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資中:“中國鯰魚之鄉”鯰魚遊出致富路
資中鯰魚品質提升中心。 王磊 攝
中新網內(nei) 江7月12日電 題:四川資中:“中國鯰魚之鄉(xiang) ”鯰魚遊出致富路
作者 祝歡
將處理成塊狀的資中鯰魚放入盆中,加入生薑、蔥和料酒等去除腥味,隨後加入澱粉,使其變得更粘稠,再加入雞蛋液將魚肉層層包裹。起鍋燒油,放入醃製好的魚,反複翻炒後撈出備用,再加入豆瓣醬、蒜瓣、酸菜、泡薑、泡辣椒等在鍋中翻炒後加入鯰魚。不多時,一份香飄四溢的大蒜燒鯰魚便在資州黃鯰魚餐飲有限公司廚師黃德勝手中出鍋了。
“以前隻有大蒜燒鯰魚一種傳(chuan) 統的菜,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資中鯰魚已經可以做成三十幾道菜了。”從(cong) 事餐飲工作30年左右的黃德勝表示,如今資中鯰魚可以做成涼拌鯰魚、鯰魚香腸、回鍋鯰魚和泡椒鯰魚蛋等三十餘(yu) 種菜肴。
曾經,資中鯰魚隨著成渝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而成為(wei) 聞名川渝地區的“明星美食”,不少司機會(hui) 選擇“刹一腳”來品嚐資中鯰魚的美味。鯰魚在資中不僅(jin) 是一種食材,和鯰魚有關(guan) 的故事更是遍布資中,資中文廟內(nei) 的七孔照壁還出現了“鯰魚跳龍門”。
在資中鯰魚品質提升中心提升品質的魚。 王磊 攝
然而紅火一段時間後,資中鯰魚因無序競爭(zheng) 等原因一度衰落。如今,資中為(wei) 進一步提升資中鯰魚品質,重塑“資中鯰魚”品牌,正在為(wei) 振興(xing) 資中鯰魚產(chan) 業(ye) 而努力,著力實現“資中鯰魚”全產(chan) 業(ye) 鏈。
在四川省內(nei) 江市資中縣銀山鎮金紫鋪村,300餘(yu) 畝(mu) 的高位池養(yang) 魚基地內(nei) 波光粼粼、魚躍水麵。一口口標準化高位池約3-5米深,采用科學技術養(yang) 殖技術,一口高位池的畝(mu) 產(chan) 量可達到傳(chuan) 統魚塘的十幾倍。投苗、飼喂魚料、打掃衛生……成了基地內(nei) 工作人員的“必修課”。
據了解,該基地內(nei) 的高位池和淨化池配套建設有排汙口、攔魚網、連通池循環係統等塘底排汙工程,打造了規模化、標準化的高密度生態循環養(yang) 殖基地。“該基地內(nei) 利用水壓將養(yang) 殖池的汙水排到淨化池進行多重過濾,過濾後的水通過循環水係統進入養(yang) 殖池循環利用。”內(nei) 江市農(nong) 業(ye) 科技園區產(chan) 業(ye) 管理委員會(hui) 產(chan) 業(ye) 指導部部長查紅剛表示,基地內(nei) 的魚糞和尾水還可用於(yu) 灌溉資中血橙樹。
鯰魚養(yang) 殖得到了規範,而品質提升則是資中鯰魚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的關(guan) 鍵。占地12畝(mu) 的資中鯰魚品質提升中心將進一步提升資中鯰魚品質,增強市場競爭(zheng) 力,提高資中鯰魚養(yang) 殖基地規模化、標準化、產(chan) 業(ye) 化程度,促進漁業(ye) 增效,漁民增收。
一口口高位池。 王磊 攝
“優(you) 質的鯰魚將被送到資中鯰魚品質提升中心提升品質,品質提升後的鯰魚減少了魚腥味、肉質更加緊實。”內(nei) 江師範學院長江上遊魚類資源保護與(yu) 利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專(zhuan) 職研究人員文正勇表示,通過向提質後的鯰魚體(ti) 內(nei) 注射芯片標記,資中鯰魚實現了源頭可追溯。
2019年,資中縣榮獲“中國鯰魚之鄉(xiang) ”稱號。近年來,資中縣不斷深化傳(chuan) 統養(yang) 殖向現代養(yang) 殖技術轉型升級,積極引進現代設施漁業(ye) ,加快名特優(you) 新水產(chan) 品發展,資中鯰魚遊出了致富門路。據了解,資中縣2021年實施工程水域養(yang) 殖麵積3.91萬(wan) 畝(mu) ,稻田養(yang) 魚13.425萬(wan) 畝(mu) 。全年資中鯰魚養(yang) 殖麵積達10600畝(mu) ,產(chan) 量7520噸。(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