的第一道防線,那麽(me) “一證通查”便民服務便是公眾(zhong) 防詐的第二道防線。開通“一證通查”服務後,用戶憑借居民身份證便可查詢個(ge) 人名下登記的電話卡數量,如有異議可通過對應的電信企業(ye) 查詢明細並進行相應處理。“‘一證通查’降低了不知情辦卡風險,可有效助力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工作。”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目前已為(wei) 全國用戶提供查詢服務7600多萬(wan) 次。
在受話階段,12381涉詐預警勸阻短信係統構成了第三道防線。去年7月,工信部正式推出12381涉詐預警勸阻短信係統,首次實現對潛在涉詐受害用戶進行實時預警。
反詐中心在向受話用戶推送預警短信的同時,還會(hui) 給其親(qin) 情號同步發送,通過相互提醒提升勸阻效果。去年以來,累計發送預警短信和閃信2.3億(yi) 條,預警勸阻有效率達60%,為(wei) 群眾(zhong) 織密織牢防護網。
電詐行為(wei) 手段多、隱蔽性強,行業(ye) 治理仍需持續深化
針對電信網絡詐騙的多個(ge) 環節,從(cong) 各個(ge) 維度設計的不同反詐“利器”相互支撐、互為(wei) 補充,共同構築起反詐防詐“防火牆”,助力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取得顯著成效。
數據顯示,2021年累計攔截涉詐電話20億(yi) 次、短信21億(yi) 條,發送預警信息1.7億(yi) 條,排查涉詐高風險電話卡9700多萬(wan) 張,處置涉案域名網址104萬(wan) 個(ge) 。
發送誘騙鏈接、製作“釣魚”網頁、冒充熟人網聊、網購退款回訪……如今電信網絡詐騙行為(wei) 手段多、隱蔽性強。據360數科反詐實驗室數據統計,信息獲取型詐騙,如假冒公檢法、金融平台客服、電商快遞人員等呈下降趨勢,而非信息獲取型詐騙,如刷單、網購退款等則呈上升趨勢。
“當前電信網絡詐騙涉及社交、論壇、購物、支付、借貸等多個(ge) 方麵,鏈路錯綜複雜。”360數科反欺詐部門負責人劉濤認為(wei) ,僅(jin) 依靠過去單一環節治理效果並不理想,需要各方聯動、上下遊協同打擊治理,才能取得更大突破。
防範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關(guan) 係人民群眾(zhong) 利益,也事關(guan) 行業(ye) 健康發展。當前,在反詐工作中,全行業(ye) 已積極行動起來。中國移動防範不同詐騙手法,推出“高頻防騷擾詐騙”“綠色上網”等多項安全服務產(chan) 品,截至目前,相關(guan) 安全服務產(chan) 品已為(wei) 8615萬(wan) 用戶提供服務。在互聯網領域,抖音今年推出智能客服“小安”,為(wei) 用戶提供警告、核實、幹預等反詐服務,每日可識別超過160萬(wan) 個(ge) 潛在風險賬號。360數科聯合相關(guan) 部門開展反詐在線課堂,累計攔截勸阻潛在被騙者近2萬(wan) 人次。
“今年將在鞏固既有工作成效的基礎上,持續深化行業(ye) 治理,推動防範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工作再上新台階。”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一方麵,將加強跨境業(ye) 務涉詐預警能力,實現對國際來話和短信實時主動提醒,提升群眾(zhong) 識騙防騙意識;另一方麵,聚焦解決(jue) 群眾(zhong) 痛點,推出互聯網賬號“一證通查”等便民服務,做好重點人群的反詐宣傳(chuan) 。
本報記者 韓 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