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足球究竟怎麽“踢”?
淡化錦標,拒絕功利,先普及再提高——
青少年足球究竟怎麽(me) “踢”
7月10日下午,杭州黃龍體(ti) 育中心,第一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啟動儀(yi) 式。教育部副部長鍾登華、國家體(ti) 育總局副局長李建明、浙江省副省長成嶽衝(chong) 、中國足球協會(hui) 主席陳戌源以及來自杭州市10所學校的3000餘(yu) 名師生及家長現場參與(yu) 。
3場揭幕戰包括8人製、25分鍾半場的U11男子小學組、U12女子小學組的比賽,和35分鍾半場的11人製U13男子初中組比賽。參加揭幕戰的6支球隊,分別來自校園足球和社會(hui) 青訓機構,其中U13初中組的浙江能源綠城足球學校,是深耕青訓近20年的職業(ye) 俱樂(le) 部足校代表。
打破參賽壁壘,摒棄錦標主義(yi) ,普及足球運動,提升足球人口,是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創辦之宗旨。自6月1日教育部、國家體(ti) 育總局、中國足協聯合印發《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賽事組織工作方案(2022-2024年)》到如今賽事正式落地僅(jin) 1個(ge) 月時間,也足以看出“體(ti) 教融合”的迫切需求。
“外戰慘淡”無礙青少年發掘足球樂(le) 趣
“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將校園足球、社會(hui) 青訓機構、職業(ye) 俱樂(le) 部梯隊高度融合,一體(ti) 化設計、一體(ti) 化推動的全新模式。”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說,“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也是推動教育和體(ti) 育行政部門深化‘放管服’協同治理的有力試點,是教育、體(ti) 育行政部門和足球協會(hui) 充分發揮各自領域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促進青少年文化學習(xi) 和專(zhuan) 業(ye) 訓練協調發展的重要契機,對足球運動普及、後備人才培養(yang) 和建設體(ti) 育強國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yi) 。”
據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了解,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45個(ge) 賽區的賽事組織工作正在推進當中,“報名踴躍”,高中階段的比賽將於(yu) 8月下旬(男子)和9月初(女子)開始第一階段賽事,初中年齡段全國總決(jue) 賽於(yu) 7月31日開始,小學年齡段的賽事,將根據各地實際安排進行。
“學校、體(ti) 校代表隊與(yu) 社會(hui) 青訓機構、職業(ye) 俱樂(le) 部可以聯合使用球隊名稱,在校的俱樂(le) 部隊員也可以參賽,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就是鼓勵專(zhuan) 業(ye) 資源與(yu) 學校加強合作。”中國足協男足青訓部部長、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賽事辦公室執行秘書(shu) 喬(qiao) 岱虎說,“教育部門和體(ti) 育部門各方優(you) 勢資源互補,共同促進青少年球員健康成長。”
學齡青少年對足球的熱愛,是支撐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龐大規模的堅實基礎,這是“中國足球低穀”背後的寶貴財富。
史無前例吸收的多名入籍球員,沒有能夠幫助國家隊通過2022卡塔爾世界杯亞(ya) 洲區預選賽12強賽;更早時候,國奧隊也“習(xi) 慣性”無緣2020東(dong) 京奧運會(hui) ——連續多年缺席奧運會(hui) 和世界杯,單以國字號成績衡量,中國足球就連“亞(ya) 洲二流”的定位都需要努力爭(zheng) 取。正是“外戰慘淡”背景下的青少年聯賽才更顯可貴。事實上,足球自始至終以其獨特魅力活躍在民間街頭巷尾,至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北京市的采訪中了解到,最近幾年12歲以下年齡段“初級足球人口”,並沒有因為(wei) 各年齡段國字號球隊的糟糕成績而有所減少,這一現象可以在若幹社會(hui) 青訓機構得到證實。
快樂(le) 足球專(zhuan) 治“性格孤僻”
“我們(men) 發現有很多小學員的家長,其實根本不關(guan) 心職業(ye) 足球,也不知道國家隊球員的名字,根本不算是球迷,但是他們(men) 會(hui) 讓自己的孩子來踢球。我們(men) 真的很歡迎這種沒有任何‘想法’的家長把孩子送到綠茵場上,培養(yang) 孩子對足球的興(xing) 趣,這是足球的‘新興(xing) 人口’”。北京愛踢客青訓機構創始人之一李釗說,“我們(men) 進到校內(nei) 的足球輔導課和校外的足球培訓基本上各占一半業(ye) 務量。我們(men) 是跟著校園足球的熱潮走過創業(ye) 初始階段的,是校園足球的受益者,其實對我們(men) 這種純社會(hui) 性的青訓機構來說,讓孩子喜歡看足球、喜歡踢足球,培養(yang) 出他們(men) 的足球樂(le) 趣就達到目的了。”
作為(wei) 社會(hui) 足球青訓機構,來自北京大約40所小學的7000名學員在愛踢客開始自己的足球啟蒙,“非球迷”家長越來越多,是因為(wei) 足球能讓家長真正感受到孩子“成長的快樂(le) ”。
北京大學心理學係畢業(ye) 的劉宇用“性格孤僻”來形容幼兒(er) 園階段的兒(er) 子。“兒(er) 子4歲上幼兒(er) 園,沒多久老師就找我們(men) 家長談話,說孩子在班裏總是一個(ge) 人待著,從(cong) 來不跟別的小朋友說話,我們(men) 就想方設法給他約小朋友,帶著他出去玩,但效果一般。”
“孤僻”的性格是因為(wei) “踢足球”變得開朗的。劉宇聽很多家長說體(ti) 育活動尤其是集體(ti) 項目對於(yu) 塑造孩子性格有幫助,而且“男孩子精力旺盛,多運動也有助於(yu) 多吃多睡”,於(yu) 是帶著兒(er) 子來到足球場,當時父子倆(lia) 都沒有想到,這一踢就再也沒停下來。
“他今年4年級,但每年夏天的‘百隊杯’我們(men) 已打了好幾屆。從(cong) 最小的6歲年齡組就開始打,沒落下過,最好的成績拿過一次第三名,對孩子來說這是最大的榮耀。我們(men) 以後可能還會(hui) 想著把足球當考學‘特長’,但感觸最深的其實是他踢球以後性格開朗很多,而且孩子現在特別多的快樂(le) ,都是足球帶給他的。”劉宇說。
“其實剛開始在啟蒙班也不行,孩子怯場,不敢上場,也不敢跟著教練做動作,熟悉了以後,他的興(xing) 趣越來越大了。後來練到了‘精英隊’,一周3練1賽,雖然時間非常緊,但他自己就能堅持下來。有訓練的時候,他下午4點半放學回家休息一會(hui) 兒(er) 吃個(ge) 簡餐就要去球場(校外培訓場地離家還有至少半個(ge) 小時路程),通常6點到8點的訓練,他練完回家要9點,這也逼著他計劃好自己的時間,提前完成作業(ye) 。”
越踢越有興(xing) 趣,越踢越有樂(le) 趣,合理的訓練,以及北京市相對豐(feng) 富的各類小學生足球比賽,讓劉宇的兒(er) 子真正愛上了足球——當拋棄了功利性的想法,純粹的足球會(hui) 帶給孩子真實的快樂(le) 和真正的成長。
“他7歲那年有場比賽打到了半決(jue) 賽,常規時間兩(liang) 邊平了,最後點球決(jue) 勝。我在場下看著手都不由自主發抖,但他非常坦然走過去把球罰進了。當時我就特別為(wei) 他感到驕傲,後來說起來,他說他就算以後參加什麽(me) 考試也不會(hui) 感覺緊張了。”
從(cong) 小學到大學,足球可以“不中斷”
5年前很多北京市小學生的家長還是抱著培養(yang) “小升初”特長生的特殊目的把孩子送上足球場,但在2019年北京市教委宣布全市取消“小升初”特長生招生、全部名額用於(yu) 學區內(nei) 派位後,多家專(zhuan) 注於(yu) 12歲以下年齡段的足球青訓機構同時驚喜發現,“這對我們(men) 沒有什麽(me) 影響”,“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長和教練達成了共識,足球對孩子健康成長有很大幫助,就算沒有特長生政策,踢球也是好事兒(er) 。”
“現在愛踢球的孩子,很少有長大以後去當職業(ye) 球員的強烈想法了。前幾年北京‘小升初’還沒有取消特長生的時候,我們(men) 每年有很多學員去考名校足球特長生,可是很少有孩子會(hui) 去職業(ye) 俱樂(le) 部的低齡梯隊試訓,所以多數家長的首選,還是希望孩子留在學校裏去完成體(ti) 育項目的深造。”李釗說,“我希望我們(men) 的小學員對足球可以有自己的見解,他們(men) 長大以後,會(hui) 是和現在的職業(ye) 球員不一樣的一代人。”
過去3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按防控規定,全國的中小學生都有了居家上網課的經曆。學生居家上網課期間,能夠拿出一段固定時間“踢球”並不容易,北京也有學校“暗示”家長“不要讓孩子去參加戶外活動以避免風險”,但過去的兩(liang) 個(ge) 月內(nei) ,除6月11日因新冠肺炎疫情全市青少年校外線下體(ti) 育培訓活動暫停至6月25日宣布“解禁”期間,其餘(yu) 周末時段,孩子們(men) 腳下的足球從(cong) 未停止滾動過:2022年這個(ge) 夏天,北京市“小升初”學生總數約為(wei) 13萬(wan) 人,“校園足球”能夠輻射到的孩子數量約為(wei) 1/4,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看到的多個(ge) 青訓機構進行教學課程的足球場地,尤其早8點至10點的“黃金時段”,從(cong) 不缺少適齡孩子在綠茵場上奔跑——小朱姑娘的爸爸老朱,隻是擔心閨女明年上了初中之後“就沒時間踢球了”。
“我閨女小學5年級,踢球有3年多了,身體(ti) 健康,性格活潑,我們(men) 很滿意。孩子學區裏麵的小學和初中是一貫製的,明年不用操心‘小升初’,所以我們(men) 從(cong) 開始踢球就沒有‘功利’的想法,就是覺得踢球特別健康。其實女孩子踢球要比男孩子踢球難很多,比如我閨女現在很多訓練要跟男孩子一起練,另外她可以直升的初中,目前好像也沒有女足社團和女足校隊,不知道現在有了全國聯賽,學校會(hui) 不會(hui) 組織女足隊伍。”老朱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作為(wei) 家長,最希望中學開展女足活動,哪怕隻組建一個(ge) 興(xing) 趣社團,也能讓愛踢球的女孩子有時間、有地方踢球。”
小朱姑娘運氣還算好,社區球場這兩(liang) 年有個(ge) 老教練帶孩子們(men) 踢球:十幾個(ge) 歲數差不多的孩子,每周四、五、六、日訓練4天,每天訓練大概兩(liang) 個(ge) 小時,周末打分隊比賽,也參加一些社會(hui) 比賽。再過1個(ge) 月到暑假期間,北京市傳(chuan) 統的“百隊杯”又該報名了,老朱和小朱都特別希望“女孩子的球隊越多越好”,“12歲以下小學段是男女混合組,7歲年齡段能有200多支隊伍,但11歲年齡段隊伍就少好多,身邊的不少人也是從(cong) 一、二年級踢到五年級就慢慢不踢了。”
讓更多愛踢球的孩子,可以從(cong) 小學踢到中學,再從(cong) 中學踢到大學,用競賽體(ti) 係來完善“青訓”框架,打通“社會(hui) 青訓”和“校園足球”的競賽壁壘,滿足各年齡段青少年通過適合自身特點的比賽體(ti) 驗“競爭(zheng) ”和“對抗”的實際需求,是“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和“校園足球”的共同責任——當足球甩開壓力回到正常的“教育”和“體(ti) 育”軌道,正是讓更多的孩子在足球場上健康成長、感受快樂(le) 的最好時機。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郭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