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對不良資產處置保持強監管

發布時間:2022-07-12 11:22:00來源: 經濟日報

  陸 敏

  隨著不良資產(chan) 處置規模的增長,其中潛在的風險也日益顯現出來。監管部門近段時期披露的一些案件顯示,在不良資產(chan) 轉(受)讓過程中,個(ge) 別機構存在投前盡調、投中審核管控不嚴(yan) ,關(guan) 鍵業(ye) 務節點及相應崗位人員監督製約缺失,甚至有內(nei) 部關(guan) 鍵人員利用其掌握的處置信息大肆受賄斂財或存在利益輸送的情形等。

  不良資產(chan) 處置領域絕不是監管的真空區和空白區。近年來,我國不良資產(chan) 進入處置高峰。中國銀保監會(hui) 披露的信息顯示,2021年銀行業(ye) 累計處置不良資產(chan) 3.13萬(wan) 億(yi) 元,再創曆史新高,連續2年突破3萬(wan) 億(yi) 元。2017年至2021年,5年累計處置不良資產(chan) 11.9萬(wan) 億(yi) 元,超過此前12年處置的總量。與(yu) 此同時,監管部門對該領域的監管也在進一步加碼。今年以來,多家金融資產(chan) 管理公司因存在相關(guan) 違規行為(wei) 收到監管機構的罰單,包括:不良資產(chan) 收購業(ye) 務處置不當、調整風險分類掩蓋不良資產(chan) 、違規收購金融機構非不良資產(chan) 等。

  不良資產(chan) 處置是金融係統防範化解風險的重要工作內(nei) 容,往深了說,加強對不良資產(chan) 處置的監督管理,更是關(guan) 係到防範國有資產(chan) 流失,提升財政金融監管質效的重要環節。

  這一領域的違法違規行為(wei) 令人深惡痛絕,然而現實中,整頓治理和監督查處也存在不小的難度。由於(yu) 資產(chan) 處置過程不透明,容易出現利益輸送或道德風險問題。從(cong) 已有案件來看,違法違規行為(wei) 往往伴隨著內(nei) 部交易和關(guan) 聯交易問題,對相關(guan) 資產(chan) 評估隨意性較大,還有存在假招標和假拍賣等情形。另外,在剝離不良資產(chan) 的過程中缺少充分的監督,一些銀行可能借機轉嫁經營性損失,甚至通過剝離不良資產(chan) 掩蓋違規經營等問題。還有一些非持牌資產(chan) 管理公司承接了商業(ye) 銀行不良資產(chan) 包後,可能滋生逃廢債(zhai) 問題等。

  當前,《金融企業(ye) 不良資產(chan) 批量轉讓管理辦法》規定,金融企業(ye) 不良資產(chan) 包批量定向轉讓給金融資產(chan) 管理公司和地方資產(chan) 管理公司,屬於(yu) 特許經營的金融業(ye) 務。為(wei) 維護良好的金融市場環境和有序的市場秩序,有關(guan) 部門在推進構建高效的不良資產(chan) 處置市場化機製的同時,要對不良資產(chan) 處置強化全流程監管,對相關(guan) 違法違規行為(wei) “零容忍”,形成露頭就打的強監管態勢。最迫切的,要加快推進金融資產(chan) 管理公司以及投資公司相關(guan) 法律法規的建設,進一步完善金融資產(chan) 管理公司等的公司治理,從(cong) 體(ti) 製、機製著手,加強內(nei) 部管理和外部監督,著力解決(jue) 金融資產(chan) 管理公司經營上的短期行為(wei) 和道德風險問題。

  有關(guan) 部門還要進一步壓實監管責任,提升監管能力。要提高分工協作水平,切實負起監管職責,提高監督效率,持之以恒推動不良資產(chan) 處置外部環境建設,包括市場環境、政策環境等的改善,以及不良資產(chan) 交易市場基礎設施的建設等。要從(cong) 保障國家金融安全的角度,提高對做好不良資產(chan) 處置工作的認識,攻堅克難,打通堵點,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築牢根基。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